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2-28 浏览次数: 次
岂能把砂石行业视为“洪水猛兽”?
近年来,砂石骨料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其价格高涨带来的诸多连锁反应刺痛着人们的神经;另一方面,对砂石矿山的质疑声还在甚嚣尘上,有些地方甚至仍对砂石矿山大有一棍子打死之势。
平心而论,一个多年来毫不起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小砂石,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原材料,而且“奇货可居”,利润率远远超过其它矿山企业,摇身成了论斤卖的“黄金砂”,委实让人们大跌眼镜。
异常背后必有隐忧。我国砂石行业近年来之所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客观上与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有关,而主观上则与地方政府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莫大关系。当前,在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把砂石矿山视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和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水猛兽”,不尊重矿业发展规律,不科学评估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砂石的需求,也不管砂石矿山是否是绿色矿山及开采后的生态修复和重塑成果,打着环保的幌子,对砂石矿山进行简单“一刀切”,要么对辖区内所有砂石矿山一律关闭,要么对采矿证到期的砂石矿山一律不再延续。更为可笑的是,面对如何保证当地砂石供应的疑虑,某县级市的一个主要领导竟然说“我们学其它地方的经验,可以从外地进”。
值得深忧的是,此类现象并非个例,而且呈逐渐扩大蔓延之势,全国各地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砂石荒”就是最好的佐证。究其原因,就是有些地方政府缺乏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凡事面前,个人仕途当先,宁可抱残守缺懒政不作为、粗暴乱作为,也不愿勇于担当有作为、遵循规律善作为。
对此现象,地方砂石矿山企业及中下游产业反应强烈。在最近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纷纷发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政协委员吉日东表示,乌兰察布市许多石材矿山目前分期治理得很好,也经过了验收,但一直不给延续,基本处于停产中。他认为,露采石料矿山是开发利用方案所允许的,并且这类矿山除开采加工现场出现粉尘和噪音之外,并不产生其它有害污染源,国家屡次提出的淘汰产能也没有涉及建筑石料矿山,应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砂石矿山认识上的偏差。而国家生态环境部对此也有所察觉,并多次要求严禁“一刀切”。2018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强调指出,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订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砂石等矿物材料的有力支撑,砂石开采与保护生态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所言,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化发展是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进入的一个更高级的阶段,绝不是要倒退到自然经济状态,只守青山绿水,不要工业化。矿物材料还是要大力开发的,只不过是在开发过程和最后余下的空间利用方面,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当前发展仍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只不过不能是以前粗放式、浪费式甚至是不计成本式的发展,而是要追寻以发展与保护双赢为目标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的砂石矿山开采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绿色开采,开采后的残山剩水也完全可以变成青山绿水,有的矿山开采后经过治理修复甚至生态环境比原来还要好,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吉日东委员认为,砂石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可以完全做到边开采边治理,闭坑后也容易恢复治理,有的生态恢复后,植被覆盖率远高于原来,比原来生态环境更好更优,实现了“开采金山,还一片青山”。
我们期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对待砂石企业,多点理解和服务,少点偏见和指责,积极主动为砂石矿山制订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助其实现绿色发展,而不是不顾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简单粗暴地对其“一刀切”、“杀无赦”。惟有如此,以生态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才能实现!
来源:中国矿业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