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

解读《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发布日期:2016-10-26   浏览次数:

解读《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为什么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将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提供持续中高速增长空间,需求结构变化和有效供给不足,迫使建材工业优化调整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倒逼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要求建材工业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

面对机遇和挑战,建材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行业中长期规划是推进行业管理服务体系和管理服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由大变强进程,指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便于各类发展要素选择合理流向,作为建材工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特编制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主要特点

《规划》是指导性文件,旨在结合建材工业实际,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等部署,强化行业发展与新材料、节能、环保、科技、住房城乡建设、矿产资源等工作协同。《规划》是在回顾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成就、评估《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开展“十三五”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编制的,是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规划》编制过程也是行业统一认识、凝心聚力的过程。

《规划》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力求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提出的“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力求既合乎行业发展内在规律,又最大限度发挥引领指导作用,特别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凝练为重点工程,力求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引导发展要素在业内合理流动。二是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截长补短,扩大有效供给。建材工业涵盖非金属矿采选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两个门类,主要面向建筑业供给建筑材料,面向工业和其他行业供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产品,有80多个小类、1400多个品种。《规划》统筹小类、品种间协调发展,既大力引导供给不足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也指导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着眼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深化产业融合。着眼新供给激发新消费、新需求拉动新供给“双轮驱动”,深化产业融合发展。面对当前传统建材产能过剩、新型建材供给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规划》着重引导优化供给结构,尽快补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这些短板,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增品种提品质促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引导行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三、“十三五”期间,建材工业肩负的使命和功能定位,有哪些新变化?

总体看,《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建材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发展进展显著,两化融合稳步推进,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增强。但建材工业仍“大而不强”,还存在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新型建材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水平不高,公平竞争市场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十三五”期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建材工业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担负新使命、发挥新功能、拓展新空间、找到新抓手。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着力压减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建材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要素配置,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基础。

尤其要注重发挥建材窑炉独特优势和产业耦合能力强的特点,在协同处置城乡垃圾实现无害化、开发利用产业废物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产业副产物实现减量化方面充分发掘产业潜能,将建材工业打造成集材料生产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绿色环保功能产业,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展产业新空间,为产业转型升级、武器装备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为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重要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四、“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建材产品需求情况

建材工业市场化程度高,受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影响大,产品需求随市场、投资变化而灵敏变化。《规划》发布代表性产品需求预测数,旨在引导产业理性发展和要素合理流动。主要产品需求量,是依据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根据产品生产和消费特点以及行业历年走势,结合软课题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得出的。总体看,随着发展方式转变,需求结构升级,面向建筑业的传统建材产品需求量将呈基本平稳或略有下降的态势,面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材、新型部品化建材有望持续增长,面向工业的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等产品的需求量将持续快速增长。

水泥产量在2015年已显露下降之势,“十三五”期间,随着32.5复合水泥逐步停产,高标号水泥、纯硅酸盐水泥占比提高,水泥产量定会大幅下降,水泥产品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但作为水泥产品核心成分的水泥熟料会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十三五”需求预测的目标产品将水泥调整为水泥熟料。综合投资结构变化对水泥消费系数的影响走势,预计2020年水泥熟料需求量将从2015年的13.3亿吨,下降到12亿吨,年均下降2%。

平板玻璃既用于建筑领域,也可广泛用于工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建筑领域的房地产业虽面临着去库存,但随着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平板玻璃需求量仍有望保持平稳。随着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等加快发展,非建筑领域的平板玻璃消费量将有望增加。预计2020年平板玻璃需求量将从2015年的7.5亿重量箱,小幅增长到7.8亿重量箱,有效供给品种也更加丰富。

陶瓷砖消费主要面向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翻新装修)。目前国内陶瓷砖人均消费已基本饱和,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和替代产品日益丰富,国内陶瓷砖需求将稳中缓降,即使对外出口仍能微幅增长,预计2020年陶瓷砖产量也将小幅下降。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保持15%以上的高增速。

五、怎样看待《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

《规划》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结构调整、两化融合、绿色发展5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并凝练成16项指导性的具体指标。拟定这些指标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设定的有关目标,分解测算建材行业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要求;二是立足建材工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的需要与可能,综合引领发展、技术基础和创新空间等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的。这些指标突出指导性,注重可操作性,落脚在主要任务的关联性和显示度上。其中,规上企业人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绿色建材主营业务收入在建筑业用产品中占比、两化融合等目标均为首次提出。

关于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考虑到“十三五”时期,建材工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行业发展将加速转向“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平稳发展,基于以往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基本走势,预计“十三五”期间,随着新旧发展动能逐步转换,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将继续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同步,并有望高出1~2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不低于8%。

六、怎样理解《规划》提出“拓展发展新空间”?

