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7-13 浏览次数: 次
河砂难以支撑海南自贸区建设项目长期需求,海砂还在勘探,机制砂能否挑起大梁?
当前,砂石骨料的需求在快速回复,虽然没有爆出价格大幅上升的消息,但为了满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跨区的砂石销售正在大量进行,除了国内跨区销售,国外的砂石进口也还在进行。从国内河砂资源紧缺、价格暴涨时起,进口河砂就已悄然出现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南省市场。
2020年3月16日,马来西亚籍货轮“格林”号停靠在海南省洋浦小铲滩码头,4台门机的抓斗正从货轮上卸下从东南亚进口的河砂。这不是儋州市、海南省或者我国进口的第一船河砂,也不会是最后一船。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以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基建、港口项目对建筑用砂的需求更为高涨。随着资源严控,小小砂粒身价倍增,更麻烦的是有钱无货,这一点在建筑用砂资源较为紧张的海南省最为明显。
河砂储量是难以支撑海南自贸区建设项目长期需求
2019年,根据海南省政府部署,海南省地质局对全省13条汇水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开展河砂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通过综合调查估算,海南省可提交天然河砂资源储量超过5亿立方米。
仅以海口市为例,2016年该市建筑用砂总需求量约1000万立方米,而大型工程而类似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以及厦门新机场工程的跑道填方用砂量就动辄1亿吨起步,海南省河砂储量是难以支撑海南自贸区建设项目长期需求的。
本地河砂供给不足,就要想办法。海南省政协委员麦浪认为,目前省三大河流除昌化江情况稍好外,南渡江和万泉河下游都经过高强度开采,河砂储量急剧减少,供给严重不足。
麦浪在2020年两会建议,应全力推进现有砂场、石场达产生产,扩大产能,增加建筑用砂石骨料供给。同时,加快促成已出让砂场、石场建设投产,组织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他还建议建立进口河砂供销对接机制,建立进口砂供应商与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用砂业主供销直接对接机制。同时探索海砂合法合理开发利用,探索建设几个大型的海砂淡化企业,建立淡化海砂的溯源体系。
海砂还在勘探,海砂供给尚未形成规模
近日,在水深5.94米的昌化江入海口海域,第DZK33钻探孔经过第10回次岩芯钻探施工,随着钻孔总进尺9.2米,含砂层厚度8.2米岩芯的完成,标志着由海南省地质局负责组织实施的琼州海峡东口和昌化江入海口海域海砂资源调查评价野外工作基本完成。
开展海南岛周边海砂资源勘查评价,是海南省地质局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资源需求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其中2020年重点开展琼州海峡东口191平方公里和昌化江入海口188平方公里海域海砂调查评价工作。
下一步,海南省地质局将科学务实做好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研究,按时提交项目报告,同时计划在2021年至2023年间,全面实施琼州海峡西口、珠碧江入海口、万宁南海域、东方外海域等约22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海砂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天然砂“远水解不了近渴”,机制砂能否挑起大梁?
河砂、海砂等天然砂“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机制砂能否承担起建筑用砂供应重任?
2019年8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建筑石料机制砂一体化生产资源保障工作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每年供给不少于4610万立方米建筑石料;2019年供给机制砂800万立方米,从2020年起每年供给机制砂1000万立方米。
根据《方案》部署,海南省正在加快已出让采矿权的建筑石料矿山建成投产,建设大中型建筑石料机制砂一体化生产骨干基地,且从2020年起,各市县原则上不再出让资源储量小于500万立方米的石料采矿权。
根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2月发布的《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根据工程需要, 在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机制砂和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河砂、碎石或卵石。
但《技术标准》同时建议机制砂使用时宜与天然砂、石混合使用。
《技术标准》认为,海南的机制砂生产工艺不成熟,机制砂质量波动大;且海南的矿山岩性多为火成岩,成分波动大,目前亦未进行相应岩性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专项研究,所以在使用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宜提前进行生产厂工艺考察, 混凝土生产前进行充足的机制砂储存, 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合格。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 南海网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0年0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