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17 浏览次数: 次
打造县域绿色化发展的仙居模式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基础和关键环节,其成效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效果。
仙居作为浙江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自去年8月列入试点以来,始终以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宗旨,以生产循环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态化、治理现代化、福祉共享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活方式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仙居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体制机制,着力将国家新发展理念融入地方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与经济共赢的生态文明新路,实现了县域发展“心中有绿”、“眼中有绿”、“生产有绿”、“生活有绿”、“社会有绿”的“仙居模式”。
一、以“四大体系”创新县域绿色发展
(一)探索建立绿色化发展理论体系。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和生态文明新要求,多层次开展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县域绿色化发展专家智库,与中央党校、北京工商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发改委、省委党校等合作,开展五大发展理念落地基层和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课题研究。在全县开设“仙居绿色发展大讲堂”,开展“绿色发展大培训”,面向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学生、市民、企业等重点人群,坚定各个层面对仙居绿色发展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二)健全完善绿色化发展规划体系。锁定绿色发展主基调,以绿色化发展改革统筹“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县域城乡发展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建立互相衔接协调规划体系,制定出台绿色化发展改革实施方案和分年度计划,既明确“施工图”,也明确“路线图”,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绿色化发展规划体系,以规划引领仙居绿色化发展。
(三)率先建立绿色化发展标准体系。按照“可量化、可评估、可操作”原则,组织开展制定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各大产业的绿色标准,着力构建以“低投入、少污染、高产出”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标准体系。率先在全国开展学校、家庭、企业、医院、乡村、乡镇、景区、宾馆饭店等十大层面绿色创建,制订地方《绿色创建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检验绿色化发展成效。全面构建绿色生活推广机制,全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立绿色消费推广机制,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清运减量化、利用资源化。构建绿色交通出行系统。开通定点、定线、定时公交专线,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30 个、自行车600 辆,建成112 公里的永安溪绿道为主轴的城市慢行系统,初步形成了全县域的绿色交通体系。
(四)全面建立绿色化发展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县域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从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社会及绿色治理四大领域进行评价和指标测算,探索建立以绿色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出台《绿色项目引导目录》《绿色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绿色招商制度》《仙居县生态文明旅游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等20 余项推动绿色化发展改革的“政策清单”,充分激活绿色化发展后劲。
二、以“四大业态”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围绕打造高端农业目标,把绿色、有机标准贯穿在选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构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保障链。重点发展绿色、生态、精品、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电商化营销,扩大绿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仙居杨梅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保护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年销产值达5亿元以上。仅此一项就带动全县近40万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并带动400多家杨梅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25个杨梅果园观光游基地、近万家网上网下销售点。
(二)全力推进清洁生产。围绕打造浙江省绿色制造业高地目标,推动工业高新化转型,循环化生产,集群化发展。按照“工业进园区”的要求,实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引导现有医药企业整体向工业园区搬迁,设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推进清洁能源示范县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工艺礼品行业向研发、设计和智能文化融合转型,创建时尚家居产业园。2015年,全县绿色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全县GDP的42.5%;绿色项目投资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5%,增幅居台州市第一。
(三)倾力发展生态旅游。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加速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健康养生、美丽乡村和互联网+ 等各个业态深度融合,努力在青山绿水间孕育出经济新业态。建立大健康产业融合机制,构建以健康医药、养生、养老、食品为支撑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仙居国际健康城。2015年,仙居实现旅游总收入114.8 亿元, 同比增长61%。神仙居景区获评国家AAAAA 级风景名胜区,被评为2015 年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着力拓展美丽经济。坚持以“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为主线,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节庆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和农家乐等生态人居业,着力解决农民就地城镇化、农村全域景区化和农业产业融合化的问题。目前,仙居已成功打造有独特风情的江南小村11个,建成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14个;农家乐经营户196户,经营床位3000家,餐位12000 个。
三、以“四大工程”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一)实施绿色理念普及工程,凝聚“绿色共识”。组织成立三支讲师团(绿色化专家讲师团、县委领导讲师团、民间草根讲师团),进机关、进基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讲,积极构建从干部到群众、家庭到学校、企业到社会多元化全方位的绿色宣传体系。目前,已开展各类绿色大讲堂、绿色宣讲、绿色活动百余次,一些好做法和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
(二)实施绿色城乡建设工程,美化“绿色人居”。围绕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的目标,实施城乡面貌大提升行动。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区和城市展示馆、图书馆、艺术中心、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醉美新城区”名片。积极创建绿色乡镇和绿色乡村,制定出台了乡村《绿色公约十条》,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对全县418个行政村开展“穿衣、戴帽、洗脚”的“黄皮屋”集中整治活动,有效破解了农村“黄皮屋”、“一户多宅”和“人畜分离”等三大难题。2015年,仙居绿道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下各镇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镇,淡竹石盟垟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
(三)实施绿色生态整治提升工程,保障“绿色屏障”。以国家公园试点县为抓手,开展全域生态环境大整治,用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政策“组合拳”,全面治理饮水安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等问题。建立生态文明创建机制,构建一体化管理、法制化保护、市场化经营、国际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国家公园体制,破解各类自然保护区“九龙治水”的难题,得到环保部的肯定和支持。先后投入11亿元用于永安溪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建设全省百里最美的永安溪绿道网,打造全域生态廊,让人民群众共享美丽仙居建设成果。目前,全域境内PM2.5 浓度控制在35 微克/ 立方米,绝大多数河段的水质达Ⅰ类标准,空气质量指数AQI 达到优良天数比例达90%,被称为“天然氧吧”。
(四)实施绿色示范点创建工程,打造“绿色品牌”。仙居县通过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示范推动等方式,重点开展绿色化发展主题馆、绿色生活体验馆、国家公园绿色化示范区、神仙居天然氧吧小镇、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绿色生态新城区、白塔生态发展型示范镇、高端民宿示范村、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50 个特色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可看可观摩的示范点,打造县域绿色品牌和知名度。
四、以“四大机制”探索政府绿色治理
(一)探索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领导每两周带头参加“绿色化头脑风暴”。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常委带头挂帅五个工作组,年度制定八个专项行动,分管领导牵头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部门、乡镇、平台和村一级,形成四套班子齐上阵、各级干部齐力抓的工作格局。各个工作组和专项行动,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书记办公会议、常委会每月听取汇报、每月集中会诊,强力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工作。
(二)探索建立有重点的改革破难机制。仙居抓住绿色化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建立大考评导向、大部门管理、大旅游管理、大执法监督等体制机制入手,确定了30项重大改革任务。从理顺体制、保障要素、优化审批、破解难题等环节入手,为“绿色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探索建立以旅委为统领、涉旅部门协同、旅游集团具体运作的大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推进旅游业发展。
(三)探索建立绿色化的考核评价机制。仙居县建立绿色化发展改革综合考核办法,对各乡镇街道、部门、平台在“绿色化发展改革全面推进年”中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金档次挂钩。开展定期全面督查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以责促行、以督问效,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开展。
(四)探索建立全方位的绿色协同治理机制。仙居县强化共治思维,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绿色行政,企业主体绿色生产,媒体主流绿色宣传,社会组织绿色参与,公众践行绿色消费,专家学者发挥绿色智慧的协同合作治理模式。探索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六大协作区,组建党建协同体,探索永安溪协同治理机制,发动企业、学校、机关、社团等各级组织参与绿色创建,动员全县200个义工组织和1.5万名志愿者,全程参与绿色活动和绿色宣传,将绿色行政、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参与、绿色宣传和绿色智慧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绿色协同治理体系。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