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7年西安环境治理纪实

发布日期:2018-01-12   浏览次数:

2017年西安环境治理纪实
 

2017年,各种“长”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名词:河长制、路长制、所长制、网格长制,这些平时就在河边、路旁、院子里的“长”,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城市治理的触角不断延伸,管理的程度不断精细,西安的河流、道路、如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如今,各种“长”们的履职已经常态化,所取得的成效让市民感受颇深、拍手叫好。

网格长管山筑牢秦岭生态“绿网”

“别看村级网格长的官不大,但他们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可不小。”谈及网格化管理,蓝田县灞源镇武装部长兼镇级副网格长杨锐拓打开了话匣子,2017年一年该镇就发现了两起在河道非法挖沙挖石事件,因为村级网格长的及时发现和报告,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了制止,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秦岭范围大、 四乱 问题隐蔽性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夯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去年年初,根据西安市领导的指示要求,西安市秦岭办迅速研究部署网格化管理工作,多次进行检查调研,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了 “全域覆盖、无缝衔接,属地管理、逐级包抓,快速发现、迅速处置”的网格化管理总体思路。4月,建立了从市级领导到村级干部的四级监管网格体系,落实四级网格员1973名,包括沿山街、镇、景区管理局、企事业单位等部门。

一年来,西安市各级网格长严格执行日巡查、月抽查,并针对秦岭区域季节性和反复性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环山路环境卫生、汛期河道峪口、违建、矿山等专项整治工作,把破坏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快速发现、迅速处置违法违规问题效果明显,对“四乱”问题形成了高压态势。通过反复查、查反复,让各级网格长始终绷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让网格化管理成为各级的日常工作和自觉行动,筑牢秦岭生态“绿网”。

河长巡河走完走好“最后一公里”

来自西安市河长办的一份问卷调查出炉,2017年度市民对河长制的满意度达到了94%以上,这一结果为一年来西安市深入实施的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实践,给出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2017年1月16日,按照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的河长制不要等,要先行先试”的要求,西安率先在全省展开河长制工作。随后,工作方案到位、河湖台账到位、责任体系到位、治理方案到位、工作制度到位、考核监督到位,“六个到位”的落子布局,有力推动了河长制的顺利实施,市、区、镇、村3300余名四级河长自觉担负起了守护河流的神圣使命。

这一年,西安市级河长每人平均巡查12次以上,区县级河长累计巡查5700多次,镇街河长累计巡查3.6万次,各级河道警长累计巡查1.2万多次。河长制工作步入实战化、常态化。面对境内河流的脏乱差等问题,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三五”三步走治水战略目标:一年“治污水”,解决垃圾河、黑臭河问题;三年“剿劣水”,到2020年全面剿灭劣ⅴ类;五年“全治理”,到2022年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美景。一年来,“治污水”的目标已顺利实现,而下一个三年目标也已开启。

路长问路确保了路更畅、街更美

2018年的第一场雪,来得又猛又急,给古城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解娟作为南新街的二级路长,从降雪开始到结束,始终没有闲着,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连续4天带领、组织干部、群众、沿街商户清扫积雪积冰。而在平时,她的主要路长职责是每天必须保证两个时间段的巡视,看看哪里卫生有问题、哪家门店乱摆放、哪里的绿化不美观。“一年走下来,这条400米长的街道上,大家都成了熟人熟脸熟面孔,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解娟说。



 

2016年12月18日,新城区在西安市首推“路长制”,新城区221条大小街道“各有其主”,通过区级领导到一般干部的“三级路长”负责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确保监管没盲区、责任没空白,以推动城市治理工作向更精更细发展。随后,“路长制”在西安市范围内迅速展开, “作业有标准,处置有程序,处理有时限,责任有对象,差错有问责。”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从此有了新抓手。

路是城市的窗口和脸面。路长治路,干得咋样,路会说话。一年来,西安的“路长制”覆盖了大街小巷,这些道路的“管家”每天通过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的工作办法,检查负责路段的路容路貌、交通秩序、绿化卫生、标志标线、路灯盖板、治安管理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快速处置,确保了路更畅、街更美,让城市道路像自家的院子一样干净整洁。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1月12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