人物访谈

南京工业大学邵建峰:并行干湿法生产工艺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0-07   浏览次数:

南京工业大学邵建峰:并行干湿法生产工艺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干法和湿法生产是砂石生产最为基础的工艺,但两者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扬长避短?近日,中国砂石协会融媒体中心专访了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邵建峰。邵建峰从砂石行业的现状以及市场下行态势下对砂石生产企业的要求出发,讲解了如何结合干法和湿法生产的优点进行生产线设计,并分析了矿山设备的改进创新如何进一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中国砂石协会:请您谈谈新形势下砂石行业的特点以及对砂石企业的要求。

邵建峰:目前砂石产业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三个特点。点一,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砂石生产向大型化和绿色化发展,多线并列,投产即技改现象频频出现。特点二,从砂石产品质量方面,目前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出现压碎值、级配、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和亚甲蓝值等指标不稳定,粒形不佳,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等问题。特点三,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当前及未来普通砂石产品供大于求,但高品质、中等价格的砂石产品供应缺口较大。

面对当下的砂石产业的新形势,我认为砂石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砂石骨料是混凝土中性能波动最大的组分,要切实从混凝土角度考虑骨料生产问题;第二,要求在各种工况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即质量稳定,指标优异;第三,要平衡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一味降低投资成本后续隐患较大;第四,要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如智能石矿、精益石矿等。

图片

中国砂石协会:请您介绍一下干法生产与湿法生产各自的局限性。

邵建峰:干法工艺在北方使用的比较多,而南方地区湿法用的比较多。从投资角度来看,湿法生产需配套水处理系统,整体相对来说流程要更长一点,投资要更大一点。湿法工艺的好处也是显然易见,通过水冲洗工艺将产品表面泥粉清洗干净,但在水处理环节添加的絮凝剂残留在骨料中,尤其是细骨料中,会影响其使用。

干法生产相对于湿法生产优势也是明显的,首先在生产线设计时,只需加装除尘器,整体生产流程相对简单,但对矿石含水量较为敏感,当原料中含水率在5%~10%时,采用干法生产会使得筛分的效率大大下降,使得成品料,尤其是瓜米石和机制砂,含粉量较高。一些3~5毫米的颗粒进入瓜米石,导致瓜米石滞销。干法生产与湿法生产各有优劣,到底如何选择,要因地制宜。

中国砂石协会:干湿法结合的生产工艺与单纯的干法、湿法生产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邵建峰:我今天所说的干湿法组合的工艺是融合了干法和湿法的两个技术特点,根据矿山来料进行设计,比如说100mm以下的矿石,即所谓的是小碎石,其中含泥量、含水量相对较高;100mm以上的大块矿石含泥含水量比较小。并行干湿法工艺针对含泥、含水的小碎石使用湿法生产,充分发挥湿法生产的优势,将物料表面的泥去除,且不影响筛分。对于100mm以上的含泥含水量小的块石,破碎到25mm碎石,即使是含粉,也可以很轻易地解决,这一部分可采用干法生产。通过两者并行的工艺,可以大大降低用水量,整体用水量约为全湿法生产的二分之一。这个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由于水处理而导致的机制砂中絮凝剂残留的问题,也解决了全干法生产出现的筛不透的情况。

中国砂石协会:如何从矿山设备方面来保障骨料加工的品质?

邵建峰:随着行业迈入下行趋势,客户对产品选择余地更大,对质量要求越高,同时国家高质量发展对骨料的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首先骨料与其它金属、非金属矿生产相比,流程较短,但是每一个流程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如金属选矿,矿石可以磨成粉以后再进行浮选,但是骨料原料需破碎成特定粒径的颗粒,同时要保证产品的级配、粒形、石粉含量以及亚甲蓝值等一系列的指标要求。所以说砂石骨料生产虽然流程很短,但是每一步要求高。

具体到对设备的要求,首先,一定要针对产品的质量需求,如级配、粒形,制定合理的工艺,优选合适的设备。比如针片状含量,使用反击破和圆锥破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原料也不同,一般圆锥破生产出的原料的粒形不如反击破,需要在圆椎破后加设整形设备。其次,以前骨料线设计强调的较短或简化的流程,在近年来投产的多个砂石项目证明这一设计思路难以控制骨料的质量。我认为软岩可以采用短流程,但也需要将不同含泥含水的原料分开处理,而磨蚀性比较高的硬岩同样需进一步细化工艺,保证质量。其中工艺设计的关键的是要重视筛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干湿法工艺,核心思想就是越往工艺前端,含泥的碎石和不含泥块石的分离越简单,否则泥粉料经过不断的破碎,进入成品筛分时再试图分离,则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一定要重视原料分离和破碎前段工艺环节的筛分。企业还要关注国内设备与国际先进设备的差距,根据中国砂石行业实际情况,持续投入进行创新研发,提高设备的先进性,以适应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和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

图片

邵建峰,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矿业系统工程与砂石交叉方面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SCM法机制砂石加工工艺、智能石矿。发表论文34篇,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技术负责人主导开发了SCM干法和湿法制砂示范线,主持研发的“采区移动设备智能化监管系统”“机制砂生产技术”“高品质骨料粒形级配优化系统”三项技术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是自然资源部DZ/T 0316-2018《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主要起草人。获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中关村绿色矿山联盟重大工程类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砂石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南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受聘中国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12年9月~2013年8月,脱产挂职上海建工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3年10月07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