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8-27 浏览次数: 次
两年仅采砂8269万吨——医治长江干流乱采、乱占、乱排显成效
近两年,长江干流可采砂实际开采总量约为8269万吨,实现了采砂总量与许可采区的双控制。目前整体非法采砂、大规模采砂,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好可控,但非法采砂仍旧时有发生,如何做到标本兼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长江中游,江面开阔,舟楫如织,一路往下听到最多的是干部群众对这两年长江两岸变化的积极反映:经过大力整治、关停搬迁,江岸复绿、水鸟归来,美好的景致从点到线,一段段延伸开来。人与城、湖与江、眼前与长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近日,长江水利委员会计划局局长马水山说,“我们这两年一直在给长江做体检。如果说长江病了,那么病在‘三乱’:乱采、乱占、乱排。”
“三乱”之病怎么治?
乱采:标本兼治要走的路还长
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两水相汇处近日出现了一条蔚为壮观的黄绿色交汇带。鄱阳湖水清澈透绿,长江水略略发黄。过去由于采砂等原因,砂石从湖底吸上来,细砂被抽走,粗砂则直接倾倒在湖中,鄱阳湖水比长江浑浊。近年来,对河道采砂、非法捕捞和污水排放进行了严厉打击和控制,如今鄱阳湖水明显清澈于长江,两水相汇处,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新景观。
乘船渡过鄱阳湖,一片水域集中停着几艘大型采砂船,船舱有两三层楼之高,看样子已经停工很久了。九江市一位地方干部介绍说,鄱阳湖全面禁止采砂后,要求采砂船集中停靠管理。在另一处湖面,十几艘运砂船正在忙碌着装卸、转运湖砂,犹如一个采砂“集贸市场”。
江西省2005年以来对重要河段进行了采砂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减少作业采区、时间、船数,严格准入、监管等措施,控制鄱阳湖砂石开采总量。今年1月1日启动实施的《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规定:河道采砂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统一规划管理、实行分级许可制度,采砂船舶机具集中停放,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
河道采砂事关河势稳定。盲目、过度的私挖乱采威胁防洪和通航安全,更对长江生态产生较大破坏。自2002年1月1日《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采取联防联控、专项执法等多种措施,效果显著。无序采挖、过度采挖局面有了极大好转。近两年,长江干流可采砂实际开采总量约为8269万吨,实现了采砂总量与许可采区的双控制。
马水山坦言,目前整体非法采砂、大规模采砂,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好可控,但非法采砂仍旧时有发生,如何做到标本兼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既涉及到“三无船只”的管理问题,也涉及到目前的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目前,针对“三无船只”,长江水利委和其他部委联合,准备出台四联单的管理制度。
另外,据了解,采砂管理实行的是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人,一些非法采砂船只经常在交界水域偷采,逃避打击。为切实解决边界水域非法偷采问题,苏沪、皖苏、鄂赣皖、湘鄂、川渝等省际边界河段的采砂监管协作联动机制相继建立。把联动执法向市际、县际延伸,实现了长江河道采砂监管执法的无缝对接。
2017年,长江委联合长航局对湘鄂边界、重庆间断组织开展联合执法,2018年还将继续开展联合打击行动,推动非法采砂入刑。江苏、安徽、武汉、黄石、重庆等地先后对一批非法采砂案件进行了公开宣判。截至2018年6月,各地共破获涉砂类刑事案件19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0人,50余人获刑,有力震慑了非法采砂行为。
马水山说,缓解砂石资源不足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正在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解决。以前长江航道的疏浚土大多直接扔掉,现在长江委正在与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同探索对疏浚河道砂石进行综合利用的办法,以缓解预防砂石资源不足和供需矛盾。荆州太平口航道疏浚砂利用试点已初步建立,预计利用疏浚砂410万方,缓解荆州市经济建设用砂需求。
乱占:摸清岸线资源科学规划
一江两岸的城镇大多依江而兴。长久以来,长江岸线利用粗放问题突出。部分江段岸线、港口码头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等现象普遍存在。另外,有的江段分布着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生态矛盾突出。例如在湖北有个县,不到2公里的岸线,一度“盘踞”着30个简易码头,粉尘漫天,污水横流,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岸线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江港口、城镇的重要依托,对于长江生态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岸线是最宝贵的资源。要用好这个资源,就要从岸线复绿和码头整治做起。
在湖南,截至2017年底,长江干流的39座非法砂石码头全部关停、拆除并完成生态复绿,复绿面积47.7万平方米。洞庭湖区116个非法砂石码头堆场在近两年陆续全部关停,所有采砂船集中停靠管理。在岳阳市城陵矶新港区了解到,该区11.9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曾林立着15家码头、47个泊位,码头泊位割据分散,岸线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目前岳阳的目标是到2020年,港口码头占用岸线总量控制在10公里左右。
在江西,万里长江进入江西的第一干堤:九江瑞昌梁公堤堤坝上,可以望见水草、芦苇、绿树、江堤4条层次分明的绿色保护带,由江边向陆地依次铺展,构成一个完整的江岸生态修复带。
十多年前,由于这里矿石俏销,村民纷纷抢占岸线,私设码头,有色金属废料、石灰石、建筑石料运输、堆积,尘土飞扬,引桥搭建得高高低低。这里还是采砂集中区,密布着十来个非法砂场,江边到处是堆砌的砂砾、裸露的土地。
2016年起,瑞昌市开始整合非法码头。瑞昌市长江综合保护局负责人聂栋梁说,到现在已拆掉了24个码头、10个非法砂场,自然岸坡修复工作基本完成。50多岁的码头镇朱湖村村民朱巨宝说,多年没看到这么齐整的场面了,现在他每天早上都和老伴到江边散步。
拆除非法码头并不难,但需要规范提升的码头,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简单一拆了之。这些码头大多经营多年,有些是村里老百姓集资建的,靠这个收入维持生活,如果仅仅是拆除,没有后续保障,也会让老百姓有意见。瑞昌市在整治码头过程中将原来的十来个小散码头整合为1个矿产品码头,节约岸线2000多米。整合组建了一家港务公司,让原来的小散码头按一定比例参股,统一负责码头经营管理,稳住了村民的生计,也满足了企业运输需求问题,码头设施水平和业务量有了明显改进提升。
8月12日,来到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曾经是上海第五钢铁厂的钢渣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如今已成为湿地植物和鸟类乐园。2005年,宝山区政府在这里的原生自然环境基础上,经科学规划而恢复建成的湿地公园,现在总面积达106公顷,沿江岸线2250米。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青教授说,长江河口作为湿地生态保护区,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这里也是重要的洄游通道,中华鲟从这里洄游到长江上游干流产卵繁殖。保护好长江河口湿地,对长江口水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5月以来,长江委对长江经济带从云南到上海9个省市8311公里干流岸线进行核查,重点核查了3500个岸线利用的项目。马水山说,对于岸线“乱占”的问题,目前已摸清了底数,也发现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列出了要取缔的一些项目清单,为下一步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奠定了基础。
乱排:高压控制排污源头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以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趋好,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的河长占比由2010年的67.4%提高到2017年的83.9%,干流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河长则已达到100%。今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体检报告”也显示,2017年长江中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有所减少,断面水质优良率有所上升。