建材工业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寻找发展新方向、新重点、新抓手,加速孕育积蓄发展新动能,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新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高工业用产品在建材产品中的比重。围绕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任务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开发支撑先进检测控制技术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核心装备。

二是大宗建筑材料升级换代,提高绿色建材、部品化建材在建筑业用产品中的比重。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任务和建筑能效提升、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进建材生产绿色化、智能化,建筑材料部品化、高端化,建材原料标准化、系列化,建材消费便利化、可追溯。

三是发挥建材窑炉特有优势和消纳固废能力强的特长,大力推进协同处置和构建耦合发展产业链。大力开展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发掘产业绿色环保和循环发展功能,推动建材工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建材企业由单一建材生产供应商向建材系统供应服务商、生态环境公共产品承包商、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发展商和区域特色经济投资兴业商转变。

七、如何理解《规划》提出的“构建产业新体系”?

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砖、瓦、砂石等产品制造是传统建材产业体系的主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建材保障,做出很大贡献。“十二五”规划引导建材工业由原材料制造向加工制品业转变,逐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经过业界努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产业体系正在不断优化调整。到2014年,水泥混凝土及制品业首次取代水泥制造业成为建材工业第一大产业,标志着建材工业产业体系在悄然调整中开始由量变向质变迈进。

随着业内对新发展理念认识深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建材工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产业体系正处在调整的关键期。当前,建材工业结构性问题仍很突出,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品产能过剩、需求增长缓慢,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等新产品增势较好,部分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工业转型升级、建造技术发展、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尚没有成为支撑建材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主导产业。

“十三五”期间,为适应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日趋多元的大趋势,保持行业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建材工业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压减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面向建筑业、工业和服务业市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武器装备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需要,统筹推进建材工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下大力气构建产业新体系。

八、怎样理解《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为更好树立贯彻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规划》拟定的主要发展目标,《规划》结合建材工业实际,明确了建材工业必须坚持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五个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把主要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细化分解融入具体任务和行动之中。

《规划》提出了既有机统一、可独立组织实施,又系统开放、易相互联动的五项任务,每项任务为便于实施,设立了相应专栏,明确了若干具体行动,通过具体行动支撑任务落实。一是加快结构优化,旨在促进产业转型,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等4个行动。二是强化协同创新,旨在引导产业由单一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规范,创新业态和模式等3个行动。三是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实现从生产、应用到回收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包括推广绿色建材、加强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低碳发展等4个行动。四是促进融合发展,旨在以融合促产业转型,包括深化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融合,强化军民融合等3个行动。五是推进国际合作,旨在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包括深化技术服务,扩大资本合作,扩宽合作途径等3个行动。

九、《规划》引导从哪些方面优化产业结构?

《规划》引导通过截长补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来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压减水泥、平板玻璃过剩产能。严禁备案和新建新增产能项目。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产能。应用差别化政策,倒逼过剩产能退出。推进联合重组,压减过剩产能。强化社会责任,推行错峰生产。二是加快传统建材升级换代。积极适应建筑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重视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以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需求为牵引,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生产绿色化、消费便利化。三是壮大建材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沿着《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重点发展玻璃基材料、工业陶瓷、人工晶体、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开发基于非金属矿物用于节能防火、无机涂敷、生态环保治理、功能性填充等方面的矿物功能材料,鼓励发展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四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挥“双创”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往行业发展多局限于主要产品生产,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重视不够,服务类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和效益提升的薄弱环节。需大力发展建材工业研发设计、专用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检验检测和维护服务、科技咨询和远程诊断、知识产权保护、“双创”孵化等服务业。

十、《规划》为何提出六个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是落实主要任务、指导实现主要发展目标的具体行动载体。针对主要任务难点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规划》凝炼提出了六个带动性强、示范效应明显、经努力可实施的重点工程。一是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工程,旨在通过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二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旨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应用为导向,采用“一条龙”模式,加快推进部分关键材料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部分新材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矿物功能材料发展工程,旨在以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为牵引,结合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加快矿物功能材料发展,打造区域特色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园区,力争2020年特色产业园区产值达百亿元。四是协同处置推广工程,旨在发挥建材窑炉特性拓展产业功能,发展循环经济,稳妥推进协同处置项目,加快发展低碳水泥,力争到2020年水泥熟料原燃料中废弃物占比达到20%以上。五是“三品”行动推进工程,旨在引导增加适销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更好满足差异化消费需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六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旨在依托并整合现有各种资源,探索技术产业化的新模式,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规范相关服务标准,建设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数据库,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10月2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