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愈来愈好

发布日期:2015-10-26   浏览次数:

  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愈来愈好

--记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绿色矿山建设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尽管刚进入初秋,但位于长白山西脉端的红透山矿就已经显现出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通往矿区的公路两旁,硕大的玉米棒子迎风摇曳,金黄飘香的稻穗低头欢唱。进入矿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红顶灰墙的欧式建筑,已成为矿工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共赢桥、和谐桥,一座座精巧别致的“连心桥”的修建,既解决了小河两岸的交通不便问题,又成为了矿区的一道独特景观。尤其是残矿资源和低贫矿的充分利用,让这个年逾半百、资源逐渐枯竭的老矿掘得了“第二桶金”,重新焕发了青春。

谈起这些变化,红透山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石长岩笑着说:“公司绿色矿山建设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可行、效果明显,按照科学、低耗和高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矿山‘三率’指标明显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愈来愈好,绿色矿山试点期间无违法事件、无环境污染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残矿贫矿成为“香饽饽”

红透山矿正如其名一样,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56年,有色金属101队进驻苍石地区进行地质找矿,在深入细致的勘查中,地下铜矿床被首次揭露。当时正是大跃进时期,“红”象征着革命,也象征着胜利,因此矿区被命名为“红透山铜矿”。

而随着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创建,该公司又传承红色传统,开始了“二次革命”——向残矿和贫矿要资源、要效益!

在多年的开采过程中,因技术条件限制,公司留下了许多残矿、边角矿。在创建绿色矿山过程中,他们把回收残矿作为节约资源的主要抓手,明确了“优化残矿资源开采布局,合理规划残矿资源开采及其系统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规划任务,预期使残矿回采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0%以上,预期3年(2014年~2016年)回收矿石量118569吨。

公司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对井下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回收,坚持保护性开采的优良传统。他们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辽宁有色地质局等院校和单位合作,围绕“近外围地质找矿”、“通风防尘”、“充填系统”、“深部地压”、“选矿提高金属回收率”等专题,长期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初步解决了作为国内最深的金属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对国内其他矿山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公司通过对无法回收的永久损失电耙道矿层进行更彻底回收,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该项目曾获得“国家安监总局科技成果奖”。2014年、2015年,其残采矿的回采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2%,累计回收矿石量81236吨,创经济效益4901万元。

“残矿回收工作的实施,不但延长了矿山寿命,提高了回采率,而且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内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亮点鲜明,特色突出,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石长岩说。

为了把废石也充分利用起来,该公司用废石充填空区,实现了废物利用和固体废料零排放。其井下废石不出坑(充填)系统的运行,实现了100%废石不出坑充填,减少等量的废石排放,既可以减少耕地的占用,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满足井下生产的需要,每年可以少排放废石约6万立方米,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近1200万元。该项目曾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及“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奖”。

“由于实现了‘废石不出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全部进入采场成为充填骨料,翻渣设备永久闲置。”石长岩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公司的井下废石充填利用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矿山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同类矿山参考学习。”

对井下低贫矿石综合利用回收,公司也十分重视。他们按照“大力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程度,对保有的低品位矿石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开采”的规划任务目标,2014年、2015年安排开采了03#脉铜品位低于工业品位0.5%的地段,并加大了贫矿开采力度,投入先进机械化采矿、出矿设备,提高了采矿效率,两年内累计开采低贫矿石186241吨与富矿搭配均衡出矿,创经济效益6752万元。

同时,公司对选矿厂原破碎设备进行改造,采用国际先进的液压圆锥破碎机,碎矿粒度由-14毫米降到-11毫米,其单台球磨机生产能力提高4吨/小时,磨矿单位能耗降低0.73千瓦时/吨,2014年、2015年累计节约电费61.23万元。

环境得保护生态更美好

在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过程中,公司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按照规划任务目标逐条进行建设。

为了有效控制地表塌陷,公司对地下废弃井巷进行封堵,加强监测;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对裂隙发育、岩体稳定性差的围岩采取灌浆加固、锚喷、支护、衬砌等措施。同时,公司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包括采空区地面变形监测、滑塌地质灾害监测、破坏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监测、含水层监测,其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点的布置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施,对地表塌陷区周边设置了围网和警示牌标志。

