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矿山企业压减29%,318个矿山恢复治理,复绿2.1万亩——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纪略

发布日期:2018-04-26   浏览次数:

矿山企业压减29%,318个矿山恢复治理,复绿2.1万亩——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纪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建设美丽国土,就是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出贡献。去年以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全方位处理发展、保护与民生的关系上取得新成效。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积极与共青团湖北省委、高等院校、中小学联系,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广泛宣传保护地球资源、珍爱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建设美丽国土,就是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作出贡献。去年以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全方位处理发展、保护与民生的关系上取得新成效。

防死守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条红线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全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8万亩,超过国家目标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1%;投资47亿元,安排新建高标准农田计划200万亩,验收370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施51个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特色土地整治试点项目。开展“金土地”工程暨高标准基本农田地球化学调查圈定优质耕地和富硒土地,完成调查面积8000平方公里。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连续18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连续3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全省耕地质量提高0.82个等别,新增耕地13.7万亩,确保国家下达7288万亩耕地保有目标圆满实现。

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落地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请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投资促进招商的意见》,整合细化15类36项“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政策措施,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全省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房地产库存持续下降;采矿权总数压减30%,累计关闭煤炭等过剩产能174家,全省在产煤矿仅剩36家,煤矿、铁矿、铜矿产能分别减少50%、8%、32%;通过工业用地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政策,累计降低企业用地成本56.6亿元;争取国家将湖北省“十三五”期间建设用地规模增加至259万亩(年均43万亩),有效保障省发展空间。实行适度宽松的土地利用政策,对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国家存储器等293个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2017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23.5万亩,同比增长6%;供应建设用地34.5万亩,同比增长24%;土地出让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41%。

持续深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017年,湖北省将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出台工作考核、责任追究等10项工作制度和服务“三乡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等18个配套政策,单位GDP地耗下降指标、矿产资源“三率”指标纳入市(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启动中期评估。2017年,全省盘活处置8.17万亩闲置土地,处置率99%;单位GDP地耗1119亩/亿元,同比下降6.4%,连续5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推进矿山整合和矿产资源“采选加”一体化建设,矿山企业压减29%,“三率”水平提高3%~5%。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全面完成,清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50宗矿业权,完成“三区两线”318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现2.1万亩矿山复绿。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马驿山矿区治理后景色宜人
 

高位推进地质灾害防治

2017年,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亲赴现场指导地灾防治工作,有效应对“华西秋雨”灾情险情。2017年地灾数量、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60%、28%和33%,40个省级重点督办点和库区连续14年实现“零死亡”。湖北省首创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写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全面推广。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对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逐步开展治理。截至目前,共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20.22亿元。自2006年开始,从省级“两权价款”中投入逾1亿元补助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按照原国土资源部的统一要求,2013年~2015年在全省开展以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内为主的矿山“复绿工程”,拟治理矿山点数266个。通过以上措施,共治理矿山100余个,治理恢复面积逾20平方公里,增加了建设用地和林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用地的供需矛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全省实施的比较好的有武汉市和黄石市2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在消除地灾隐患的基础上,增加了401.7公顷建设用地和142.4公顷林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推进矿山公园建设

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了湖北省黄石、应城、潜江、宜昌樟村坪4家国家矿山公园,通过矿山公园的建设,成功地将旅游、科普与矿山地质遗迹保护和人文景观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其中效益比较好的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2007年开园至今,共接待游客近50余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4次会议批准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和湖北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成为我国第37个、湖北省继神农架之后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

当前,自然资源机构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国土资源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更加坚定担好生态保护、发展保障和民生服务之责。

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推动“多规合一”。

贯彻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协调和指导约束作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有机融合,加快构建产权归属清晰、规划管控有力、市场机制有效、监测监管严格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

二、统筹自然生态保护修复。

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生态系统源头保护的实体边界。统筹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发挥“国土整治+”模式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重要平台作用,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三、以国土资源“三大变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克服无效低效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动国土资源质量变革。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土地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土资源效率变革。加快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支撑性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推动国土资源动力变革。

四、强化国土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赋予县级政府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更大自主权,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有效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4月2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