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全国采砂企业注意了,环境部3000人赴11省督查,“清废风暴”力度空前

发布日期:2018-05-24   浏览次数:

全国采砂企业注意了,环境部3000人赴11省督查,“清废风暴”力度空前

长江经济带刮起一轮“清废风暴”

3000人、150个督查组,分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剑指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这场被生态环境部视为力度空前的“清废”专项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5月9日启动至6月底结束,将持续50天。

一位生态环境部官员说,之所以开展“清废行动2018”,最主要的考虑是为遏制非法转移倾倒案件多发态势,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以确保长江生态环境安全,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扎实推进净土行动的重要举措。

近期,从中央层面传递出的信息是:要就长江流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问题,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同时针对固废问题开展全面排查,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打击固废倾倒处置违法行为。密集通报问责、集中约谈地市最高行政长官、开展专项督查行动、挂牌督办7起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及上百问题。一周之内,生态环境部就加强固废处置问题频出重拳。我们注意到,不论是其规模、力度,抑或方式、举措,在历次专项督查中都相当少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表示,此次“清废”行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他认为,下一步重点应加强全程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固废非法处置。要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形成“天网地眼”,堵住非法转移的途径。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专项行动首要一条是督查组进行独立核查,即原则上不需要地方各级环保部门陪同。这意味着督查将最大程度排除地方可能造成的干扰和影响,确保督查措施的真正落地。另一大看点则是“督查问题确认单”。各路督查组并非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而是要瞄准固废堆存点清单及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全面核查,发现问题后以“确认单”的形式交地方书面确认,并由所在设区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收。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督查组对清单内点位建档立卡、拉条挂账,整治一个、销号一个。如有投诉举报,也会及时纳入清单。此外,对于不同程度的问题也将采取督促当地政府现场处置和挂牌督办两种方式分类处理。

“清废”成绩单:65%涉垃圾

从前四批督查摸排核实结果看,问题点位占到了摸排总数的一半。据生态环境部最新督查结果,5月9日至15日,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8”一周内现场摸排核实固废堆存点位2796个,其中问题点位1308个,占比47%,生态环境部已分四批挂牌督办111个突出问题。而前三批共摸排核实2097个点位,1011个存在问题,占比48%,生态环境部五日内完成对81个突出问题的挂牌督办。督查首日共摸排核实372个点位,其中问题点位208个,占比55.9%,生态环境部决定对24个突出问题挂牌督办。

从一周督查发现的问题分布来看,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湖北、江西、江苏等三省居多,分别有386个、336个、187个问题;其余八省市相对较少——安徽88个、湖南69个、贵州65个、四川60个、上海35个、重庆33个、云南32个、浙江17个。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随意倾倒或堆放。“其中涉及建筑垃圾339个,一般工业固废253个,生活垃圾164个,危险废物58 个,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的混合类345个,砂石、渣土等其他类149个。梳理发现,涉及垃圾的问题竟达848个,占问题总数的65%,“垃圾围城”现象还大量存在。上述负责人坦言,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置也将成为下一步“清废”的重点。

从密集挂牌督办问题的分布来看,湖北省同样属于“重灾区”,问题多达36个。而其他省市诸如江苏、江西、贵州等三省各有14个问题,不及湖北一半;其余7省市相对更少一些——上海9个,安徽5个,浙江、湖南、重庆、四川等四省市各4个,云南3个。

根据国家要求,除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的111个问题外,剩下的1197个问题也将交有关省级环保部门挂牌督办,须及时公开问题清单、督办要求及整治情况,直至整治任务完成。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这四批挂牌督办问题比较突出,涉及危废堆存点位,堆存固废数量多、处置难度大、环境风险高、存在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将督促有关地方限期整治、防控环境风险,并溯源追查,依法查处企业非法转移倾倒行为,严肃问责监管失职渎职人员。

