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17年建筑行业需要开创那些新局面?

发布日期:2017-02-06   浏览次数:

2017年建筑行业需要开创那些新局面?
 

2017年建筑行业将开创这些新局面。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筑业改革新形势,新建房建项目逐渐减少,城市基础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建筑行业如何在2017年开创新局面,谋求发展新道路。

地下综合管廊,高新技术应用

住建部发布的《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BIM技术等可有效解决综合管廊项目管线排布复杂、施工难点多的问题,并可以应用于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的方方面面。

政策扶持

上海市政府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十三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打造“立体城市”,从地面、地下立体空间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改善交通、居住条件。根据最新发布消息至2020年,上海市将形成18条线路,500余座车站的轨交网络。

开启投资新机遇

目前,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投资增速下滑,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开始逐步转变,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基础建设投资重心出现倾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可有效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蛛网”和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且对保障城市安全、改善城市面貌、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因其市场空间巨大,据业内专家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总造价每公里1.2亿,3~5年,预计每年可产生约1万亿元的投资。

海绵城市建设,120个试点

为破解逢雨必涝、内陆“看海”的新城市病,海绵城市建设被寄予厚望。基于此背景,住建部、财政部和水利部于2015年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近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着重提出要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抓好120个国家和省级试点。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在今年10月中旬,按国务院统一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与治理督查,对河北、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的23个城市进行了实地专项督查,强化督导落实。

为继续加强监督指导,强化督查考核,要求各地逐一进行销号,确保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的任务目标。同时,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自行消纳

为避免建筑垃圾外运,扩大影响范围,鼓励将建筑垃圾在各地区内自行消纳。以上海为例,具体措施为:(1)加强各类建筑垃圾源头申报管理;(2)建立中转分拣体系;(3)加强对运输企业收运行为的监管,坚决取缔非法收运;(4)落实属地消纳选择,并建立市应急处理场所;(5)推广卸点付费机制,防止因层层转包造成非法倾倒建筑垃圾。

规范化管理

201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工信部确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工程项目;

2016年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关于就《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起草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将拥有统一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和程序。

城市交通基础建设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新机制推动有序发展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加强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协调调度工作机制,专项编制《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以倒排工期的方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18项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列入2017年建设日程,开始逐步打造与中心城区顺畅联系,区内运行服务品质一流,区域辐射能力突出,与“千年工程”目标相匹配的交通系统。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2月0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