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1-15 浏览次数: 次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重塑中国矿业形象的难得战略机遇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面部署。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此推进各项工作按照稳中求进的基本基调,按照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对于矿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可能是最为严峻的挑战,矿业必须经过重大的、甚至可能是“脱胎换骨”的改变,才能真正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看矿业的战略地位
(一)在人类历史中矿业发展没有“夕阳”
矿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矿业开发活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人类开发矿业的历史印记。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从利用矿产资源开始的。发展地质学科,建立地质调查机构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初期必不可少的措施。矿业和地质专业也是一个国家大学建设最初建立的学科之一。例如,鲁迅先生最早的著作之一是地质志,这说明了当时地质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兴产业相继涌现并不断拓展,矿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冲淡,在经济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在人类向大都市聚集的同时,矿业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距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加上对环境问题的担忧,矿业似乎与现代化进程背道而驰,最终会走向衰亡。
然而,矿业的基础性作用不会过时,经济社会发展改变的只是矿产品需求结构,而不是需求本身。回顾人类历史可以看出,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到18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矿产资源需求,变化的只是矿产品需求结构。而且,后一个阶段虽然产生了新的需求,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对之前阶段矿产品供应的需求。除了结构改变之外,还有对材料新性能的要求,这就为矿产品供给带来了新的需求。而且,有些最原始的矿产品的需求会贯穿人类历史全程,比如砂石这种最简单的矿产品,即使到了所谓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比重加大,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矿产品补充,而且,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的一定是高质量的补充。
因此,矿业的发展没有终点,只有转折点和提升点。尤其是在当前情况下,脱贫攻坚正在进行,矿业的基础性地位更是不容忽视。
(二)矿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矿业领域落实会议精神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矿业在三大攻坚战中的地位和任务。
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矿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矿产勘查是矿业的基础,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建设是一个困扰矿业界很久的问题。绿色矿业是矿业的发展方向,金融界如何参与对矿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业在矿业领域的积极作用,通过金融促进矿业转型升级,通过矿业推进金融业安全发展,实现金融与矿业的良性循环是矿业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贫困地区大多是边远山区。除了人均收入低之外,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产业不发达,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突出,在一些地区矿业是支柱性产业,但矿业的粗放型开发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发展经济推进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如果能够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将是新时代矿业发展的新路径、新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领会这一精神可以看出,矿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离不开矿业的材料供给。二是矿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一定要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之中,从供需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地区之间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近期与长远关系等诸方面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实施、统筹考核标准。
二、高质量发展中的矿业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实际上,对于矿业这个古老的产业来说,转型升级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面对新时代的全新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完善,而是需要实现颠覆性的重大转变。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给矿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对于矿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改革任务艰巨。针对产业发展,特别是转型升级的需要,矿产资源供给的突出问题是供给结构不合理,或者“结构性匮乏”。资源丰度和禀赋的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供给结构不合理是产业发展自身的问题。简单分析,矿产品供给结构问题分两个部分,一是大宗矿产品供给过多依赖海外市场。铁矿石价格问题是其突出的体现。这一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铁矿资源禀赋差,缺乏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由此造成铁矿石价格失控。另一方面,我国矿山企业铁矿石生产成本还存在下降空间,可以以此提升竞争力,形成国内国际铁矿石供应之间的合理平衡,保障资源安全。二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所需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不足,三稀等非常规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做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非常规资源方面投入较大经费,取得显著进展。需要加强的是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这些领域。
(二)绿色发展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
根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传统的粗放型矿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合要求。10年来,国土资源部推进的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为矿业发展的绿色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中国矿业的绿色发展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新台阶有两层含义;一是绿色规划。采矿权设置、矿区范围划定和开发方案审批不能仅仅考虑矿体的分布和开采方式,还要考虑开发过程和闭坑后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价值。要对矿区的地质、地理和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等进行全面评估,使得开发过程和结果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资源,并为闭坑后的产业发展条件做出评估和规划。二是动态复绿。不能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道路,不能仅仅满足于矿山开采后的复垦复绿,而是要走一条动态复绿的道路,边开采、边复绿,走出一条绿色的矿业开发轨迹。
(三)矿业转型升级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的地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对中国矿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矿业是高科技支撑的产业。随着矿业的现代化,各类矿山设备不断升级,对机械、材料、光学、电子、自动化等各个领域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看似笨重的矿山机械装备实际上蕴含着大量的高新技术。因此,矿业的转型升级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了动力,中国创造也为矿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在组建智能矿山战略联盟,联合一批有志于矿业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应用、推广和投资的机构和企业共同推进中国矿业技术装备的转型升级。联盟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深部采矿、危险环境采矿所需技术装备。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都是矿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任务,按照这样的要求,矿业必须实现发展方式重大转变,以全新的,与美丽中国建设相融合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上。
