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浙江省湖州市废弃矿地修复治理纪实

发布日期:2019-02-27   浏览次数:

浙江省湖州市废弃矿地修复治理纪实

 

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浙江省湖州市,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积极探索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融合,伴随着绿色矿业的兴起,一项事业——废弃矿山治理正在这一方土地上焕发出活力。截至目前,湖州市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54个,省级示范工程43个,累计治理复绿2.1万余亩,复垦耕地3万亩,开发可建设利用土地3.8万余亩。

举生态旗,持之以恒开展废弃矿山治理

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太湖南岸5800多平方公里的湖州,自然条件优越,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自然造化,历史上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誉,而且采矿历史悠久,宋朝时就有采石业。

在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湖州采矿业一度成为地方支柱产业之一,GDP百亿元以上。湖州主要开发矿种为建筑石料、石灰岩。湖州石料品质好,因邻近上海、苏南消费市场,又有长嘉申水路低成本运输的优势,因而采矿业迅猛发展,成为华东建材基地。与许多地方一样,发展进程中,矿产开发的小、散、乱、低以及过度开发,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上海一座楼,湖州一个坑”形象地反映了砂石开采给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损害了湖州青山绿水的形象。

时代呼唤绿色开发!世纪之初,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展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大潮中,湖州启动了生态市的建设,开展了矿山整治,探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在采矿山,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05年湖州在全国最早开展探索建设;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开展废弃矿山治理。

湖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六顺说,湖州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10余年来,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将新发展理念融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

如何在管理中予以引导?湖州矿政管理部门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最先提出“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集聚”分区管理理念,这为以后的矿业发展空间管控起到了奠基作用。湖州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也确定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等,在保障经济发展对建材需求的同时,力图把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之后在省厅指导下,结合当地以砂石土矿为主的实际,加强了矿山整治和规划管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十二五”湖州市对矿山实施“减点控量、集聚生态”的管理,“十三五”确立“生态优先、总量控制、自用为主”的管理。

湖州在浙江省率先开展废弃矿山治理工作:2002年起探索废弃矿山治理工作的运作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选择代表性的废弃矿山保永、洋东、鹿山、李家巷、长兴三狮、安吉毛坞塘等矿区开展试点;2003年又编制《湖州市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3-2012年)》,实施了仁皇山、堂子山、湾山矿区等10个治理项目;2004年仁皇山废弃矿区治理列入省百矿示范工程,吹响了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废弃矿山治理的进军号角。

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废弃矿山治理脚步不停:2012年推进“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2017年来湖州组织开展了矿山复绿3年攻坚行动,力推“两路两侧”废弃矿山治理,组织实施省矿地综合利用采矿权试点;2018年新完成重点区域废弃矿山治理31个,完成边坡治理面积259万平方米、宕底治理面积390万平方米。

谈到10多年来的废弃矿山治理,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龚西征说,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见到了效果。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地多出来了,废弃矿区的地灾隐患消除了。开展废弃矿山整治主要实现3个目的:生态、土地、安全。

把废弃矿地整治成建设用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那么,废弃矿地具体是如何整治的呢?

湖州废弃矿地利用的一种类型是,把废弃矿地整治为建设用地,服务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如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废弃矿地综合治理、陈湾石矿综合利用项目、德清砂村集中开采区矿地综合利用项目等。

不久前,在长兴县吕山乡废弃矿地综合治理项目现场看到,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施工机械正在开挖、碾压、平整场地,一派火热的景象。

长兴县南太湖国土资源所所长丁卓杰介绍,这个园区规划总面积9107亩,其中废弃矿地面积近5000亩,四至范围:东至杭宁高速,南至吕山乡金村道路,西至戚吕公路,北至新318国道。“这个地方交通位置非常优越,路打通后,距湖州高铁站8分钟车程。从2010年开始,这个区快陆续关闭了14家矿山企业,产生了较多的矿山废弃地。因历史上开采等原因,这里形成了“两山”“两水”等地貌特征,裸崖、孤峰、深坑积水等等,有安全隐患,地势不平,连片较差”。据介绍,该区域2010年时还有10多家矿山,近年来陆续关掉。最后一家是南方水泥的自备矿山,开的是水泥灰岩,2017年初采矿权已出让。为了绿色发展、为了打造绿色智能制造产业,长兴县委县政府下了大决心决定到2019年予以关掉。做法是,通过谈判,由管委会把采矿权收购回来。同时为了企业的生产,给予两年过渡期,过渡期满后矿山彻底关掉。2017年10月,长兴县对区块启动了生态环境修复和废弃矿地综合治理。

