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出炉,148条行泄通道+43条河道生态化改造

发布日期:2017-09-25   浏览次数:

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出炉,148条行泄通道+43条河道生态化改造

  

今后,南京将运用海绵城市的各项标准要求进行城市设计、建设,可以减少城市遇暴雨时出现“看海”的尴尬了!



 

建成海绵城市有啥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

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

减少城市遇到暴雨时出现“看海”的尴尬



 

看点01

划定管控分区,按一级分区、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

“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保护空间和建设空间划分为海绵城市生态保护区、建设改善区和建设示范区,分别予以管控。

对海绵城市生态保护区,从扩大湿地保护范围,增加生态红线保护面积,严格管控农田、河湖水系和山林绿地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护要求;对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区和示范区,划定管控分区,按一级分区、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分别制定相适应的管控要求。



 

一级分区:依据城市空间布局,划分为6大片区,分别为主城及周边地区、江北新区、东山副城、仙林副城,溧水和高淳中心城区;

二级分区:按照排涝片划分,共25个;

三级分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结合控规编制单元,细分到104个三级分区。

看点02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确定,有了具体规划措施

推进南京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规划措施,适用于南京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广场、地下空间等建设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确定

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南京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接下来,南京还将出台一系列的技术导则,以更好地保障“专项规划”的落实。

构建“蓄排结合”的排水防涝体系

在原有雨水管渠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多级雨水调蓄系统和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从而实现蓄排结合,形成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



 

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陈燕平介绍:“内涝防治标准为:城市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通过系统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工程体系,未来南京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

对148条行泄通道进行改造

南京城区25个排涝片区共148条雨水行洪泄洪通道(下简称“行泄通道”),其中5条为新建,分别为科技路、龙王山大道、启智路、华东路、山河路,143条已建。



 

对于新建的行泄通道,应在道路两侧设置不小于5m的绿带,在绿带内设置溪道,有效组织地表径流;对于已建的行泄通道,两侧有绿带的,在绿带内改造设置溪道,两侧没有绿带的,沿路增设盖板沟及平侧结合式雨水口,增加雨水收集和行泄能力。

细化城市用地竖向控制



 

竖向规划是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和塑造生态优美景观等建设目标的重要规划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此次“专项规划”对此也做了规定,如地面建筑重要项目地面高程要高于相邻道路最低点0.45米以上,地下建筑入口高程要高于周边地面高程,道路径流要经绿地消纳后再排放等。

改善水环境,消除劣V类水体



 

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等均会使水体遭受污染,“专项规划”对此给出了总体思路:通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厂网建设等措施,加强入河污染物控制,消除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等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通过水体清淤、垃圾及漂浮物清理等措施控制水体内源污染物;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污染、雨水口污染、雨污混接污染,减轻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通过引水补水、恢复和修复河道等方式加强生态河网建设,提升水环境容量。

通过不断提高南京市水环境治理能力,到2020年,南京将消除劣V类水体。

附属水面率设定刚性指标

为提升水面率,“专项规划”将大型居住与公建、绿地与广场用地的附属水面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按照地块性质和地块面积,给予刚性指标控制要求,如地块面积大于等于20公顷的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附属水面率要求不低于2%。



 

另外,根据河道特征及周边建设情况,建议恢复进香河、张王庙沟、北十里长沟西支、龙江河、响水河5条河道覆盖段,全长约3.26千米。

确定43条河道进行岸坡生态化改造



 

综合考虑河道水系现状、周边建设用地情况等,“专项规划”确定43条近期需要岸坡生态化改造的河道,总长约为87.47km。改造形式包括:缓草坡驳岸、生态石笼驳岸、自嵌式植草驳岸等。

雨水调蓄设施建设有了硬指标



 

今后南京2公顷以上用地,要求建设每公顷不小于2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在保障地下空间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新建地下空间工程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方米地下空间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100 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调蓄设施可实现提高截流倍数、初期雨水调蓄、雨水利用调蓄、径流总量调蓄等功能,调蓄污水优先排入污水厂集中处理,也可有效削减雨水径流和面源污染。

看点03

今后,运用海绵城市的各项标准要求,进行城市设计、建设

根据早前公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南京将开始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建筑和小区

新建公共建筑应推广屋顶绿化,鼓励住宅小区实施屋顶绿化。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新建、改建(含实施出新改造、环境整治)的小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公共绿地中须含有不低于10%的下凹式绿地。

道路和广场

新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且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80%。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鼓励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30%。

路幅超过70米的新建道路应结合附属绿地建设配建雨水蓄水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广场、停车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40%。

公园和绿地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雨水调蓄设施等,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城市公园绿地内步行系统、停车场等设施应采用透水铺装。

新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50%,改建、扩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30%。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要有10%作为下凹式绿地。城市公园的绿地中至少要有30%作为下凹式绿地。

水系水环境

实施雨污分流,严控初期雨水污染。加快推进沿河截流干管改造与切换,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实施河道环境整治,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区域排放总量,不得超规排放。

看点04

国外“海绵城市”长什么样?

美国:低影响开发技术



 

1993年夏天,连绵不断的降雨令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暴发洪水,造成高达120—16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应对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自然原有的“吸水”能力的影响和破坏,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及西北地区的西雅图和波特兰市共同提出低影响开发技术(即LID技术)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9月25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