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试点”变“示范”,海绵城市建设的“遂宁范本”

发布日期:2017-05-08   浏览次数:

“试点”变“示范”海绵城市建设的“遂宁范本”

 

“下点小雨出门不湿,大雨街上也没见积水。”这是如今四川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真实写照。近日,在经过改造后的遂宁市体育中心,红色的健康骑道、平坦的绿地、小小的花园……这里,虽然看着没什么改变,但隐藏着不少秘密:因地制宜地设置了透水铺装、植草沟、碎石下渗带、下沉式广场、雨水花园、雨水桶、蓄水池等海绵设施,改造后的市体育中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45%变成80%。

“市体育中心改造项目仅是遂宁市河东新区2015年17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遂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遂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按照规划引领、样板引路、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2015年积极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按照“体现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的要求,综合考虑排水分区、行政区划等因素,将2016、2017年的试点项目及其相关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整合成10个工程包,总投资约82.21亿元,主要采取PPP模式推进。

截止2017年3月底,试点区域共有23个排水分区,均全面开工。累计开工试点项目316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91.3%;完工试点项目248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71.7%;在建项目68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19.6%,待建试点项目30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8.7%。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2亿元,占同期计划投资的83.43%。

扛起试点大旗 打造海绵城市的“遂宁范本”

遂宁市复丰巷小区地处低洼地带,是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一个开放式小区。由于管道没有雨污分流,管网过流能力不足等原因,过去每逢下雨,居民出行困难。社区业委会主任王泽富拿着一张老照片说,2013年6月的那场特大暴雨,小区积水1米多深,真可以划船了。

2015年,遂宁市成功申报了国家“海绵城市”试点,计划投资50多亿元,通过3年时间实现城市雨水可通过地面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减少城市内涝,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最终成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如今的复丰巷小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系统治理、小区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路,综合采取优化排水体系、雨污分流改造、客水拦截、道路下垫面改造、透水铺装等多种措施,暨实现了“路平、灯亮、水通、景美”的民生目标,又实现了“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的海绵目标。

据遂宁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遂宁市坚持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全面监管的建设管控体系,因势利导的项目运作体系,经济适用的技术保障体系,整体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在“连片效应”、内涝治理、理顺体制、技术创新、海绵管控、吸引社会资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全民参与,构建整体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遂宁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规划、住建、财政、水务、发改、国土、造价、审计等部门通力协作,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注重问题导向,构建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遂宁市编制并发布了国内首部《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国家海绵城市典范”的总目标和浅丘平坝地区内涝防治示范、老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滨江水生态文化示范三大示范目标,确定了5大类24项考核指标。

注重技术支撑,构建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结合遂宁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及现有研究成果,在试验、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遂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遂宁市海绵城市设计图则》及《遂宁市海绵城市植物名录》等地方性技术规则。

注重建管结合,构建全面监管的建设管控体系。遂宁市出台了《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决定》、《遂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的制度体系。

注重项目整合,构建因地制宜的项目运作体系。注重多元投入,构建政企合作的资金保障体系。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国内各界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国家部委多位领导先后莅临遂宁市,调研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希望遂宁继续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建设工作,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向深入,努力从“试点”走向“示范”。

坚持规划引领 实现城市转型升级

“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成为四川唯一入选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遂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将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变革和技术创新,以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新路,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作出示范。”遂宁市委书记赵世勇说,遂宁建设海绵城市无经验可循,只能坚持规划引领,根据城市生态本底和国家相关要求,构建了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

据了解,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面积为25.8 平方公里。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重复改造,加强全域管控,遂宁市还研究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措施,要求试点区域外的新建工程项目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在基本建设程序各环节进行管控,为全域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有资料显示,2016年,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竣工项目,成功经受住了2016年5月6日暴雨的考验,工程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在技术方案、建设模式、材料甄选、投资控制、质量标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考评成绩在全国16个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问题导向连片治理 全社会广泛参与

按国家住建部“体现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要求,遂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排水分区、投资规模、试点效应等因素,将规划的300多个试点项目整合成10个工程包,解决了试点项目数量多、试点区域多、涉及专业种类多等难题,连片推进,发挥工程的综合效应。在排水分区之间,遂宁市注重对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识别、分析、梳理,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场地良好的生态本底,实施城市大海绵建设。针对丘陵山体的地形地貌,实施层层截流,上水下用;梳理水系,畅通行洪通道;整治湖泊洼地,增大调蓄空间;修复湿地,消纳建设地块等小海绵体部分径流指标,净化水体。统筹推进试点区域内外的大小海绵重构,实现大小海绵和区域之间的平衡。完成的15个排水分区的试点区域实现“连片效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平均达到75%。

在安排具体项目时,遂宁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首先解决城市内涝,完善城市基础功能。2015年,遂宁市启动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中,已完成45个内涝点整治,且经受住了三场强降雨考验,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与此同时,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遂宁积极推行PPP模式,筹集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计划PPP项目达到总项目数的50%以上,投资约30亿元。目前遂宁市共计吸引各类社会资本105.5亿元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目前,遂宁市已对221个试点项目和72个在建、新建的非试点项目进行了海绵审查和建设,建设项目业主正在由被动建设海绵逐步向自觉建设海绵过渡。

发力“十三五”: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遂宁市是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绿色城市”,市委、市政府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中,当地重点打造沿山生态走廊,沿江、沿河公园、湿地,形成完善的山水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大海绵”格局。

在遂宁市莲里公园,这里建设了许多美丽的小池塘景观,显得格外别致。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小池塘也是一个个“小海绵”设施,它们通过管网设施,与一旁的湿地、河流相联通,又组成了一个“大海绵”。

遂宁不但要追求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地生长,还要坚持为人管城,倡导绿色生活,推进人城融合,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下一步,遂宁将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结合“城市双修”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施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同时,在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的基础上,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海绵改造、风貌塑造、管线下地、绿化景观提升等措施,投入30多亿元分年度、分片区完成6平方公里老旧小区立体式综合改造,通过PPP模式对老城区雨污系统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5月08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