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3-06 浏览次数: 次
优化管理促建筑资源化政策真正落地
建筑垃圾产出量高、种类杂、增速快、危害大。我国建筑废弃物(含渣土)年产出量为15.5亿吨-24亿吨,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建筑垃圾已成围城之势。据此估算,我国每年由此将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21.6亿吨。除此之外,道路修建以及拆除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产生量也逐年增加,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公路路面废弃物2005-2014年,平均每年产生7.5亿吨。2015-2024年,预测每年平均新产生路面废弃物10亿吨。未来十年,我国将新增建筑垃圾总量约为316亿吨。主要造成的危害有:占用耕地及降低耕地质量,污染环境,造成公共安全事故等。
针对建筑垃圾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了高度关注。2015年,住建部颁布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规定建筑垃圾是谁产生谁负责;2016年3月8日,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的部分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提案,核心内容是建议“加快推进建筑垃圾100%资源化产业发展”;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但是,由于缺乏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很多规定、条件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解决城市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填埋等问题。
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和其他新兴的行业一样,是需要从政策、管理、市场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的行业,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同有些行业又不一样,它所带来的环境、社会效益相对来说周期较长,且因为技术含量很高,先期效益不明显,推广起来并不容易。只有在政府高层充分认识和了解之后,做出正确、有力的决策,并且有完备的执行系统和执行能力,才能促进产业政策的落地和执行,促进行业的发展。否则,政策只能是一张白纸。
其次,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管理方面存在交叉管理的问题,多部门管理终至无部门管理。
北京市的建筑垃圾原先由市政市容委以及建委等部门同时管理行业的不同阶段,但由于权限不同、执行力度、处理能力等存在的问题,部门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导致行业管理混乱。
再次,对于北京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而言,用地、生产资质、补贴等问题尚未解决,企业生存成问题。
就生产用地和生产资质而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很少将市政用地批给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导致一些新的企业无法进入;老的、原有的企业由于土地性质不明确,也成为其拿不到生产许可证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本没有生产资质,在“非法”身份下,企业自然自然难以运营。就补贴而言,北京市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企业来说非常实惠,涉及到给予了企业相应补贴,但由于生产用地、资质等问题,相关企业中没有一个符合给予补贴的政策条件,补贴也就形同虚设。因此,针对以上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队伍来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发展。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