按照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建忠的说法,“修复治理三大原则:能保留的山体尽量保留,不再破坏新的山体;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基本农田不碰。”

沈建忠说,目前这个规划的万亩大平台作为浙江省矿地综合利用试点来推进。废弃矿区的综合治理严格按照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宜景则景的思路开展。宜建则建:这里过去有存量建设用地4285亩,要充分挖掘。怎么挖掘?施工中就是削峰填谷,场地平整,把坑坑洼洼的地方填起来,孤峰削掉,把边上一般农田调规调掉,把建设用地充分腾出来,这样大数可出来6000亩建设用地。宜绿则绿:白鹤岭、二矿、白鹤岭东区这3个点边坡修整、治理覆绿,原始的植被予以保留。宜景则景:老虎洞等以前历史上开采的深坑,虽然水景很美,但从削峰填谷的角度看,很大很深的坑去填经济成本太高,下一步要作为公园来建设。

废弃矿地综合治理要作好综合“文章”。“这里有座山,过去,两个乡镇从山的南面、北面相互开山采石,到了分水岭大家都不管了,废弃了。治理方式不一样,过去矿山治理是留边坡的,现在用于项目是要削峰填谷的;过去老矿山复绿,这里也复绿那里也复绿,最后的到了搞建设,又平掉了。所以,必须想明白了再弄`,统一规划,而且规划必须在前,这是个很核心的事情。” 沈建忠说。“废弃矿地生态修复治理要与整个大规划结合,与道路、与市政配套建设结合。否则,以后的建设将难度大,动不动就会付出大成本”。

据介绍,该园区已引入吉利汽车大数据中心项目。废弃矿地修复治理前景令人憧憬。“整个场地包括东、西平台两个部分,东平台是吉利汽车配套产业园。这里是西平台,正在建设过程中,场平将2019年10月完工,完工后就会出现以建设用地为核心的近3000亩的大平台”。沈建忠说。

废弃矿地综合利用为区域发展赢得了较大发展空间。德清县是浙江最早开展矿地利用的县。2012年9月,德清砂村集中开采区矿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正式启动,整治范围达7307.88亩,共平整矿地5780亩,该区域已作为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北部园区,目前引进了乐视、中车集团的项目。德清县矿治办副主任陈杰认为,开展矿地利用,地弄出来了,为全县发展腾出了空间,赢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废弃矿山治理应综合利用山水林田湖资源。在另一处废弃矿山旧址--陈湾石矿废弃矿坑旧址,在沿着过去采石留下的废弃矿地旁,矗立起一串酒店群。“这个地方叫陈湾,该地民国年间就开矿。沿着这个山脉全是开矿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矿山关停,前前后后治理过两三次,在废弃矿山治理的基础上,引入2015年社会资本后,把采矿地周边的景观、山水湖田资源利用起来,正在打造一个旅游度假综合体。”长兴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国土资源所所长王袁剑介绍.“2012年启动对陈湾石矿废弃矿坑治理,最终形成了太湖水、湿地水与矿坑水互相映衬的“三水一崖”自然景观。2015年陈湾石矿生态治理后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上海长峰集团投资建“太湖龙之梦乐园”,整个项目投资约251亿元、设计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届时太湖之畔将新增一个崭新的旅游去处。”

把废弃矿地整治成生态用地,服务群众美好生活追求

废弃矿地治理的另一种类型是,复垦整治成生态用地,打造成城市公园、居民休闲地等。如湖州仁皇山公园、长兴齐山植物园、长兴金钉子地质遗迹保护区、开发区堂子山浙江最美生态驾校等。

“这个山叫仁皇山,原来山上有些稀疏的灌木、小松树,边上是市行政中心。过去是个露天石矿,开采宕口后是个深坑,经过治理修复,现在这里成为城市公园,是免费的。”市矿治办张少杰介绍。

在紧邻湖州市中心的仁皇山公园,作为当年省百矿示范工程之一的仁皇山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现场,已很难看到当年矿区的模样,昔日采矿留下的矿坑、陡峭的边坡、稀疏的山林,经修复治理改造,变成了一座乔灌草结合、景观亭阁清水池塘点缀、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

