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建材价格飞涨,建筑企业如何守住效益底线?——中铁十二局节约资金上亿元

发布日期:2019-01-08   浏览次数:

建材价格飞涨,建筑企业如何守住效益底线?——中铁十二局节约资金上亿元

 

砂石料、水泥等地材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据估算,这些地材费用占比超过工程总造价的10%,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目前,建筑行业进入“微利”时代,通过精细化管理守住效益底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铁十二局二公司在大瑞铁路、玉磨铁路、郑万高铁等13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区域项目群内采取“联采统供”方式,联合建起16座碎石场,生产机制砂200多万方、碎石375万方,节约资金上亿元。

近日,中铁二十局蒙华铁路7标项目设备物资部部长杨朝正说:“一天之内,他就接到好几家供料商打来的电话,都是催着他商量地材涨价的事。“其实他们早就想涨价了,只是我们一直压着没动,现在是不涨不行了。”所有供应商都提出,再不调整价格他们将停止供料。”

由于国家日趋严格的环保治理,以及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集中施工,导致水泥、砂石料等建材价格疯狂上涨,建筑企业成本大幅上升。据报道,郑州、广州等地区使用河砂的混凝土结算价格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自采自用”方式最为经济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自采自用、自给自足。”中铁十六局物贸公司地材事业部经理姚仁祥介绍,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通过征得地方政府许可,施工企业自办砂石料场,可有效缓解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解决地材供应难题,节约大量成本。

因地材价格远远高于物资中标单价,中铁二十局石黔高速公路项目一进场就被定为潜亏项目。为了扭转被动局面,项目部利用施工区域附近的碎石山体,在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后开设碎石加工厂,每天生产优质碎石6000吨。与此同时,他们还将隧道弃渣加工为碎石和机制砂,制出的碎石不仅比市面上的质量更好,还缩短了砂石运输距离。截至目前,该项目通过自产砂石料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该项目已经从潜亏扭转为盈利。

但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不是所有项目都具备自产砂石料的条件。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许多工程项目选择与拥有砂石料资源的当地企业或村民合作,采取注资购买加工设备的方式,能以优于市场的价格购入砂石料,多余部分还可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由此实现了双赢。中铁十二局二公司在大瑞铁路、玉磨铁路、郑万高铁等13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区域项目群内采取“联采统供”方式,联合建起16座碎石场,生产机制砂200多万方、碎石375万方,节约资金上亿元。

外购招标须规避风险

目前,对外招标采购依然是大多数工程项目获得地材资源的最主要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严格履行招标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避免利益输送,是确保质优价廉的地材进入工地的关键。

有数据显示,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占全国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案件数量的60%以上。因此,尽管几乎所有施工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三项招标”制度,在招标过程中都实行纪委全程监督,但是工程项目是否严格按照制度公开招标,事前是否深入调研,谈判中是否综合考虑运输距离和运费等问题,以及采购程序是否全程可控,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做到无关系单价、无特殊队伍等,不仅直接影响采购地材的成本,还牵扯到项目运行中的廉政风险。

为有效克服在物资采购中多头领导、分散采购、重复采购、弄虚作假等种种问题,中铁二十四局福建公司制定了采购工作的相关制度,大力推行统一采购,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建立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经济风险、腐败风险。

“我们在物资招标中,要求供料商具有运输资质且为一般纳税人。”杨朝向记者介绍了中铁二十局蒙华7标项目部在地材招标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其中最典型的经验就是严格审核供料商资格。这样不仅筛除了很多皮包公司和二道贩子,还可以和一些有一定实力的供料商草签一个保供协议,确保一定时期内供应价格稳定。针对地材运距远、运费高等问题,他们还合理统筹,利用运煤返程车运输,进一步压减了过程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

“时时防范风险,处处开动脑筋”,这是很多盈利项目在地材招标中的通行做法。而反观一些管理失控的项目,在材料招标等方面疏于管控则是效益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控超耗应为当务之急

“同样一吨砂石料,不同的管理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基层调研过程中,一位试验工程师透露,砂石料的收料有很多学问,含水率、含泥量等都要严格计算,更要防止不法供料商以次充好。

为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跑冒滴漏行为,中铁十一局郑阜铁路项目部启用的物料验收系统,不仅能实现智能填单,还可以直接打印含有过磅照片、车辆照片等内容的二维码磅单。该系统还自带过磅分析,可以分析材料是否合格、数量是否准确,及时发现异常并预警,把住了材料进场第一道关口,避免因不合格材料进场而导致的成本浪费。

与此同时,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材料浪费。中铁十一局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通过运用BIM技术,提前对结构工程量进行计算,整体把控材料需求,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据了解,中国铁建系统内几乎所有在建工程项目都建立了材料节超奖惩办法,立足管理本身,强化全员节约意识,鼓励一线工人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减少原材料消耗。

据中铁二十局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根据地质变化实时调整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参数,极大地节省了混凝土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每掘进1米可节约1000多元成本。而在喷浆作业过程中洒落的混凝土,他们也会回收利用,真正通过管理实现了降本增效。

建立长效机制稳定供应生态

2018年6月,国家自然资源部颁布《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水利部也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建筑地材行业面临着绿色发展转型。

为有效解决目前中国铁建系统内各单位砂石料供应还是各自为战,受采购渠道制约、地方垄断、政策管控等因素干扰而存在资源掌控力度弱、质量控制难、议价能力低等问题,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于2018年7月23日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砂石骨料开发问题。这次会议确定,今后将逐步建立全系统砂石骨料开发产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布局,将短期的工程项目砂石料加工与长期的产业化生产相结合,并不断提升从前端的砂石骨料设备研发制造、砂石骨料生产到末端的产品销售服务能力,为全系统加强地材管理指明了方向。

据了解,目前中铁十六局与铁建重工已经在精品机制砂石骨料加工产业携手合作,他们研制出的精品绿色砂石骨料不仅产量更高、污染更小,而且用途广泛,必将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产品。

对此,中铁二十局设备物资部部长王宝峰表示,中国铁建针对砂石料开发生产的产业布局,将让全系统所有工程项目受益无穷,并有可能形成一种全新长效供应模式。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1月08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