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1-20 浏览次数: 次
第五届中国国际砂石骨料大会·演讲嘉宾(二)
12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砂石骨料大会就要盛大开幕啦!本次大会有来自欧盟、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拉丁美洲、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以及东盟十国等相关协会和企业代表参会,邀请“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代表。机会多多,千万不要错过哦!
(扫码报名)
砂石菌继续为大家推出三位重磅演讲嘉宾,精彩不要错过哦!
嘉宾简介
梁文泉,武汉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材料组成、结构、性能与施工以及相关标准及规范等方面的研究。198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材系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天津建筑材料进出口公司工作,1993年调入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任教至今。
演讲内容
主题报告:深入内涵 抓住本质 转变观念 提高质量——也谈现代混凝土技术
什么是现代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还是高性能混凝土?除了强度,还有哪些指标是评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骨料在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地位?用哪两个字足以概括混凝土技术的核心问题?梁文泉教授将在本次大会与参会嘉宾共同探讨现代混凝土技术。
嘉宾简介
潘文佳,1984年7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就职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任评价标识部部长。主要从事于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研究。
演讲内容
主题报告:江苏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与政策研究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0%以上,而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预计为5-20亿吨,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党的19大报告要求:“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国大中城市建筑废物利用率达到30%”。大量建筑垃圾的无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重大安全事故。
为推进江苏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相关专家,对江苏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路线等角度提出全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发展建议并形成工作路线图。
嘉宾简介
周明凯,博士,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一直从事水泥混凝土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计划863、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以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工业固废路面基层材料、煤系固废建材资源化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性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重要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演讲内容
主题报告:机制砂中石粉的“量”“质”耦合作用
石粉显著影响着机制砂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当前无论是科学研究、标准制定还是工程应用,均过多注重对石粉“量”(即含量)的限制,而忽视对其“质”(即质量)的把控,无法做到结合石粉质量动态调控其含量,从而造成石粉含量限值过严、机制砂生产浪费过大且污染严重、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难以调控等问题。
周教授在总结过去近20年所从事的机制砂混凝土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时发现,石粉的“量”与“质”,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具有显著的耦合作用,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干缩及抗冻等相关性能的影响规律会随石粉MB值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地改变。基于此,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机制砂中石粉MB值与含量的限值,建立了基于MB值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动态调控原则与限值标准。从而降低了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提高了机制砂生产产能,有效保证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机制砂相关技术标准的进一步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部分研究成果被行业标准制订所采纳。
此外,周教授还将结合自己自2003年以来,在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5省区近15条高速公路中推广应用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经历,提出自己对机制砂混凝土推广应用的思考,并与参会者共同交流相关经验与教训。
第五届中国国际砂石骨料大会,将于2018.12.7—2018.12.10在上海召开!看到这样的好消息各位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
做好了参会的准备呢?12月7日,我们,上海不见不散哦!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