数据带来信心,但长江之病远未治愈。消除病灶,首先要找到病源。江河水质污染是由废污水排放失控所引起,防治水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物排放。水污染控制,就要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与管理。
2017年5月,长江委联合太湖流域管理局对长江流域15个省区市的8800多处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现场核查,这次长江流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入河排污口核查确定,长江经济带共有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8052个,建立了排污口基本台账。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江流域排污口点多、线长、面广,入河方式多样复杂。由于沿江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不合理,规划不配套,取、排水口往往犬牙交错,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地受到上游入河排污口威胁。
此次核查发现,有的排污口丰水期会被淹没,有的排污管道则深入江中,常年潜伏在水面下;有的入河排污口位于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律明令禁止的排污区内,还有的排污口废污水排放与划定的水功能区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影响水功能区水质和用水安全……相当多的排污口没有经过环评审批,设置不规范。
特别是在长江下游地区,由于工业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部分水功能区内工业排污口过于集中,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
2016年9月,长江委组织编制了《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在入河排污口布局方面,按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及水质保护要求,将入河排污口设置水域划分为禁止排放区、严格限制排污区和一般限制排污区,指导长江经济带产业聚集区、城市新区及重大项目等排污需求的合理布置,促进排污布局优化。
马水山介绍,2018年以来,长江委对长江流域56个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提出了整改要求。到目前为止,已经整改了52个,还有6个正在进行整改。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实现长江干流规模以上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为破解入河排污“看不见、抓不着、测不准”的问题,长江委通过“开口子、立牌子、竖杆子”的办法,解决排污监管困难问题:要求排污口必须有一段明渠,便于监督采样;设立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公布二维码,公开排污口基础信息和监督举报途径;装摄像头,在线监控水量水质,准确掌握入河污染量和排放规律。此外,长江委还积极探索无人机、遥感、远程监控等技术在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上的运用,构建在线监控平台,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账和统计制度,开发网上填报系统,实现入河排污口的数据动态更新。
治理“三乱”助力高质量发展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认为,当前长江流域水质虽然总体良好,但部分水域保护压力仍然很大:
一是局部水域污染较重,嘉陵江、岷江、沱江等支流水污染问题突出,湘江等部分河流遭受重金属污染,长江干流多个城市江段存在岸边污染带;二是湖库富营养化程度未有效缓解,大部分湖泊和部分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三是部分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不足,不能达到全年水质合格;四是水污染风险隐患加大,沿江钢铁机械、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危化码头密集布局,水运是危化品运输主要方式,存在突发水污染事件隐患。
2016年9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指出,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走廊,首先,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重点是严格治理工业污染、严格处置城镇污水垃圾、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严格防控船舶污染;其次,保护和修复水生态,重点是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沿江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其三,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重点是加强水源地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其四,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重点是合理划分岸线功能,有序利用岸线资源。
根治“三乱”要追根溯源,水里的问题要从岸上解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忠认为,长期形成的依靠土地占用、高耗水高耗能的粗放发展模式在长江经济带仍占主导地位,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环境超载问题突出,这是长江经济带面临巨大生态压力的根本原因,转型任务艰巨。
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李忠认为一方面是在思想认识上树立共抓大保护的理念,尽快夯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环境执法;另一方面,是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耗水项目兴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和制度创新形成聚集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以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为例,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区在主体功能区划中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是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功能定位是承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工业承接地。同时长江中游还有大量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存在相当大范围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就意味着,中游省份面临的保护和开发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李忠提醒,在这一过程中,中游地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严防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上中游转移,“通过治理‘三乱’,对长江经济带沿岸的生产生活空间进行优化调整,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这恰恰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最后,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认为,从西方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不先期采取措施,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我们现在提倡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正在兴起的智能制造业。这样的发展路径不再是沿袭传统的西方工业化老路,而有可能直接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高位区间,直接进入到环境与经济友好和谐的阶段。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