为了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公司对已有废石场进行了削坡处理,将边坡坡度保持在30度以下,在坡脚依地形建了挡土墙(191米),有效预防了废石场的滑塌危害;对已有废石场边坡进行了平整、覆土,种植了刺槐、果树等绿植;对矿区已有运输道路(1536米,主要是太阳沟东、西风井之间的道路)进行了平整、覆土,并进行了绿化;对在建风井破坏区域的运输道路进行了平整、覆土,种植了刺槐等植物。

“目前,公司已按规划(2011年~2015年)的具体要求基本实施完成了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石长岩介绍说。

公司还加大了土地复垦力度,要求各项土地复垦措施应在主体工程的不同阶段进行施工,平整土地与工程建设同步协调进行,绿化措施在各场地工程结束后进行。目前,公司已在尾矿库周边修建了土质排水沟,并对坝体进行了绿化。

此外,公司还对老排岩场进行了复垦,从平整土地到覆盖表土,再到植树种草,严格按要求进行。

“那边郁郁葱葱的山头是原来的废石场,现在已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基本看不出是废石山了。这个废石场,我们正在治理和绿化当中。”在废石场,石长岩指着身边的废石场笑着说:“目前,我们正在修建挡土墙和排水沟,然后再按照规划统一栽树种草。等这些工程完工后,我们把绿化后的废石场与原来的矿山老设施捆绑在一起,按照国家矿山公园的要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国家矿山公园。”

文化更先进社区更和谐

“在红透山矿业公司长期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每时每刻都与企业成长、兴衰和发展紧紧相连,并每时每刻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崛起发挥着特有的功效,从而沉积和形成了矿山特有的文化发展内涵,使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凝聚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石长岩感触颇深地说。

公司的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如影相随。在治理后的矿区小河边,公司建设了一个文化长廊,既有劳模的图片和先进事迹,又有企业的精神和发展目标,还有企业的安全文化和理念,让在河边休闲漫步的矿工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

多年来,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发展,关注民生,造福百姓,构建和谐社区。特别是创建绿色矿山以来,公司无偿投入资金1.2亿对棚户区进行改造。2012年底,公司完成了全部棚户区改造住宅建设工程,对棚户新区配置新型健身器材,并对原地进行覆土绿化,种植了520棵绿化柳树,建设绿色矿山新环境,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将原来的矿工俱乐部改造成职工活动中心,2014年面向全镇3.5万居民免费开放。

“红透山矿业公司作为绿色矿山试点矿山企业,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并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建设。目前,矿山3386户家庭告别了低矮、阴暗的简易平房,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居。”石长岩介绍说,红透山矿业公司自来水厂拥有先进的净水设备及13000米的供水管路,为镇内6000户居民提供优质、清洁的饮用水。

公司还建立了矿山救护队,为地方、矿山、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这支救护队已经正式投入社会,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久前,该矿山救护队在全国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达标检查中晋升为一级资质,成为此次达标检查中惟一一家由三级资质晋升为一级资质的矿山救护队。

“创建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保证矿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红透山矿业公司通过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企业内部及社区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非常高,企业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贡献也不断增大。”石长岩表示,在红透山矿业公司资源开发及绿色矿山建设的综合拉动下,原来只有近百人的边远村落现已发展成为总人口3.5万人的红透山镇,并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659户、私营企业139户,人均收入由原来的700元提高到1.7万元。

近年来,国家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方面,一直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在技术政策方面,国家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不断更新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方法、工艺,提高矿山开发利用资源的水平,适应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石长岩建议,鉴于目前矿山企业在技术装备、科学管理、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我国制度标准体系有待完善、配套资金措施不足、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加重等现实情况,政府部门应从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高度出发,建设和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应将绿色矿山企业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及时或提前返还、抵扣,以缓解矿山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二是在“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方面,应给予绿色矿山企业一定的特殊政策,比如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或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三是投入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得不到实惠,而不投入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又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种建与不建一个样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的积极性。

“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集中资金扶持绿色矿山建设,真正打造出一个‘早建(绿色矿山)早得利、得大利,后建晚得利、得小利,不建不仅不得利还要受罚’的绿色矿山建设新局面。”石长岩最后表示。(来源:中国矿业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5年10月2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