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关闭131家露天采石场,整治尾矿库114座,8家矿山获国家绿色矿山——湖北黄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发布日期:2018-04-12   浏览次数:

关闭131家露天采石场,整治尾矿库114座,8家矿山获国家绿色矿山——湖北黄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环境治理,治出蓝天碧水好风光

一江碧水依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这个春天,湖北黄石在绿意中充满活力。

春日、朝阳,团城山公园樱花节已接近尾声,但市民们的游览兴致丝毫未减,市民刘启旺说,有青山、有绿地、有芳草,这就是他梦想的绿色生活。

谁曾想到,这条让人驻足流连的滨水樱花带,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坡。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绿满黄石”行动,在长江边、河湖边、城区边、干道边、集镇边大力实施绿化、洁化、美化的“五边三化”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起了“八园六带”创森示范工程项目。柯尔山——白马山公园青山如黛、骆驼山公园静谧清幽……推窗见绿意、抬脚入公园,这是诗意栖居带来的幸福感!

曾经资源枯竭,现在生机盎然。看黄荆山北麓,昔日千疮百孔的开山塘口如今已郁郁葱葱。看铁山北纬30度生态广场,以前废矿渣堆积、寸草不生的荒山,经过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亚洲第一大硬岩复垦基地,如今风风光光地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槐花节。

唤回青山绿满峰!近年来,黄石市先后实施了开山塘口整治、矿山复垦、石漠化治理等专项治理工程,关闭131家露天采石场,整治尾矿库114座,完成100多座尾矿库整治和42家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实施矿山复垦、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50余个,累计复垦面积4.68万亩,19家矿山达到市级绿色矿山标准,8家矿山获国家绿色矿山称号。针对长江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黄石市对长江沿岸106个非法码头、123个泊位进行集中治理,关停沿江、环大冶湖等重点发展区域80%以上矿山,在湖北全省率先完成非法码头整治任务,并对沿长江岸线1公里内的重化工企业重拳取缔关停。

这是绿色生态的畅想曲。近三年来,黄石市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到30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达45.8万亩,造林规模和造林速度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相当于过去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城市森林覆盖率大幅跃升,并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向污染宣战,已成为黄石的决策与行动

园博园旁,巨幅的大冶湖湖长责任制公示牌已矗立在湖边。作为大冶湖总湖长,黄石市长董卫民上月底率领相关县(市)区及市直部门前往大冶湖开展实地踏勘,并召开黄石全市河湖长制现场推进会,要求切实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坚决推进长江大保护。

2016年8月9日,黄石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五长”责任制推进“五水共治”的决定》,启动了以治污水为龙头,深入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渍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工作。

如今总投资13亿元的青港湖生态修复等7个建设项目陆续施工,亚行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全面完工,铁山新下陆污水系统管网建设等十大工程全部启动,长江凉亭山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受到原环保部表彰……作为治污水的重要内容,黄石市完全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湖库长体系,135条5公里以上河流、70个列入湖北省保护名录的湖泊、288座登记在册的水库均纳入了河湖长制工作范围,1542名河湖长领到了保水治水护水的“责任田”。

去年,黄石市3个国控考核断面、3个省控跨界考核断面和长江黄石饮用水水源地均实现Ⅲ类水质稳定达标,获得省环保厅通报表扬。磁湖水质稳定在Ⅳ类,且污染因子逐步减少;大冶湖水质也由过去的Ⅴ类提升为Ⅳ类。

环境治理,始终彰显着民生温度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黄石的街头多了一批绿牌的公交车,以前“马达轰鸣吓人,屁股黑烟熏人”的黄标公交车已经销声匿迹,这是黄石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又一剪影。

近年来,黄石市按照“治山、治地、治路、治车、治店、治厂”的工作思路,严防扬尘源、燃煤源、移动源,加快推进“退二进三”,仅去年的各项“治气”投入就达到1.5494亿元!眼下,黄石全市在建的58个工地已实现工地扬尘环境在线监管,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8%,2017年湖北省级下达的2049辆黄标车淘汰任务全部完成,232辆新能源车换下了以前的老旧公交车,城区5座入城车辆冲洗站已建成使用……

