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7-02 浏览次数: 次
投资9.18亿元重现绿草茵茵,露天矿山“疗伤记”
远眺山峦积翠、绿意盎然,近看梧桐挺立、枝繁叶茂。
6月底,走进位于武穴市田家镇的烈马山,仿佛置身天然氧吧。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矿坑。眼前的茂密林草,是在裸露山石上一寸寸艰难织就的。
一年多来,武穴市探索PPP模式修复生态、打造绿色矿山,让一座座“白头山”披青吐绿。
9.18亿元补上生态账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武穴,过去人们常常这样形容采矿业。
武穴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9类48种、矿产地175处。“无论是矿种还是矿产质量,都居全省前列、黄冈之首。”该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股股长张启星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武穴地处长江边、与赣皖交界,矿石运输成本低,全市矿山企业一度多达100多家,建材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烈马山、石壁山过去都是淌金流银之地,矿坑一个接一个,拉矿石的卡车排起长队。”说起当年的情形,田家镇办事处67岁的村民周生军记忆犹新,“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一车车矿石从山上运出去,人们的腰包鼓了,也欠下一笔沉重的生态账。在矿山较为集中的乡镇,公路扬尘漫天,周边村民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
“绿水青山才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治,近百家矿山企业被关停。
“废弃矿山潜藏着极大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矿改变了地形地貌,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灾害。”武穴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生态修复是治本之策。
一场“为山疗伤”的生态修复工程随之启动。2019年,武穴引入央企中国能建集团,启动黄冈市首个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PPP项目,投资9.18亿元计划修复36座废弃矿山、建设33公里景观绿化生态廊道和3个小公园。
12座“白头山”披青吐绿
以前是伤痕累累,现在是绿意浓浓。在武穴市石壁山矿坑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修复前的照片和修复后的现场。
“石壁山治理已进入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完工。”项目相关负责人刘晓介绍,石壁山是武穴最大的废弃矿坑,也是该市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座矿山,直线距离仅200余米。
生态修复,关键是复绿。裸露的岩石上如何种草?“武穴废弃矿山坡度普遍较大,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种草,并非易事。”中南电力设计院岩土工程师张奥坦言,从设计到施工,想了不少办法,最终采用国内先进的喷播技术。
“先平整坡面,再用铁丝网覆盖岩石,最关键的步骤是向岩石表面喷播植被混凝土和客土。”张奥介绍,那不是一般的混凝土,而是由混凝土、有机肥、保水剂和各类草种按比例精心调配而成。
喷播完成之后,再利用滴灌、喷灌设施浇水,让土中的绿植种子破土而出。最快半个月,寸草不生的岩壁就会冒出绒绒绿草。
在石壁山,一面上百米高的山坡像梯田一样被分成数层。刘晓介绍,分层施工是为了更好固定喷播的混凝土和客土,提高绿植成活率。
“挂网喷播”让石头长出绿草,“客土回填”让岩壁蒙上“皮肤”,“边坡修护”让碎石湮没的山坡与绿植“紧紧相拥”。
今年10月,武穴市首批治理的12座矿山将完工。武穴市自然资源局测算,全部36座矿山治理完成后,可增加绿地340.7公顷,相当于为城市新增一个大中型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实现了变废为宝。
绿色矿山让采矿可持续
尘土飞扬、机器轰鸣,这是很多人对矿山的第一印象。在武穴,黄冈亚东水泥公司厂区却像一座花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我们的秘诀是边开采边修复,打造绿色矿山。”公司总经理许文峰介绍,和传统开采方式不同,公司矿山自上而下呈53度阶梯开采,每阶高12米,一阶采完,在底部向外留出4米宽的平台,平台上回填客土植绿,再开采下一阶。矿山阶梯开采的高度、倾斜角度、平台宽度都是经过反复测算后确定的。
在黄冈亚东水泥公司所属的武穴阳城山矿区,记者看到,矿山已开采到第五阶,此前开采的山体已全部种上绿植。
武穴市委书记李新桥表示,武穴坚持修复利用废弃矿山、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同步进行,提高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延伸矿产品加工产业链,走精加工、深加工之路。
6月10日,武穴市民本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450万吨氧化钙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矿石将被“吃干榨尽”,武穴也将成长江流域最大的氧化钙生产基地。
武穴市已出台意见,计划将全市露天矿山企业数量控制在5家以内,力争矿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10亿元以上,打造千亿建材产业园,让传统的“卖矿石”升级到深加工的“钙产业”。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0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