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4-05 浏览次数: 次
镇江:用一种“海绵”优化一座城市
海绵,有一种特性,在有水时能大量吸水,在外力挤压下又能大量释水。如今,海绵的这一特性理念被应用于城市雨水净化、水循环水、生态修复等系统中来,这就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镇江,作为首批国家试点城市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探路前行、巧破难题,不仅是建设者们要关注的问题,更是惠及民生的大事。
何为“海绵城市”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被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以适当地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传统排水系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这一理念创新。“海绵城市”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空间、水系等,使其发挥“海绵”的积存、渗透、净化、释放作用。
“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同时,公布了16个建设试点城市名单,镇江就是试点城市之一。
在今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事实上,“海绵城市”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类似的理念在国外已经出现已久。“海绵城市”,在美国叫低影响开发(LID ),在澳大利亚叫水敏感城市(WSUD ),在德国则叫雨水收集。近年来,德国开始广泛推广“洼地-渗渠系统”,雨水收集,与“海绵城市”原理相似。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管道的负担。
镇江海绵,如何探路前行、巧破难题
镇江作为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滨江多雨的城市,每年入汛后城市防汛排涝的任务便变得十分繁重。虽然镇江每年都会对积水点进行改造,但由于城市管网应对能力建设标准较低,遇到持续性的降雨,依然会出现易涝易淹的积水点,而这些积水点的汇水区多为老小区。
还有一个令镇江人颇为担忧的是,每到下雨天,由于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源,金山湖水质就会变差。而金山湖来水主要是环金山湖周边的22平方公里的雨水,这22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老城区的老小区,所以,如何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破解老小区海绵改造问题尤为关键。
对老小区进行海绵改造,镇江并不是简单地做LID(低影响)措施,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海绵+”模式。
“海绵+”模式,这是镇江在海绵改造中探出的新路。江二社区也成为镇江海绵建设的试点样板区。该社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镇江最老的小区之一。建筑年代久远,公共设施老化,小区最近一次规模改造是在10年前。据悉,之所以首个海绵试点择址于此,正因为江二社区的“老”,在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差的情况下,怎样因地制宜、改中求新、先行先试,最终为市区22平方公里海绵建设试点区提供样板。
江二社区把海绵城市建设尝试性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小区物业提升等相结合,对整个老小区进行了一个综合整治和提升。据了解,江二社区项目建设之初,只是准备修排水系统,然而在实际操作发现物业的许多基础问题都暴露了出来,经多方商议后,决定将海绵与其它改造项目做加法,同时也避免反复改造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
改造后的江二社区不仅解决了易涝易淹的老问题,而且还给房屋套上美丽的外衣,社区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透水停车场,雨水花园、科普海绵牌这些海绵因素让镇江市民眼前一亮,也成为了许多城市学习的样板。在海绵措施之外,春天楼间绿茵铺地,草木茂盛,草坪上建好的木质休憩平台和廊架上,孩子和老人们悠闲嬉戏,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让居民生活变得更宜居。
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如何让体现
群众口碑是体现一座城市改造成效最直接的方式,因为种种担心,在开工的最初,施工方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投诉,而对于这些投诉,海绵指挥部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在开工前公告,开座谈会,让居民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接受海绵建设理念,同时将海绵设计不断与居民诉求进行融合调整,让海绵技术真正在镇江落地,受到居民欢迎。
“我们刚进去施工的时候,许多居民是持有保留的态度看待海绵工程的,甚至最初对绿地进行整理、苗木进行移植时,还有过‘毁绿’的质疑,但是等到工程结束之后,居民们心里都非常高兴,有时还请我们喝水。”海绵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笑着说,“所以在工程早期,我们是收到投诉,而到结束时,老百姓看到我们大多是表扬。”
从江二社区起步,到三茅宫二区,镇江多点开花对一些重点易淹易涝小区进行试点,2015年,全市完成了7个老小区的海绵改造,“海绵+”模式逐渐成为老小区海绵改造中成熟可复制的经验。
继2015年选择性试点,2016年,镇江开始大面积开始推进老小区海绵改造。华润新村就是其中的典型。除了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和透水混凝土步道之外,镇江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还专门聘请了国内顶级景观设计单位,对小区整体景观进行专业设计。植树种草,设置铁质休憩坐椅,增加富有野趣的文化石……华润新村以脱胎换骨的新面孔一展风采。
到2016年底,镇江市已经完成了30多家海绵小区的改造,越来越多的小区正脱去破旧外衣:海绵设施进驻小区开始发挥功能,小区住房穿衣戴帽“返老还童”,小区园林绿化进行补植和更新,配套设施安装到位……“海绵+”的老小区海绵改造模式正在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