固废非法转移背后

一位长期研究固废污染问题的专家说:“这场规模力度空前的‘清废’行动正是对多年来长江固废异地倾倒事件频发的有力回击。而这一记重拳也将扯下固废跨省转移的‘遮羞布’,其背后‘黑色’利益链也很可能将被挖出。”事实上,固废跨省倾倒事件早就存在,仅去年一年,全国多地就连续发生了多起固废、危废非法转移倾倒案件。就长江经济带而言,比如大量工业固废倾倒至长江安徽铜陵段、上海垃圾转移倾倒苏州太湖以及安徽芜湖再现4000吨工业垃圾跨省非法倾倒案件等。

生态环境部在其通报中称,固废非法转移对倾倒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困扰。尤其是发生在长江铜陵段、池州段的工业固废、危废非法转移倾倒和堆存案件,严重威胁长江生态环境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表示,“这暴露出原来对固废监管存在很大漏洞,尤其是制度仍不完善,形成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而由此导致的非法倾倒成本大幅降低,也自然为企业固废跨省转移提供了动力。”这种现象仍在发生,比如生态环境部近日在约谈广州市政府时就指出,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非法转移倾倒固废问题突出,广州海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期非法转移倾倒污泥,仅今年3月就非法倾倒污泥3000多吨。据悉,目前广州、东莞两市非法转移倾倒固废问题已启动问责程序。

据了解,这条固废“黑色”利益链一端是排污企业,另一端是非法承接固废垃圾处理业务的部分有资质企业,其间还包括中介。与正规渠道相比,排污企业通过非法处置方式(非法填埋、转移倾倒和焚烧等)成本低很多。此外,企业为使利润最大化,也会将固废运往偏远地区处理。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强表示:“由于不同地方对固废及危废的处置能力不均衡,也致使企业处置固废的成本上升,这也就促使其进行非法转移倾倒。”

此外,在宋国君看来,即便是在正规渠道处置固废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一些政府认可的有资质的处置点存在很多不按规定操作的行为,甚至没有排污许可证的固废垃圾处置点大量存在。所以,主管部门的固废监管力度亟待加强。宋国君说,固废管理问题最根本的仍是排污问题。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管住前端,找到责任的根源,才能避免污染源的产生。“如果监管很严、违法成本很高,自然就会倒逼企业想方设法提高固废处置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化生产。”

“清废”下一步:梳堵结合是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认为,目前国内固废问题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长期存在;二是危险性大;三是有转移趋势。

程会强说:“目前,未经科学处置的固废往往长期存放或非法掩埋,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非法处置的固废往往污染河源湖泊、农田土壤,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固废产生地有的采取隐蔽手段,非法转移固废到异地,扩大了污染面。”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工业废物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危废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固废和垃圾处置。

程会强认为,基于固废问题的特点,“清废”行动就要结合好《环保法》、“土十条”、“水十条”和“大气十条”等法律条例,不仅要搞年度专项行动,还要常抓不懈。不过,目前仍存在固废管理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周志强认为,以往人们对大气、水污染的关注度远超过固废污染,对固废缺乏足够认识。目前确实存在管理上的短板,很多市级环保部门尚未建立固废管理机构,力量非常单薄。

“下一步,固废管理要梳堵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对固废、危废产生企业的监管,把住源头,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各地要加强固废处置能力建设,补齐短板,给固废找合法出路。此外,各部门要达到齐抓共管的效果。”周志强说。

而在程会强看来,一是要进一步明查暗访,查清固废源、摸清底数;二是要全程监管,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学处置;三是加强对江河湖泊,农田土壤等重点区域巡查,堵住非法转移途径。“另外,还要实行政府与公众联动。既要强化属地政府环保主体责任,又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天网地眼’作用,让非法固废无存身之地。”

“按照中央要求,今年尤其要严惩企业法人的环境违法犯罪,严查党政领导失职行为,形成震慑效应,解决群众诉求。”刘长根透露,“清废”行动结束后,也要对整改情况“回头看”,并视情况采取约谈、专项中央环保督察和问责等举措。

宋国君认为,对固废污染问题的解决,最终落笔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近期一下子查出这么多问题,显然是很严重的,这也意味着未来解决固废污染问题仍面临严峻形势和考验。”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5月24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