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砂石紧缺!2000万立方石料,500万立方河砂谁来供——东莞把建筑垃圾变成了“大金矿”

发布日期:2018-08-01   浏览次数:

砂石紧缺!2000万立方石料,500万立方河砂谁来供——东莞把建筑垃圾变成了“大金矿”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也不例外。近日获悉,虎门再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试运行,届时,建筑垃圾将实现工厂化的处理,变成规格不一的建筑骨料甚至是砖块,实现从工地来到工地去的循环利用。

虎门建筑再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位于沙角社区,项目建设初衷是把建筑垃圾这一“无用之才”进行分解、筛选,变成再生有机混合料、透水砖、路面砖等“有用之物”。不久前,市城管局发出东莞市首张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受纳证,东莞市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受纳证,并启动了项目试运行准备工作,这张编号为NO.0000001的受纳证标志着东莞建筑垃圾处理将进入可循环利用的新时代。

在现场看到,破碎、分筛、传送等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工人正在加装防尘和隔音装备。东莞市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越雄介绍,一条生产线集合了破碎机、筛分机、料仓、给料机、运输机、通风除尘设备和控制系统等多种设备。建筑废弃物中的废混凝土块、废砖石、砂浆、渣土经破碎筛分和粉磨等一定的工序后,变成了再生骨料的材料。废混凝土块经破碎筛分变成了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细骨料用于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下月初将启动项目的试运行,每天将开工4-6个小时,每小时可以处理250吨-300吨建筑垃圾,并制作成0-8毫米、8-15毫米和15-30毫米三种规格的建筑骨料。

“试运行期间将免费接收建筑垃圾。”何越雄表示,不过要经过初步分类的建筑垃圾,不包括余泥渣土。正式投产后,将根据试运行情况来核实生产成本,如果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仍将免费接纳。据悉,该项目通过自备土地、自筹资金、自主运营的方式建设,占地面积约50亩,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一期投资4800万元,设计处理建筑垃圾能力为100万吨/年。

国际先进技术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并为1.5万平方米的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提供现场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服务和受纳周边25至35公里范围内的建筑废弃物,同时为建筑、建材企业提供再生原材料(机制砂)、预拌(干混)砂浆及相关产品。”何越雄说,他们目前已经拥有了先进、完备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处置工艺,不断研发杂填土处置、拆除垃圾原位处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置、装修垃圾固定设施立体布局处置等10余种工艺。在吸收欧洲先进技术的同时,他们不断进行本土化创新,研发核心装备。

何越雄表示,他们的设备可以根据原料条件和产品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艺要求,不同生产规模的需要。像颚式破碎机机主要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初破,将物料碎成较小粒径,方便后续处理。废料振动筛则可以将0至8mm以下的渣土进行剥离筛分,保证原料的洁净……这些高技术设备的运用,让建筑垃圾重新变成有用的再生原材料。他们公司已获得一系列再生产品的配方工艺,未来应用在再生砖及再生有机料生产线。主要再生产品有:再生骨料、还原土、再生道路材料、再生砖、再生连锁砌块、再生砂浆、再生混凝土、再生活性菌骨料等。“我们有自动化中央控制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室可以实时监控现场生产状况,并随时做出必要的工艺参数调整,达到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管理,也大大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劳动环境。”

先进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我们说对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并不是开玩笑,通过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可以带来巨大的市场。现在东莞的建筑废弃物排放量惊人,2015年已经达到2000多万吨,且年增长率维持在10%左右,按照十二五规划资源化率达到60%计算,这里的产值就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另外,东莞市建筑石料每年需求量约为2000万立方米,河砂需求年平均用量达到500万立方米,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都可以替代使用,这里面的市场非常巨大。”何越雄说。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8月01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