2015年至2017年,黄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245天、267天、274天。黄石市自2014年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主要考核指标PM10年均浓度由103微克/立方米降至86微克/立方米,降幅16.5%,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山青、天蓝、水碧,这是充溢着百姓获得感的“黄石印象”。



 

产业转型,转出绿色发展新天地

清晨,金海开发区山间薄雾缭绕。

依山邻湖,气候适宜,近几年当地成为了茶叶种植的好地方。这里的5家煤矿关闭后,经过改造恢复了耕种条件,建起了白茶种植园,1万多亩的种植园吸引了矿老板纷纷出资入股。昔日的“煤炭山”正慢慢褪去“黑色”,呈现出生态发展的蓬勃绿色。

2016年,黄石市率先在湖北全省实现全域无煤矿目标。去年7月,国务院安委会第三巡查组点赞黄石:“煤矿退市措施得力,‘变废为宝’解决矿山转型难题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黄石,因矿而兴,又因矿而忧。近年来,黄石市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写在发展的名片上,坚决破除“恋矿情节”、“唯矿定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炸毁烟囱、拆除设施等措施,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产值最高的达10亿元以上,减少GDP50多亿元、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拉低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仅“十二五”时期,黄石市就化解钢铁产能628万吨,化解煤炭消耗量262.15万吨,推动了老工业基地迈上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航道。

转型,经历了许多的痛与思,却收获了更多的喜与乐

去年8月29日,黄石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天蓝如洗。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由黄石发往韩国釜山港的货轮,装载着新冶钢的钢材慢慢驶离港口,黄石新港首条近洋国际直航航线正式开通。

千帆过境、港通天下,这是转型带来的正能量!数年前,长江黄石段非法码头林立,沿线炮声隆隆,开山碎石扬尘遮天蔽日。针对长江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黄石市对长江沿岸106个非法码头、123个泊位进行集中治理,关停沿江、环大冶湖等重点发展区域80%以上矿山,在湖北全省率先完成非法码头整治任务,并对沿长江岸线1公里内的重化工企业重拳取缔关停。

昨日,黄石市长董卫民率相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检查调研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工作。他强调,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到压倒性位置,全力开展码头整治整合、岸线修复、沿江山体复垦、全市流域森林生态修复、湖泊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及产业转型、生活污水收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作,切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聚力保护、合理开发,如今的黄石新港展现出“港城崛起”的雄姿。在黄石新港后方,宝武钢铁新港产业园、粮食口岸及粮食物流园以及华高电气、晶贝渔光互补发电等项目建设井然有序;2017年该园区实施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达到273.36亿元。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这个春天,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一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

环保倒逼产业转型,黄石有着许多生动例证

过去,大冶湖湖面上竹竿、丝网林立,造成湖泊水体污染严重;如今,经过一场拆除围网的攻坚战后,总共6.2万亩养殖围网已经全面拆除。2016年黄石市在大冶湖畔成功举办湖北省首届园博会,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去年11月1日至7日,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再次在大冶湖畔开启,共接待游客超过11万人,实现交易额2.2亿元;11月27日至29日,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又在黄石召开,在旅游项目签约仪式上,芳香特色小镇、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开发等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277.1亿元。

在西塞山区,以前散乱排放的“锤子厂”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如今经过整改入园,摇身一变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模具产业园,如由夏浴湖周边7家小模具钢企业整合入园的荣盛模具,将建设“年产4万吨钢锭和年产3.2万吨高端模具材料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年税收2925万元以上……

一手“转”、一手“压”,新旧动能的转换让黄石的产业发展迸发出无穷活力:我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持四个“一律不批”,严防产能过剩、污染严重、高能高耗行业落户黄石,对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果断说“不”,近年来先后否决了球团厂、硅灰石、炼焦等项目100余个,舍弃产值逾100亿元!