仁皇山矿山治理项目是浙江省内首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示范项目。据湖州局介绍: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村民在这里连年劈山取石开矿,使矿区形成一坡到底,坡角陡峭达70度以上,高差可达70米;开采坑口塌陷严重,宕面危岩多,宕底凹凸不平犬牙交错,边坡极不稳定,崩塌时有发生,给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景观受损,土地荒芜,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品位。

2001年市政府关停矿山,实施禁采。2003年仁皇山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列入省“百矿示范”工程,开始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用“台阶式削坡卸荷、生物护坡、场地平整”的综合治理方法。在确保边坡稳定前提下,通过削坡、反压坡底等手段形成3个台阶,总体坡面角小于50度。坡东侧依山势修筑上山台阶;采用客土喷播、厚层基质、苗木种植复绿对坡面绿化;削填结合,对矿区宕底平整整理,治理面积约16万多平方米。

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的江南秀美景色回来了:昔日满目疮痍、乱石成堆的矿山不见了,通过修复治理,种植了湿地松、栾树、雷竹、柏树、水杉、海桐、黄杨等乔灌木,以及高羊茅、岩肤木、麦冬草、狗牙根、百三叶、画眉草等草种,变身为一座乔灌草结合、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公园;通过治理,平整废弃矿山土地122亩。从东坡拾级而上,坡面下部苍松成林,坡上灌木郁郁葱葱,林间空气清新,山顶极目眺望,湖城景色尽收眼底。

长兴县结合二叠-三叠层型界线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建设,关停了3个石子加工厂,总投资1.7亿元,建成了金钉子保护区和地质博物馆。这几年,金钉子保护区每逢假期游人如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和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成为青少年了解地质知识、增强保护地球意识的天然课堂。

把具备条件的废弃矿地复垦成耕地,助力农业发展

湖州废弃矿地利用另一种类型是,将废弃矿地复垦为耕地,如德清县东衡村结合当地实际,综合开发利用采矿废弃地并优先用于垦造水田;长兴县和平虹东矿复垦耕地项目等。

德清县曾有160多处矿业用地,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全县大部分小型矿区陆续关闭,由此也产生了4万多亩采矿废弃地。如此大面积采矿废弃地如果采取单一的治理模式,治理难度大,地方财政也负担不起。为此,德清县确立了“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基本思路。对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周边地区农业发达的地区,将矿地复垦成耕地。东衡村的矿地造水田就是一例。

东衡村过去采石,采的是一种作高速公路路基的页岩。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鼎盛时期,采矿企业多达18家。然而采矿给这里如画的田园带来矿山生态问题,来来往往的矿山运输车辆扬起的粉尘在弥漫,裹夹着泥浆的污水横流………面对受损害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下定决心整治,2009年底东衡村的矿场全部关停。对地类权属明确、适合复垦利用的区块,纳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2011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东衡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分5期进行,截至目前,东衡村废弃矿地共产生水田1714.56亩,矿地村庄150亩,利用复耕矿地异地置换建设了东衡村众创园打造钢琴小镇。

如何保质保量地将矿地垦造为水田?德清县的做法是:采用三道严格的工序:第一道:削峰填谷,平整场地。由于德清废弃矿地宕面高低不一,高的成为“峰”,低的形成“谷”,积水成湖。矿地复垦时实施“削峰填谷”,把“峰”上的石料或宕渣填到“谷”“湖”中,形成平整区块,逐步形成规模可利用的矿地。第二道:表土剥用,回填造地。专门制定政策,保障耕作层优质表土剥离再利用。近年来该县共剥离优质表土44.3万方,覆盖整治矿地面积831亩。下层为生土,上层是熟土,让新垦造的耕地具备较强的水土涵养功能。第三道:移土培肥,提升地力。德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河泥肥沃。德清县在推进“五水共治”过程中,开展大量河道清淤工程,用泵机将河泥吸灌到就近的水田项目,田块表层覆盖了40公分厚的干河泥,增加水田的肥力。最后,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渠配套的要求进行建设。此外,德清还适时监测土壤质量,确保新垦造水田的质量。

回顾过往的历程,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龚西征说,这些年废弃矿山地整治通过多年努力,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有的地方比原来的更优美;增加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对湖州东部地区成千上百年形成的优质耕地的占用,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展,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昔日给人们带来“负效应”、在各地被视为“负效应”的矿山废弃地,在今日的湖州通过人们的智慧与劳动正在发生着蜕变,正在也必将继续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

来源:有色网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2月27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