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7-02 浏览次数: 次
河南省禹州市创建绿色矿山纪实
近年来,河南省禹州市围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有序推进石灰岩矿山资源整合,不断规范企业开采、加工、运输秩序,促进了矿区硬化、绿化、亮化;另一方面,本着“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积极推进废弃矿山恢复治理,有效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生态环境。
扎实推进石灰岩矿山资源整合
禹州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原有石灰岩矿山企业250余家,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遍地开花式”的破坏性、掠夺性开采,无序竞争、采富弃贫等现象比较突出,也造成了当地资源的破坏和严重浪费:采掘活动中引起地表结构改变,产生大面积塌陷区;矿渣、废石等“三废”污染矿区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并毁坏植被,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人民幸福指数变低,广大群众意见较大。
痛则思变。禹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全市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用环境整治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倒逼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力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速转型,从而提高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程度。
为此,该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规模开发”要求,扎实推进石灰岩矿山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当地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及开发管理实际,确定了科学严格的准入标准,要求一个矿区只能保留一套生产系统,且企业最低开采规模不得低于50万吨/年。
该市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优先取得矿山后备资源,并鼓励其对矿产资源实施整装勘查和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水平,不断推动矿产资源向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集中,逐步形成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截至目前,该市石灰岩矿山采矿权累计批复整合单元45个,企业总数在原有基础上压缩了80%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大矿小开、越界开采、破坏环境、矿业权交叉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矿山安全状况和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深入开展生产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禹州市采取标本兼治、源头治理措施,加强生产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该市国土资源部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缴纳”的原则,督促生产企业按照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每年在其矿产品销售收入中预提并缴纳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存入银行专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完成已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并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会按比例返还已经缴存的保证金。
目前,全市已完成资源整合的生产企业均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累计缴存环境治理保证金1.15亿元,从而为矿山地质环境的常态修复积累了保障资金。
其次是深入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该市通过典型引路、考察交流、严格准入、专家指导等措施,促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企业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保护技术水平。
该市对生产企业矿区环境保护做了严格规定。所有石灰岩矿山企业的破碎系统实行全封闭,封闭系统四周必须安装足够数量的洒水喷淋装置;原料到给料口采用皮带输送,且加装密闭罩、在落料处安装洒水喷淋装置;运输通道与企业交接处建有车辆冲洗台,并配有冲洗设备;破碎作业晚上进行,白天停工,确保洒水喷淋、治尘治超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该市还要求矿区运输道路必须硬化,企业办公区、加工区、通往矿区道路两侧、矿区外荒坡等必须进行绿化,目前已累计植树14余万株,硬化道路40余千米,硬化矿区50万平方米,逐步实现了石灰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破碎加工环保化、道路运输无尘化、矿区环境园林化。
有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禹州市境内共有历史遗留废弃矿井(坑)140余个,且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无治理责任主体的原关闭矿井。
该市国土资源部门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与农林、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矿山生态修复主题,积极探索研究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方案,努力争取中央、省财政项目及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废弃矿井矿(坑)进行恢复治理。
2006年以来,该市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650万元,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面塌陷治理工程25个,通过废渣清理回填、削坡、土地平整、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累计恢复耕地1260亩,增加林地400亩,绿化坡地150余亩,植树87840余株,使矿区内绿色植被覆盖率平均增加8%以上,有效消除了矿区地灾隐患,增加了有效耕地和植被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目前,由该市申报并获得省财政支持专项资金1921万元的禹州市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和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带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工作,地方配套资金即将拨付到位。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推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纵深开展,2014年以来,该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废弃矿井(坑)和建设用地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市废弃矿山占用建设用地及一般耕地资源家底。在此基础上,他们制订了《禹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并本着“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政府主导下稳步组织实施。
目前,该部门已从废弃矿山占地中筛选了首批17个复耕试点项目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申报了预计总投资1.5亿元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禹州段)、禹州华夏植物群景区旅游公路沿线、325省道(禹州无梁段)沿线、禹州市华夏植物群景区旅游公路(苌庄段)沿线及禹州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周边等5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涉及该市苌庄、浅井、无梁、古城、磨街、方岗、鸿畅、神垕、方山、鸠山等10个乡镇。项目区均位于城镇规划区、主要旅游景区、重要居民点周边、重大工程周边或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而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责任主体均已灭失。这些项目获准实施后,他们计划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在增加有效耕地、林地面积的同时,对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5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