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次数: 次
关注:中央两部委印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附解读+图解)
导 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近日印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模式。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融合应用,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及评估体系,提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模式,扩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二)行动目标
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模式。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型基础设施
1.建设网络监管平台。整合现有安全生产数据、平台和系统,构建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现安全生产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连接和监管,具备安全感知、监测、预警、处置、评估等功能,提升跨部门、跨层级的安全生产联动联控能力。
2.提升数据服务能力。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和数据支撑平台,建立安全生产数据目录,加强数据技术攻关,开发标准化数据交换接口、分析建模以及可视化等工具集,对接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开展数据支撑服务,加速安全生产数据资源在线汇聚、有序流动和价值挖掘。
(二)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新型能力
3.建设快速感知能力。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感知方案,围绕人员、设备、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方面,开发和部署专业智能传感器、测量仪器及边缘计算设备,打通设备协议和数据格式,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态势感知能力。
4.建设实时监测能力。制定工业设备、工业视频和业务系统上云实施指南,加快高风险、高能耗、高价值设备和ERP、MES、SCM及安全生产相关系统上云上平台,开发和部署安全生产数据实时分析软件、工具集和语义模型,开展“5G+智能巡检”,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数据的云端汇聚和在线监测。
5.建设超前预警能力。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泛在连接和海量数据,建立风险特征库、失效数据库,分行业开发安全生产风险模型,推进边缘云和5G+边缘计算能力建设,下沉计算能力,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
6.建设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安全生产案例库、应急演练情景库、应急处置预案库、应急处置专家库、应急救援队伍库和应急救援物资库,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推动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应急处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7.建设系统评估能力。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评估模型和工具集,对安全生产处置措施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对安全事故的损失、原因和责任主体等进行快速追溯和认定,为查找漏洞、解决问题提供保障,实现对企业、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的系统评估。
(三)深化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的融合应用
8.深化数字化管理应用。支持工业企业、重点园区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提升企业、园区安全生产数据管理能力。
9.深化网络化协同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推动人员、装备、物资等安全生产要素的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实现跨企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加速风险消减和应急恢复,将安全生产损失降低到最小。
10.深化智能化管控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加快工艺优化、预测性维护、智能巡检、风险预警、故障自愈、网格化安全管理等工业APP和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预测、可管控。
(四)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
11.坚持协同部署。加强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在工程、专项和试点工作中的统筹协调,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任务,系统谋划、统一布局。建设国家、省市县、园区和企业多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监测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经济运行监测和工业基础监测的能力。
12.聚焦本质安全。聚焦设计安全、生产安全、服务安全、变更安全等关键环节,通过应用试点,以海量应用加速信息技术产品创新应用,推动生产工艺、测试工具等工业基础能力迭代优化,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 完善标准体系。聚焦“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实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标准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加快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社会组织制定团体标准。开发自动化贯标工具,通过贯标推广新技术、新应用,提升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水平。
14.培育解决方案。坚持分业施策,围绕化工、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矿山、建材、民爆、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实施指南。建设面向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安全生产模型库、工具集和工业APP,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团队。
15.强化综合保障。完善国家工控安全监测网络。以试点示范和防护贯标为引领,支持企业工业互联网、工控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落实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组织开发技术和解决方案。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创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加强对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的管理,建立与行政许可换证挂钩等激励约束机制。双方共同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机制,定期通报成果,明确时间进度,强化督促检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技术开发和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和运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设和运行。工业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
(二)加大支持力度。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专项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方向的资金投入,支持基础共性技术产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培育。依托现有渠道,争取对企业技改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地方设立专项,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支持开展技术改造,提升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
(三)开展试点应用。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应用,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园区和企业标杆应用,培育一批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与推广应用,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方式,推动现场检查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检查转变、一次性检查向持续监测转变,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四)加强日常演练。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及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基于工业互联网实现要素资源的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调配,增强应急处置支撑能力。建设应急演练虚拟仿真环境,开展日常培训、线上应急演练和实战演练,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五)建设人才队伍。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仿真培训考试系统,建设安全生产培训考试智能监控体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和“新工科”建设,汇聚产学研用优质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关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联信发〔2020〕157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就《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 为什么要编制《行动计划》?
