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4-19 浏览次数: 次
去产能需要三种精神
去产能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个热点话题。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重点工作任务第一项第一条中就有,足见其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了今年煤炭等行业去产能的目标,还再次明确了去产能的方法、路径,特别强调去产能必须安置好职工。这既指明了工作方向,也提出了工作要求。在当前形势下,煤炭去产能应当弘扬“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和“钉钉子”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煤炭去产能,看似只是关停矿井或改变矿井的生产时限,但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大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到企业的管理和正常运转,小到涉及的每一个人的生存基础和具体利益诉求,每一个方面都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处理不好都可能引发大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在每一个层面上、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问题上,都更加仔细周密地考虑、百密无疏地部署、严谨细致地落实。煤炭去产能,去年完成了2.9亿吨,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但其间的问题也得以更加充分地暴露。实践告诉我们,在一项工作的开始阶段,要尽快打开局面,形成气势,只能就面上、宏观上、能够看到的问题进行考虑。“一刀切”的做法虽显粗暴,但最为有效,也是可行或必须的。随着工作的深入,各种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就需要从细节入手,从具体问题入手,针对每一种问题、每一个矛盾,有针对性地施策,逐个加以解决,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巩固和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这就需要“工匠精神”。
在去产能中弘扬“科学精神”,最为重要。
一是要牢牢把握去产能的最终目的。煤炭去产能的目的,直接说,是为了实现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建设良性供求关系,实现煤炭行业脱困发展;进一步说,是为了保证能源供应的平稳;最终看来,还是为了“创富”,即推进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现在“去”的产能中,有一部分是违规建设的产能。它们虽然没有按政府设定的程序建设,但毕竟也是社会财富,长期闲置也是社会财富的损失。如何处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二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现行政策明确,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但应该看到的是,“先进产能”的矿井,其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天然具有竞争力。比如内蒙古的煤炭运到湖北农村,市场价每吨将近千元,而本地煤炭售价只有五六百元,竞争力可想而知。当“无形的手”不能导向政府希望的方向时,“有形的手”如何发挥作用?
三是地方政策应当因地制宜。煤矿缘自然而建,条件千差万别。虽然中央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已充分考虑了地区差异,但毕竟还存在相对原则现象。这就要求各地以创新、担当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在中央政策范围内,制定本地区细则,鼓励创新。比如一些企业希望通过跨省区的产能置换,实现产业重组,进而实现企业重组,就很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政府就应当多开绿灯,而不能“漫天要价”。再比如在退出产能的补贴上,政府也应当从公平的角度考虑成本均担。要标准一致,不能因为一些企业 “听话”或者“管得住”,就鞭打快牛;而对另外一些本应立即关闭、但因矿主“头难剃”的,就设置所谓“过渡期”。在进度安排上,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统筹推进,“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的精神值得肯定,但一些地区为了“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置井下花巨款购置的装备于不顾,“先关了再说”的做法就值得商榷。
弘扬“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在思想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完成确定的目标任务。国发7号文设定的煤炭去产能目标,是经过反复论证、有着科学依据的。但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这仍然是一个较低的目标,即使完成了这个目标,煤炭也仍然处于供需宽平衡的状态,如果在这个目标上再有犹豫或者打折扣,那么去产能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行动上,要保持定力,要认识到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必定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市场波动,个别时段甚至会相当剧烈,但只要整体上没有特别意外的因素,波动必然会保持在一定幅度内。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不因一时波动而失措。企业要有正和博弈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大河有水小河满”。供需基本平衡的市场环境,是大家共同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要摒弃“'去'别人不'去'自己”的“小我”思想。目前,关于去产能的普遍认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后会越来越难。当前正是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关键时刻,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鼓作气,踏平坎坷成大道,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