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2-01 浏览次数: 次
国土资源部新任规划司司长的一场报告,“击中了我们的痛点、痒点、兴奋点”
11月23日下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8楼多功能厅内,学习气氛浓郁。由国土资源部八家单位(规划司、规划院、中国土地学会、土地整治中心、经研院、部咨询中心、国土资源报社、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联办的践行“两学一做”主题联学活动,火热进行中。刚刚履行的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在这里主讲了《塑造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2040”的空间治理探索》主题报告。在持续4个小时的报告中,庄少勤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规划实践与思考。
科班出身,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上海工作多年,庄少勤对空间规划有着丰富的实践探索和深刻的思考沉淀,特别是由他主持编制的“上海2040”规划,以务实而创造性的工作,对上海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和格局优化,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此外,在上海规划国土局主政期间,他创造性提出了五量调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规划管理创新理念。在这样一位资深规划人心目中,规划的天地自然别有洞天。
什么是规划之要?
在庄少勤看来,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就是规划之要,是规划最本质的问题。“明天做什么,取决于后天需要什么;用昨天推断明天,如同用脚板来思考。”他认为,做好规划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学会“取势、正道、优术”, 规划者,要会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讲求规划策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进而使其具有权威性。
当前的规划之困在哪里?
庄少勤一一列举:
理念不适应——工业文明理念大于生态文明理念;
规划意识不强——工程(项目)意识大于规划意识;
规划质量不高——空间理念大于地域需求;
规划权威性不强——人治大于法治;
实施问题突出——技术要求大于政策机制;
规划设计不一——部门考虑大于整体考虑。
“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反映了规划的现实短板——想得很好、实施不下去。
规划如何转型?
庄少勤指出,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就是社会治理过程,规划必须对发展有所交代。所以,规划应以发展与治理为导向:
强调目标导向——规划要有价值取向;
强调问题导向——规划必须解决问题;
强调运行导向——规划要有实施机制。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在新生态文明背景下,在互联网精神关照下,规划当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应具哪些基本理念?
庄少勤给出的答案丰富而多元:
要能以人为本,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
要能全面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实现动态治理目标;
要因地制宜,“因天材、就地利”,保护好自然禀赋、历史人文,同时具备时代特征;
要能知行合一,形成法规体系,自成运行机制、实施机制。
在他看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规划,实际就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规划。
规划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庄少勤一言以蔽之——
以人为本之术,就是学会走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规之以法,呈之以艺。
要坚持“开门做规划”,使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成为通晓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担、共享。
规划者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庄少勤认为,规划者,当有情怀,当有文化,尤其要有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在互联网时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名规划者,都应怀抱这种文化自信,要多懂得一些社会心理学、政治经济学、生态理论、东方哲学……“一个没有文化的规划者,没有出路。”
“上海2040”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的精妙,让人叹为观止;主讲人鞭辟入里的讲解,令人脑洞大开;演讲中不时抛出的犀利提问,让听者兴趣盎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这个寒冷冬日里,一堂主题联学课堂用真实的教学体验,让在座者验证了古希腊哲人的至理名言。
“让每一个城市因我们而更加美好;让每一片国土因我们而更加美丽!”庄少勤在主讲报告结束之际说出的美好愿景,引来如雷的掌声。时间已近傍晚,但听得入了迷的学员们,久久不愿离席。这是一场高水准的学术报告,是一场实践与理念高位结合、顶层设计与坚实地基浑然一体的创新实战经验集萃,是一道开阔眼界、打开视野的精神盛筵,更是一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两学一做”精彩党课教育。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