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次数: 次
政策助力,机制砂缓解“用砂荒”——谈广东省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战略实施,资源先行。每一项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都离不开相关产业尤其是资源产业的有力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对广东省而言,刚刚过去的2019年迎来了两大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下称《纲要》)的出台及实施,二是国家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那么,《纲要》的出台将给广东省砂石骨料行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广东省砂石骨料行业又该如何主动融入《纲要》,并为《纲要》实施提供坚强的砂石保障呢?对此,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研。
大湾区发展 广东重任在肩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以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大湾区发展首要的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互通互联”、融为一体。毫无疑问,《纲要》的编制实施,对广东省的砂石骨料行业影响深远。
“广东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全省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东省更是直接作为建设基地而存在,省内砂石矿山为包括香港机场在内的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供应。”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砂石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纲要》的出台带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用砂的需求尤为明显和紧迫。大力发展机制砂,建设机制砂生产基地,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用砂长期稳定供应,是当务之急也是时代趋势。
然而,广东省的砂石骨料供应情况并不乐观。近年来因河道禁采,广东省河砂供应量大幅锐减,“砂荒”问题愈演愈烈。如何保证大湾区基础设施及省内其他重点工程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好雨知时节。2019年11月,国家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整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引导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这对受禁采河砂影响严重的广东省来说,不啻为一场及时雨。
“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省内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比较多。”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表示:“广东省砂石骨料行业应借国家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按照‘砂石骨料4.0+’模式,真正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砂石骨料示范企业。”
砂石骨料保障仍急需加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石生产国与消费国,每年的砂石生产量高达200亿吨。作为混凝土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砂石一直是消耗资源众多的大宗建材。
对河砂资源相对丰富的广东省而言,多年以来,其砂石供应比较稳定。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省多个地方开始对流域内主要河流干流与重要支流采取河砂禁采政策,遏制过度开采,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行为。
“2019年,广州市与惠东县先后出台了2020年河道禁采公告意见稿,分别将14条与8条河道纳入禁采范围。”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砂石分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鉴于天然砂特别是河砂产量降低,现有工程建设用砂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未来新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拉大建筑用砂缺口。
这并非危言耸听。据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2018年,《广东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正式印发,广东省共安排重点项目1098个,总投资5.6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00亿元。
同时,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发力。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9年11月,国务院决定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比例,拓宽资本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建筑用砂供应不足,不少重点工程项目被迫推迟,‘砂荒’的出现也让盗采监管压力更为突出,市场上不合格的泥沙、海砂的流入对工程建设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胡幼奕说,2018年以来,刚起步的机制砂石因产量低尚不能及时‘补缺’,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了国家及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但是,对用惯河砂的许多地区而言,推广机制砂石并非一帆风顺。广东省概莫能外。
“根据已有的信息反馈,广东砂石协会会员中注册的从事制砂或售砂业务的会员企业共12家,实际确认有制售建筑砂业务企业的仅有3家,且均不具有实际产能。目前,各地建筑砂执行标准不统一,监管执法力度存在较大差异,非法采砂及低标准机制砂排挤合法制砂企业。”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砂石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制砂由于在以往推广过程中出现硬度、粒型与级配等问题,市场信心不足,占比份额小。
而要全面推进机制砂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要有砂石矿山,让其有石可制。然而,据中国矿业据记者了解,广东省原有砂石矿山数量大幅缩减,新投放采石场数量不足,而且中大规模砂石矿山数量比例明显偏低。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广东省砂石土采矿权1082宗,截至2018年12月,其有效期砂石土采矿权仅剩余514宗,其中建筑骨料类采石场271宗,大量砂石矿山因林地使用、环评等手续不完善而停产。同时,新设矿权明显减少。而在现有的砂石矿山中,小型规模占比偏高,中大型采石场占比明显偏低。
矿山规模偏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矿山建设成本显著提高,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内生动力不足。
“根据《广东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省绿色矿山的建设预计实现250座,新矿山必须满足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方可投产。自然资源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将矿区后期治理纳入到矿山经营范围中,要求矿山经营企业从生产销售资金中抽出部分比例作为修复资金,并计入企业成本。”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砂石分会相关负责人认为,矿区建设标准提高,以及装卸运输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直接造成砂石生产成本的提高。而砂石骨料作为加工程度较低、区域性很强的矿产品,附加值十分有限。
多措并举 释产能提质量
“鉴于当前广东省的砂石骨料供应状况,建议相关部门坚持‘砂为主、石为辅、砂石并举’原则,积极拓宽生产渠道,加快砂石骨料尤其是机制砂石产能的释放。”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砂石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砂石分会建议,要立足本轮矿规,“老矿新启”,迅速释放存量产能,支持配套大湾区建设。
“近年来,骨料行业的各种政策密集且持续推出,能够符合这些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的骨料矿山少之又少。在现实条件下,需抓好源头,从规划及其科学实施着手,保留一定数量的老石场,并且合理地扩大其产能是最优选择之一。”上述人士建议,对协议出让扩大矿区范围应区别化处理,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可直接辐射到大湾区的区域,对采矿权空白区新设区块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尽快完成采矿权规划和出让相关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三类矿产集中开采区政策空间,挖掘可规模化设置采石场的空间;砂石矿山指标优先保障大型采石场,实现集约化和规模效应。同时,加大省内尾矿处理力度,尽可能“废物利用”,循环使用减少污染。
同时,设立并打造机制砂示范基地,大力拓宽机制砂来源渠道。按照国家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综合整治,根据“十四五”投资建设需要,统筹考虑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交通物流等因素,按照安全、环保、功能区等方面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国内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体系,既保障产品质量和有效供给,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
据了解,广东省建筑用砂存在保障能力弱、供需不平衡的特点,而辖区内丰富的石矿资源正是生产机制砂的优质材料来源。大力发展机制砂,建立机制砂保障供应机制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砂需求,减少区域用砂压力,降低本地工程建设对外地砂源的依赖,保障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减少市场上海砂的违规使用。同时,发展省内机制砂生产将大幅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提升资源利用率。
“广东省现有砂石矿山生产的石粉基本用于全省重点工程的垫基层,现有存量的石粉生产机制砂无法保障大湾区砂量需求,建议设立机制砂示范基地,优先用于保障大湾区重点建设需求的同时,以机制砂示范基地为推手,大力推广砂石绿色生产在广东省的发展。”上述人士说。
值得可喜的是,近年来,广东省砂石行业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已探索并积累出了一些经验和模式,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型化、超大型化砂石企业不断增加,并着手建设高质量的绿色砂石骨料生产线,不断提高机制砂生产标准,让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而随着这些大型、超大型砂石矿山生产线的陆续投产,广东省“砂荒”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砂石矿山也将不断朝着服务期限长、产量规模大、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矿业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0年0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