(一)对新时代矿业形象的理解
对矿业来说,“新形象”主要针对传统矿业的形象而言,突出表现为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高质量。新形象的树立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切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从以开发资源为主要目的,兼顾环境保护的理念转向在确保环境保护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要在矿产资源开发获利的同时,还要切实保证自然环境资产保值升值。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开采方式转向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科技支撑的现代化开采方式。要用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推进矿山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让矿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更加健康安全。要通过上述转变使矿山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再与脏乱和伤亡事故联系在一起,让矿山所在地的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宜居。
值得强调的是,社会关注的固态废弃物处理和排污问题对于矿业来说并不难以解决。矿山的采矿、选矿方式都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创新,通过更加严格的标准、有效的监管达到国家要求的安全水平。近年来,一些矿山企业的实践证明,“吃干榨尽”利用尾矿生产各种高附加值产品是矿山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企业效益的提高反过来有效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水平还会不断提升。
(二)动态复绿,走一条绿色发展轨迹
传统的矿业开发模式采取的是先开发(破坏)后治理的路。实践证明,矿山闭坑之后的环境治理工作耗资巨大,难以靠财政收入来支付完成。而且,按照现有模式,在审批开发利用方案时也无法准确地判断闭坑后的治理费用,这些都使得先破坏、后治理的路难以走通。因此,动态恢复治理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许多矿业企业在动态复绿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有效的尝试,成功经验为绿色矿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动态复绿实践的不断深入,标准会不断提升,矿业发展过程将不再是破坏环境的代名词,而成为绿色发展的标志。
(三)变减法为加法,留下美丽的矿业遗址
矿业开发破坏环境似乎已经成为定律,粗放型的开发方式确实带来这种结果。然而,如果从顶层设计开始用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矿业开发,可以通过算大账实现资源环境的并重与双赢。就一个矿山来说,可以从矿山设计开始对所在地生态环境价值和矿业开发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除了实施动态复绿之外,还要对矿山开发对环境的改变进行评估,要寻求环境改变带来的最佳方案,使得闭坑后的环境更加有利于人类生活。
国内已经有很多废弃矿山开发利用的成功实例,有的改造为地质公园,成为社会公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有的建成了五星级宾馆,矿业遗址为宾馆增添了特色与魅力。这些都说明矿业开发留下的不一定是垃圾,还可以是资产,矿业不仅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可以为营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提供条件。
我国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大,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休闲度假的场所是个大问题。一些地区利用矿业遗址改造形成的公园或休闲度假场所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状况,使得矿业开发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收益。
由此可以看到矿业发展的新模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矿业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连接纽带。
四、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系的现代化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矿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方面因素,矿业企业的负担较重,如何通过政策优化减轻矿业企业的负担,促进矿业健康发展,是新时代矿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矿业有关法规的完善至关重要,因为现行的法规多为改革初期建立,与现在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特别是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没有在法规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有关法规的制定或修改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我国矿业的战略地位,确保矿业健康发展以发挥资源保障与产业支撑作用。需要重视的是,在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问题上,既要确保矿业的战略地位,又要确保矿业绿色发展。其中,绿色发展除了政策法规指引约束之外,还要依靠有关制度和标准。
(二)完善规划体系,让矿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处理好矿产资源(金山银山)与生态环境(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是规划的首要任务。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业发展的指南,必须与各行各业的规划相互协调,否则,协调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如前所述,矿业开发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破坏。但也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给环境加分,给自然资源总资产增值。如何做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少减分,最大增值是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通过多规合一使矿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使其成为受各方面欢迎的正能量。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组织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社会组织的重要使命。在环境治理方面,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在协商民主方面,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发挥平台纽带、“扫描仪、”“传感器”的作用,将企业的诉求反映给政府部门,将政府部门的要求传递给企业。以《矿产资源法》和有关规章修订为例,中国矿业联合会及有关协会可以收集、汇总企业对矿法的修改意见建议,反映给政府部门,确保管理部门能够真实全面的了解实情,使出台的法律文件更具可操作性,起到应有作用。
标准是行业管理的技术法规,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矿业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先进的标准体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存,相辅相成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要“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纳入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不难看出,社会组织建立的团体标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行业协会以最快捷的方式将企业科技进步的成果以标准的方式在行业推广应用,推进产业进步。以绿色矿山建设为例,随着科技进步,绿色发展的水平会日新月异,相关的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成熟的技术水平,反映对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团体标准可以最先将一批企业的进展吸纳进来提升标准。团体标准应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上升为行业标准。根据这一要求,中国矿业联合会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依法依规成立了标准委员会并开展了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工作,并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矿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各行各业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用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机制去推进各项工作,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矿业必须,也能够在这一伟大事业中走出一条新路,以新的形象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