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15-08-03   浏览次数:

 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势在必行

--暨首届建筑废弃物加工利用技术研讨会后续报道

编者按:7月22日至23日,第一届建筑废弃物加工利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作《建筑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砂石骨料行业的使命》主题报告,从行业的角度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产生、数量、再生利用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等进行系统分析,呼吁建筑垃圾处置要全面资源化,这对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特从报告中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希望全行业能从中得到新启发。

随着我国建筑、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改造和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老旧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年限到期拆除,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由施工单位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建筑垃圾数量大、组分种类多、性质复杂,处置不当会降低土壤质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影响。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最好途径。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途径及处理技术

在建筑垃圾中,80%以上的是废混凝土、废砖瓦、废旧装修材料等建筑材料。根据建筑废弃物再利用较好的国家经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

(1)低级利用: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建筑物基础垫层或道路基层,这是废弃混凝土最简单的利用方法,也是目前我国对废弃混凝土最常用的再生利用方法。

(2)中级利用: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生产混凝土砌块砖、铺道砖等制品。

(3)高级利用:将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分选、洁净后作为再生骨料,代替部分天然砂石骨料制作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关研究表明,可作为骨料直接添加到商品混凝土中取代10%~30%的天然骨料,这是对废弃混凝土最有价值的处理方法,用再生骨料制作的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混凝土。

在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后的再生料已广泛应用于回填、公路建设、道路及铁轨的垫层等,在振动桩基、挡墙和边坡稳定等加固工程中也有应用。但与天然材料相比,再生材料的强度弱,吸水性高,耐久性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结构构件中的应用。国外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再生材料完全可以用于结构中。

目前德国和日本已有再生材料结构应用的成功案例,如德国达姆施特塔的ViblerWeg和Waldspirale建筑,日本的ACROSShin-Osaka建筑。

二十多年前,我国有很多建材专家和实验机构开始研究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处置工艺、技术装备等。由于成本过高,处理量有限,导致建筑垃圾资源化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和产业。

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各相关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与升级,我国已进入固废资源化的发展阶段,以砂石骨料为利废载体处置混凝土废弃物已成为当前重要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国外相比,虽然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在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技术和装备方面,创新了多项关键设备和工艺,一些砂石骨料企业和石料破碎装备企业走在全国固废资源化的前沿,研究开发并推出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与装备,能够支撑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建筑垃圾的处理流程如下:

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推广,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部分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生产线,有些企业也正在加入该行业。由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持研发的北京元泰达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正式投产,拥有世界领先的“建筑垃圾资源一体化”的工艺与装备。

同济大学、上海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建筑建材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EF生态环境材料产学研联合体),已经开发出封闭模块组合式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统,探索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纯化技术、大型化技术、环保化技术三大技术瓶颈,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

邯郸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累计总投资1.6亿元,现有制砖生产线6条,再生混凝土搅拌站1座2站,形成了标准砖、多孔砖、模数砖、透水砖等20多个系列产品,年产量折合标准砖2.5亿块,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余万吨,所有产品都通过了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质量认定,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西安有32家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企业,年处理总能力约在400万吨。为了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快速发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倡各类设施、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对西安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了统一规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设5~6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年处理能力200万吨以上的综合利用项目。

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意见和建议

从上述可看出,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基数大,并在逐年上升。从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和装备已具备条件,能满足市场需要。要全面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要加强对再生骨料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促进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相关的法律、配套政策,在相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呼吁人们树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理念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指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对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和突破目前建筑垃圾简单处置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加强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让人们树立建筑垃圾是能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理念。

建立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尚没有专业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处理机构。没有分拣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成本很高。有些企业再尝试做一些工作,但遇到了一些问题。

加强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基础研究

建筑、基础设施等废弃混凝土、道路沥青混凝土的回收和再生是以再生骨料的形式来应用的。由于废弃混凝土来源的多样性和地方差异性,再生骨料的强度、吸水率、杂质、离散性等直接影响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应加强技术研究,为再生骨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建立相关法律体系,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前期需要政府多引导,发挥政府的牵头作用,通过行政手段把建筑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厂,落实税收、补贴等政策支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更好发展。

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应明确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的程序、规定和监管范围,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配套管理法规体系等。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与标准

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涉及发改委、工信、建设、环保、交通等多个管理机构,但现行法规未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企业进入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要经过几个国家部委的认定,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多个相关单位。只有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形成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机制,才能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和利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政策。

1.提供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财政补贴。建筑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除金属、木制品等,通过废品回收取得一些回报以外,对于用废混凝土、废砖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标准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附加值都很低,而制造成本一般高于天然原料制造的产品,生产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

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大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产品及相关企业的引导和扶持,根据受益者补偿原则,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一些直接经济支持。

2.设立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产业发展基金。除了政府给予第三方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企业直接补贴外,政府联合社会投资者成立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基金,开展建筑垃圾处置“保证金”制度,要求所有的建筑工程在取得施工许可证之前都必须按规定交纳建筑垃圾处理预留金,向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提供初始建设投资补贴。

3.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提供税费优惠。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将处置消纳建筑垃圾企业纳入增值税全部免除、减少所得税的范畴等。(来源:胡幼奕 中国建材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5年08月03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