实践证明,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黄石市将生态环保工作与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协同推进。

去年一年,黄石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2017年,黄石工业产品产销率98.95%,居湖北全省第一位;工业利润95.7亿元,增长46.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工业用电量96.4亿千瓦时,增长9.89%,增速全省第三位。工业技改投资257亿元,增长141%,增速排名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增速居全省第五位……

从“山河破碎”到柳暗花明,黄石摆脱了“矿竭城衰”的魔咒,开辟出绿色发展的新天地!



 

环保监管,管出生态保护新模式

沉疴须用猛药治!

以前,在下陆、铁山交界处的一个废弃工厂内,有一伙人长期从事土法炼铝,对当地环境形成了恶劣影响。黄石市环保执法人员多次上门,都被“老板不在”为借口推脱,甚至门都进不去。直到后来,当穿着一身公安制服的黄石市环境保护警察问出同样的问题时,答了3年“老板不在”的从业人员打了个哆嗦,改口说:“我就是老板。”

紧接着,停产、拆除部分生产设备、逮捕嫌疑人,黄石市首例因环保违法而入刑的案件有条不紊推进着,其带来的威慑力以惊人的速度辐射开来,徘徊在环保红线周围的老板们都收起了往日的嚣张模样。

亮出执法利剑,守牢生态底线。2013年9月22日,黄石市公安局环境保护警察支队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湖北省首支环保警察队伍。在黄石,环保警察支队长长期挂职市环保局任副局长,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起由环保、公安、法院、检察院参加的两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专门成立了环境司法鉴定机构,黄石环保执法自此长出“牙齿”!

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以看得到的环保监管成效取信于民,近年来,环保执法让群众收获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

去年10月,黄石市环境执法人员发现阳新县陶港镇碧庄村某采石厂现场粉尘污染严重,执法人员现场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并改正环境违法行为。11月29日,执法人员再次对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拒不执行环保处罚决定。查实该公司10月26日至11月15日期间未生产,环保部门随即对该公司11月15日至11月29日期间的违法生产行为实施按日计罚,罚款75万元。

利剑斩污,绝不留情。为加强全天候环境监控,黄石市制定并实施了非工作时段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坚持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夜间行动,对重点污染企业随机抽查。坚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周末或节假日的环境巡查,重点检查偏远地区环境问题。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交叉检查,打破地域、行业、管辖界限,将7个县(市)区和环境监察支队的执法力量统一调配,实行异地交叉执法。

雷厉风行才显担当。以去年为例,黄石全市环保部门共实施行政处罚案件277起,罚款金额约1152万元,共实施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和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数量55件,其中实施按日计罚案件1起;实施查封扣押案件23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15件;实施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4起;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2起。一大批病灶沉疴得以清除,一系列顽瘴痼疾得到根治。

动真碰硬方为勇毅。今年3月29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公开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湖北全省共有221名责任人被严肃问责,其中包括厅级干部26人、处级干部113人。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在任和离任党政干部均须接受生态专项审计,加大对环境保护履职不力行为的问责力度,一直以来,黄石都在进行着刀剑向内的环保“自我革命”——

2013年,对经济开发区大王镇公共卫生事件涉事7家企业全部予以关停,14名企业负责人、7名政府有关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2016年,因大冶市还地桥镇秀山地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不力,对8名领导干部给予处分,形成巨大震慑力;

2017年,因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共计对80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县处级22人,乡科级及以下58人。对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恶化问题,共问责21名党员干部(党组织),其中县处级干部(党组织)12人,乡科级干部9人。对湖泊围网围栏养殖和珍珠养殖取缔滞后问题,共问责党员干部1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6人,乡科级干部4人。因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秸秆禁烧工作不力、水环境保护工作不力等对10余家单位和20余名个人予以约谈、通报和诫勉谈话、行政处分;因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进度滞后,对9家单位进行挂牌和驻点督办……

不负群众信任,这份承诺让环保“利剑”更加锋利。

湖北省环保督察组月中进驻黄石市,黄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环保督察的重点,认真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大整改,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查漏补缺、举一反三,着力推动突出环境问题的查处和解决。对此次湖北省级环保督察排查出来的环境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对短期内整改有困难的问题,将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推行整改销号制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环保监管,留住黄石最美的风景。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4月12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