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14 浏览次数: 次
16座砂石矿山,达产年产能超1亿吨!解密浙江最大砂石供应商如何拿捏 “烫手山芋”!
曾几何时,砂石采矿权在市场上风光无限,是众人争抢的 “香饽饽”。前几年,受 “一砂难求”“一夜暴富” 的巨大诱惑,砂石行业热度空前。地方政府看到 “卖矿” 带来的丰厚收益,纷纷积极规划出让砂石采矿权,一座又一座矿山被推向市场。众多企业也深信拥有砂石采矿权就等于握住了财富密码,不惜重金争抢。那段时间,砂石市场一片繁荣,地方财政因卖矿收入大幅增长,企业为争夺采矿权争得面红耳赤 。
然而,自2023年起,形势急转直下。砂石采矿权瞬间从炙手可热变得无人问津,成为“烫手山芋”。多地出现砂石采矿权流拍现象,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热点地区也未能幸免。
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的困局
砂石采矿权市场的巨大转变,根源在于 “物多而贱”。过去几年,砂石采矿权投放量严重过度,远超市场需求。尽管当前砂石市场过剩危机日益凸显,许多企业已变得理性,不再盲目竞拍新的采矿权,但部分地方政府投放采矿权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一些地方的采矿权即便多次流拍,仍持续降价挂牌出让,似乎非要将其卖出不可。
砂石资源在我国并不稀缺,来源广泛,各类岩石及金属矿山的废石、尾矿等都能加工成砂石骨料。但砂石骨料附加值低、销售半径受限,急需时高价也有人买,不急需时白送都没人要。这种特性决定了砂石骨料必须严格依据市场需求生产,避免产能过剩。然而,当下砂石采矿权的无序过度投放,已引发诸多问题。砂石骨料产能远超市场需求,导致产量严重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砂石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为维持运营,企业不得不削减成本,减少在安全、环保、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投入,这不仅给矿山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也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深远影响。
财政影响:短期利益与长期收益的博弈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对地方财政贡献率颇高。当砂石骨料价格合理,砂石矿山盈利可观时,仅企业所得税就能为地方财政带来丰厚且稳定的收入,相比简单卖砂石采矿权,这种收入更具持续性。若为民营砂石矿山,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所以,盲目无序投放砂石采矿权,对地方政府而言,实则是因小失大,不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政策调控:规范之路任重道远
砂石采矿权无序投放问题已引起自然资源部的高度关注。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规范和完善砂石开采管理的通知》,要求科学规划开发布局,合理引导砂石采矿权投放,综合考虑已有采矿权分布和服务年限,依据市场需求有序投放。2024年3月,又下发《关于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鼓励在集中开采区内有序投放砂石土采矿权,对出让范围、准入要求等作出详细规定。
尽管自然资源部三令五申,但由于砂石采矿权的规划、设置及投放主要由市、县负责,部分地方为追求短期效益,仍在大肆出让采矿权。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因矿业权权益金分配额低,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对该规划设置砂石采矿权的地方迟迟不出让。某省会城市周边矿山被关停后,砂石供应紧张、价格暴涨,虽经协调,但多年仍无进展,砂石矿山至今全部停产,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还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资源管理问题。
企业样本:浙江交投的成功之道
在砂石行业整体面临困境与挑战时,浙江交通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砂石产业发展之路。该公司立足“省交通集团矿产资源开发运营主平台”定位,构建起以矿产资源为主,沥青、供应链等多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公司矿产资源产业规模庞大,现有16座矿山,累计权益储量超18.6亿吨,达产后年开采规模超1亿吨,是浙江省内最大的砂石骨料供应商,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资源布局覆盖多个省市。
浙江交通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能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成为全品类机制砂知名供应制造商,关键在于其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源头管控:通过稳定料源和配料生产,从微差爆破到现场管理,全方位确保产品源头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工艺先进:拥有全封闭仓储、精细化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全过程实现数字化。采用多段破碎、高效整形、筛选结合的先进工艺,保障产品质量。
级配优异:其产品级配能使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堆积空隙率最小,显著提升混凝土强度,满足各类重点工程的严苛需求。
含泥量低:有效降低骨料含泥量,避免因含泥量高对混凝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减少外加剂用量,提高工作性能。
严细质控:借助集成化、信息化石料质量在线检测控制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微波检测等先进技术,对砂石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统计与分析,并实时传输信息,确保产品质量始终符合高标准。
数字赋能:以绿色矿山为依托,构建 “一个中心 + 一套模型 + 四大平台 + 六个系统” 的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体系。通过矿产资源三维地质孪生模型、四大平台和六个系统,实现矿山的智能化管理和绿色开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行业展望:规范与创新引领未来
砂石骨料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刻汲取当前砂石采矿权市场的经验教训,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的要求,根据当地砂石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砂石采矿权出让制度,科学有序地投放采矿权,做到该放则放、该收则收,从源头上把控好规划投放关。
同时,行业内企业应积极借鉴浙江交通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加大在技术创新、品质管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只有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与企业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才能推动砂石行业摆脱当前困境,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在新的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活力 。
来源:中国矿业报 中国砂石协会 浙江交投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5年0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