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10家砂石企业越界开采!37家未达标!中央环保督察:采砂行业违规行为乱象丛生!

发布日期:2024-01-04   浏览次数:

10家砂石企业越界开采!37家未达标!中央环保督察:采砂行业违规行为乱象丛生!

12月8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甘肃典型案例指出,甘南藏族自治州采砂行业无序发展、违规占用草原林地、生态修复不力。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身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南州97%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优美的自然生态,成为它最引以为傲的标签。此次却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生态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无序采砂问题突出!其中,10家企业越界开采,43家采砂企业有37家没有达到生态修复,占比86%,违规行为乱象丛生,生态修复敷衍应对背后,是甘南州采砂行业的无序发展。

10家企业越界开采

违规占用林草地现象频发

采砂企业违规占用草原林地。督察发现,2019年以来,甘南州部分采砂企业未办理征占用手续,违规占用草原、林地。其中,3家采砂企业违规占用草原249亩进行开采;4家采砂企业违规占用林地48亩进行开采;更有某砂石公司和某商砼公司违规占用草原10余亩,倾倒洗砂废水沉淀池底泥和建筑垃圾2万余立方米;某砂石料加工点违规占用草原42亩、耕地53亩,用于建设砂石料加工生产线。

2022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0家企业越界开采,超采面积达68亩,其中违规占用草原9亩、林地5亩。

图片

2023年12月2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违规占用草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明确提出,进行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草原;确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43家采砂企业

37家没有达到生态修复

督察发现,2019年以来,为推动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该州挂牌出让矿权,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开采企业应当承担的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责任。但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全州43家采砂企业中,合作南班砂石料有限公司等37家没有达到生态修复要求。

图片

图2 2023年11月2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生态修复不到位

督察发现,夏河县麻当镇章子沟某砂石料公司2019年投产以来,未按要求开展生态修复,2021年甘肃省有关部门再次指出问题后,甘南州自然资源部门才督促其开展治理,但实际仅对排土场进行简单的覆土复绿,仍有76亩裸露山体未修复。夏某砂石料开采加工公司2019年投产以来,不仅未解决历史遗留生态破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又造成了新的生态破坏。

甘南州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不力。2020年10月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关于促进砂石绿色开采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中型矿山到2023年底建成绿色矿山。但甘南州自然资源部门仅对指导意见进行了转发,没有采取具体举措推进落实。截至目前,全州按照要求应开展绿色矿山创建的采砂矿山,均未开展创建工作。

“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坚持‘边开采、边修复’,努力做到保护生态、建设项目两不误。”可督察发现,在甘南州,少有砂石矿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台阶式”开采,一些露天采场采用非常粗犷的开采方式,形成了一批断崖式的边坡。

图片

2023年10月11日,督察组暗查发现,大面积裸露山体未修复

无序发展“跨界出格”

违规行为乱象丛生

违规行为乱象丛生,生态修复敷衍应对背后,是甘南州采砂行业的无序发展。

“秀美玛曲,源于河水。”流淌的黄河水在这里百转千回、恬静清澈。玛曲,也被誉为“黄河之肾”,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

正因其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2013年11月,玛曲县就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名单,要求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2015年因采矿权到期,玛曲县关闭全部8家采砂企业,生产规模合计约11万吨/年。可督察发现,2018年以来,玛曲县又新批准了5家采砂企业,生产规模合计达65万吨/年,是2015年关闭产能的近6倍。其中,2023年6月投产的砂石公司,还违规占用甘南高原高寒草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约37亩。

据了解,针对此次督察所指出的砂石开采,国家有关部门于2019年就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砂石资源开发整合,推进机制砂石生产规模化、集约化。2022年11月甘南州印发的“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提出,在全州设立10个砂石集中开采区。

但截至目前,全州43家采砂企业中仍有26家在规划的集中开采区外,其中砂石料销售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2022年12月以后新批准或延续采矿权。

此次甘南州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指出,其对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的重要生态地位认识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区域生态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4年01月04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