“安全生产”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安全生产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全要素的全面深度互联,打通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流,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从而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我国生产安全总体局势持续向好,但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如危化品行业重大事故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目前呈抬头上升趋势,我国油气管道近三年发生各类险情1000余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推动提质增效降本,又有利于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优化生产环境,降低生产风险。两措并举,合力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二、《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行动计划》的总体工作思路如下:一是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实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工业发展的全领域、全阶段、全过程;二是坚持融合创新。坚持以“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和“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型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创新应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监管效率,促进工业互联网服务于经济运行和工业基础能力监测;三是坚持源头防范。坚持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的重要任务,并围绕化工、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矿山、建材、民爆、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实施指南,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四是坚持系统联动。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以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融合度为引导,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建设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多层联动能力和配套机制。
三、《行动计划》有哪些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应用、构建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其中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基础,建设新型能力是核心,深化融合应用是重点,构建支撑体系是保障。
第一,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安全生产全过程、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连接和融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为保障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落地推广,需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主要载体,具体包含“两个平台、一个中心”。
两个平台是指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整合已有平台和系统,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负责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对安全生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察管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汇聚安全生产数据,建设和运行数据支撑平台,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目录,开发标准化数据交换接口、分析建模和可视化等工具集,为行业级监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一个中心指的是“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建设与运维,通过分中心加速两个平台之间数据资源的在线汇聚、有序流动和价值挖掘。
第二,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新型能力。安全生产新型能力是提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关键,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应急处置、系统评估等五大新型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全过程中风险可感知、可分析、可预测、可管控。
快速感知能力主要面向安全生产全要素信息采集,通过制定智能传感、测量仪器和边缘计算设备的功能、性能标准并开展选型测评,推动设备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进一步统一,为企业快速感知能力提供落地保障。
实时监测能力主要面向生产过程,通过制定工业设备、工业视频和业务系统上云实施指南,推动高风险、高能耗、高价值设备和ERP、MES、SCM及安全生产相关系统上云上平台,为监测全面性提供保障。
超前预警能力主要面向风险检测和预警,通过制定风险特征库和失效数据库标准,分析各类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和风险类别、风险程度等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风险特征模型,通过数据和零部件失效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零部件失效特征模型。依托边缘云建设,将上述特征模型分发到边缘端,加速对安全生产风险等的分析预判,从而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
应急处置能力主要聚焦事前演练排查和事中快速响应能力,通过制定多层平台联动框架和标准,指导解决方案团队建设安全生产事件案例库、应急演练情景库、应急处置预案库等,并基于行业级、企业级监管平台建设系统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能力,综合实现降低安全生产损失,减少企业生产和财务风险。
系统评估能力主要面向事后评估,通过制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评估模型和工具集的功能标准并开展选型测评,建立安全生产处置措施全面评估标准,为查找漏洞、解决问题提供保障,助推快速追溯和认定安全事故的损失、原因和责任主体等,进一步推动新型能力迭代优化,实现对企业、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的系统评估能力。
第三,深化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的融合应用。为保障工业互联网向安全生产场景纵深发展,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需通过深入实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管理,推动生产、仓储、物流、环境等各环节各方面的管理模式升级,促进跨企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生产管理协同联动,提升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
企业层面,要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设中,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实现对关键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生产工艺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把一线人员从危险作业现场解放出来,实现少人、无人作业。
园区层面,要建设全要素网络化连接、敏捷化响应和自动化调配能力,实现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与不同层级之间的协同联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推动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行业层面,要推动行业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智能化应用,促进操作空间集中化、操作岗位机器化、运维辅助远程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可预测、可管控水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数字孪生、全要素网络化连接和智能化管控解决方案的公开遴选和推荐,培育壮大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团队,扎实推进企业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的深入融合应用。
第四,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深度融合,提高推广应用效率,需构建坚持协同部署、聚焦本质安全、完善标准体系、培育解决方案、强化综合保障等五位一体的全面支撑体系,培育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协同创新模式。
一是以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协同部署为先导,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多种保障措施,引导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等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现行业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的跨层联动联控,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监测和工业基础监测的能力。
二是以聚焦本质安全、加速相关产品海量应用迭代优化为抓手,通过组织应用试点,促进信创产品、生产工艺、测试工具等在安全生产各重要环节中的验证应用、迭代优化和推广,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以完善标准体系贯标推广新技术、新应用为驱动,鼓励加快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规范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标准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同步配合开展自动化贯标工具设计开发、选型测评,支撑标准的推广应用,提升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水平。
四是以培育行业解决方案、开发模型库、工具集和工业APP为依托,面向化工、钢铁、有色、石油、石化、矿山、建材、民爆、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组织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业实施指南,引导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团队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围绕安全生产开发相关模型、工具集、工业APP等,提升安全生产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水平。
五是以完善工控安全监测网络为保障,强化落实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开发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工控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避免通过工业互联网引入工控安全新风险,提升企业安全防护水平。
四、如何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编制重点任务分工表,落实推进责任。建立与行政许可证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时间进度,强化督促检查。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利用现有专项,依托渠道争取技改资金财政专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建立专项,支持引导企业共同建立安全监管体系。
三是建立试点应用。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园区和企业标杆应用,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和模式。
四是加强日常演练。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增强应急处置支撑能力。建设应急演练虚拟仿真环境,开展日常培训、线上应急演练和实战演练,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五是建设人才队伍。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形成复合型人才队伍。
六是组织宣贯培训。面向各地工信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应急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详细解读 和宣贯《行动计划》内容。
一图读懂《“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来源:工信部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