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9-06 浏览次数: 次
整治非采:山东泰安逐年压减采砂数量,长江打响“驱逐战”
山东泰安将逐年压减采砂数量
日前,泰安市发布公告将全市河道采砂禁采期延长3个月。据了解,随着多年来的大规模开采,目前泰安市河砂资源已濒临枯竭。在泰安市河道管理局获知,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和河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市今后将逐年压减采砂数量,直至禁止商业性开采。
近日,在大汶河牟河段的泰山区孙家庄采砂场,砂场入口已封堵,围挡上醒目的写着“禁采期禁采禁售河砂”字样。该市河道管理局副局长张明泰讲到,今年禁采期内,全市共封堵采砂路口96处,撤离采砂机具500余台套,设置警示标志700余个。禁采期内,泰安市将开展河砂管理集中整治和督查行动,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严格落实举报奖励办法,加强违法源头监控,严厉打击违禁采砂行为,确保禁采秩序稳定。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大汶河及其支流审批采砂场77个,全市河砂每年的开采量近500万方左右。经过近20年大规模开采,河砂资源已濒临枯竭。过度开采河砂一方面导致河道下切严重,部分岸滩失稳,威胁到河道堤防安全,另一方面将导致河道涵养水源能力大幅下降,将影响河道生态平衡,危及河道生态安全。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和河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禁采延长期内,我们将重新修编河道采砂规划,制定新的管理政策,适当延长禁采期,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张明泰说,今后将在现有砂场数量的基础上,大幅减少全市砂场数量,年度开采总量逐年压减,直至禁止商业性开采。同时,将进一步提高河砂税费征收标准,通过税费杠杆压缩河砂经营的暴利空间,促进资源保护。此外,还将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巡查力度,公布举报电话,加强违法源头监控,及早进行制止,形成重奖重罚的监管局面。
长江打响“驱逐战”整治非法采砂,五大工程治理水土流失4293.81平方公里
8月20日9时,长江洪湖新滩口,这个地处东荆河口的夹河套地带,49艘非法采砂船集中停靠在江河之间。众船之中,两艘“吸砂王”特别打眼,船高4层,长超100米,1小时可吸砂1000多吨。这些都是此次“会战”行动查扣的非法采砂船。
经查证,这49只船中有20多只是外省籍非法采砂船。按照长江采砂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政府通告,对外省籍非法采砂船实行驱离。在驱离过程中,有非法采砂船试图借口没油、冲滩造成搁浅等方式滞留,均被执法人员化解。还有外省籍“采砂王”船只逆流而上,被留在新滩口对剩下26只非法采砂船查处的执法人员抓个正着。
8月24日下午,长航武汉警方治安支队、阳逻派出所和武汉市水务局执法总队,在长航武汉分局辖区水域内的阳逻新港水域至湖北嘉渔水域的战线上开展驱逐非法采砂船舶的专项行动。双方共出动6艘公安、水政巡逻艇,出动警力10人次,出动水政执法人员8人次,公安民警协助武汉市水务部门驱散非法采砂船只20余艘,依法查处非法采砂船10余艘,检查比对船员40余人。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在武汉召开的加快推进沿江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透露,截至7月底,沿江省市共排查出长江干线非法码头1361座,应取缔的949座已全部关停。
五大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93.81平方公里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了整治非法采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长江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长江流域内实施了五大中央资金安排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实施了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93.81平方公里。
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冯明汉介绍,随着近年来水土保持力度的加大,整个流域水土流失的程度比上世纪80年代大有缓解,到2020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生态形势总体向好。对比官方公布的水利普查数据,2002年公布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3.08万平方公里,2013年减少到38.46万平方公里,减少27.54%。
未来4年将治理水土流失4.58万平方公里
2017年6月,国家水利部印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17-2020年实施方案》,计划通过4年时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58万平方公里,治理崩岗1020座;主要建设内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兼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崩岗治理;范围覆盖北京、河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762个县(市、旗、区)。在长江流域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也纷纷为治理水土流失出新招。
20世纪90年代,因为过度的伐木,四川水土流失面积接近20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到9亿吨,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泥沙输出地。1998年大洪灾过后,中央决定长江上游彻底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工企业全面转产,投入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
近十几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工程,四川省2015年实现净增森林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长江浑水期在17年时间内,由每年300天减少为150天。
在植树造林上获得成功的四川,继续将造林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良方。今年初,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2030年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3个成都市大小。该省将对纳入治理、预防和监测范围内的183个县(市、区),在治理之前进行锁定区域和地块。目前,四川已划定56个国家级重点治理县,具体治理地块锁定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林地、园地、坡面水蚀沟等退化土地,治理措施包括修筑排灌沟渠、沉沙凼、退耕还林、培植水保林、退牧还草、实行轮作间作等种植制度。
此外,安徽省划定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区面积13432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面积2244平方公里。湖南省重点预防区6个,预防保护面积16193.53平方公里,划定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5个,治理面积10686.63平方公里,其中,到2020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500平方公里。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元成介绍,为治理水土流失,湖北规划4年创建30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今年8月,湖北省政府出台《湖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湖北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综合防治面积25000平方公里。
其中近期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50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2400万吨;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00条,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城市20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10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30个。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