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年处理500万吨建筑固废,节约砂石470万吨!“零碳园区”不止于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发布日期:2022-07-04   浏览次数:

年处理500万吨建筑固废,节约砂石470万吨!“零碳园区”不止于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话,在位于胶州湾畔的青岛绿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内,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一辆辆工程翻斗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其装载的建筑废弃物会在这里进行“回炉重造”——成千上万吨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在经过分选、处理、破碎、筛分等一系列工序后,实现“变废为宝”,加工成为可再生骨料以及各类建材制品。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颗粒和废水均被回收利用。同时,蒸压生产线上所产生的多余蒸汽也统统被收集起来,用作发电和海水淡化。如此一来,整个园区形成闭环循环,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气和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同样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一直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城市发展,创新再生建材生产技术。时下,这座每年能实现5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零碳工厂”的投产,已在全国率先形成零垃圾、零废水、零废气、零废热、零能耗的“五个零循环体系”,实现建筑垃圾100%利用,这既为青岛的绿色低碳发展增添了新场景,也为全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再利用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青岛零碳路径”。

图片

图片

▲“零碳园区”南侧一处空地原本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堆放地,经过改造后如今成为休闲打卡地

用好“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根据《中国建筑能耗(2020)》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据测算,我国每年建筑消耗的水泥、玻璃、钢材分别占全球总消耗量的45%、42%和35%。可见,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为关键的一环。而建筑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又是建筑领域减碳的重要一环。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以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展开,全市年均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达到约5000万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如果以胶州湾隧道的土方量为计量单位,青岛每年约50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总量相当于开挖了20次海底隧道,可谓数量巨大。以往,“泛滥成灾”的建筑垃圾多用传统的填埋方式或露天堆积,经过长时间日晒雨淋后,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从建筑垃圾的结构来看,以混凝土、石材、玻璃、陶瓷等为主的硬物质占比极高,经过处置,它们可以成为高品质的骨料。因此,建筑固废就是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经济效益,是建筑固废综合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近年来,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完成1.1亿吨,眼下,我市正在培育一批以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零碳社区为代表的绿色城市建设标杆项目,推动产学研资深度融合、落地转化。将建筑垃圾固废“吃干榨净”近日,走进占地158亩的青岛绿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整个厂区环境优美安静,多个现代化厂房已完美呈现。步入破碎生产区内,巨大的机械流水线轰隆作响,根据物料的尺寸、质量等不同的特点,厂房内的破碎设备、分拣设备、滚筒筛、振动筛、风选机、电磁除铁器等“各显神通”,对每天来自青岛各地的约1万余吨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剔除及粉碎等工序,最终将一部分骨料制作成商业混凝土,运往各工程项目进行再次使用。而另外一部分建材原材料则会在建材加工生产区内进行加工生产,最终摇身变为板材、粉煤灰蒸压砖以及PC预制构件等等,同样也将再次运用到各大工程的建设中去。“我们生产研发的一个主要原则,即上一个产品的‘废料’,就是下一个产品的‘原料’,园区以循环再生理念为核心,通过精细化处置和精准化利用,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采用的生产工艺全部为自主研发,目前已拥有16项专利。”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勇说。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建筑垃圾处理过程,园区做到了“五个零循环体系”,即零垃圾、零废水、零废气、零废热、零能耗,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产业园区。其中,在废弃物处置方面,生产过程中会将产生的粉尘回收,作为掺合料用于混凝土和墙板的生产,或者用于粉煤灰蒸压砖和水稳基配碎石的生产。剩余的骨料还会制作成不同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在废水回收方面,园区从开源和节流两个途径实现水资源的集约利用,首先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场内进行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同时回收清洗骨料废水中的泥沙,用于生产快干高强防水的水稳基配碎石,或与红砖骨料混合生产粉煤灰蒸压砖。其次,园区内设计了雨水收集渠,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生产。在废热回收方面,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次蒸汽用于磁悬浮发电,二次蒸汽用于PC蒸氧室以及海水淡化系统,产生的高温淡化海水为附近的居民小区供暖供热水,三次蒸汽经蒸汽发生器后变成高压蒸汽,用于生产板材和粉煤灰蒸压砖;在废热回收方面,园区设计了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与海水淡化系统相结合,在烟囱内增加了海水循环系统,将烟气降温至40摄氏度的同时,也预热了海水,实现了无色无热无味的烟气排放,为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贡献了力量;在能耗控制方面,项目采用了光伏一体化设计,二期工程将在厂房建筑屋顶以及南立面铺设光伏板,发电总量可解决生产和照明的用电需求。同时场内所有的混凝土搅拌车都将采用电动车,利用厂区内光伏绿电进行充电,实现整个园区的零碳能源系统建设。据介绍,整个园区年处理能力达到500万吨,节约天然骨料砂石470万吨,大大缓解砂石过度采集的现状,节约填埋土地600亩,减少对周边1600余亩土地和地下水源地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万吨。在将“零碳”变为现实的同时,园区还实施了智慧化改造,除能在智慧监控中心看到各个生产环节的监控影像及各类数据记录外,厂区内还设置了轨道式自动运输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完善推广建筑固废再利用的“青岛模式”与产生经济效益同步,该“零碳园区”还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系统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一个细节成为最生动的佐证——在零碳园区南侧,原来是一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长期垃圾堆放地;经过青岛绿帆零碳园区的环境改造后,现如今已经成为风景宜人的休闲打卡地,未来有望建成青岛首个以宣传绿色循环为主题的公园,成为青岛资源化综合利用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宣传载体。“通过这场实践,绿帆不仅完成了整套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工作,还正在研发固废、污染土壤的一体化处置利用循环体系。希望政府能从政策扶持、绿色金融落地、绿色建材推广等各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让更多力量推动青岛的‘无废城市’建设。”陈勇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公共建筑节能研究团队负责人魏庆芃看来,绿帆产业园的投产应用是对我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的一种积极探索,对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园区运行过程中的现实价值,并不止于在建筑固废再生过程中实现 “零碳”,更在建材生产过程中也实现“零碳”运行,这对于助力全国建材生产行业的碳排放下降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市全年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量达到3700万吨,利用率超过 70%,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1-4月,全市企业共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 1063.6万吨,节约土地约1064亩,减少对周边土地和水源地污染约3192亩。“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做好资源化利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机制,重点做好政策体系建设、产业园区规划、新技术新设备研发等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力争达到75%,完善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 ‘青岛模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筑节能和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2年07月04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