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6-27 浏览次数: 次
陈家珑 宋少民 路宏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本文研究了首钢迁安尾矿人工砂石的材性,其尾矿人工砂、石在普通商品混凝土、高密实混凝土及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情况与良好效果,对解决天然砂资源短缺和尾矿资源的利用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尾矿 尾矿人工砂 人工砂 建筑用砂 商品混凝土
一、前言:
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消耗了大量的天然砂石资源。占混凝土体积70%以上的砂石骨料要开山采矿,挖掘河床,全国每年建筑用砂石约需50多亿吨。以北京市为例,每年建设用砂石就要6400万吨,其中,仅用于商品混凝土的中、粗砂2002年需求量即为1400万吨。北京市市政府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已陆续关停北京市界内的全部天然砂石场。而2003年北京建筑开复工面积高达1亿平方米,寻求替代资源迫在眉睫。
首钢矿业公司座落于河北省迁安县内,因该铁矿品位不高,因而采用以下工艺:采矿→剥岩(废弃岩石)→破碎→磁选(废弃磁滑轮碎石)→磨细→磁选(废弃尾矿砂)→磨细→磁选(废弃尾矿砂)→精矿粉。废弃岩石、废弃磁滑轮碎石占地堆放,目前已堆积10亿吨左右,每年废弃岩石还以5500万吨、废弃磁滑轮碎石以134万吨继续排放。二次磨细的废弃物(尾矿砂)混在一起水送堆坝存放,现已积存2.75亿吨,目前还以每年700万吨的速度继续排放。目前,尾矿已造成大量占地,污染环境。
首钢矿业公司距北京约200公里,该公司有自备铁路线与货场,如利用晋煤东运的空返车皮运砂进京,在京东地区使用,价格上能与优质天然砂竞争,同时使用单位还能享受免税优惠,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而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我们进行了首钢迁安尾矿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二、研究内容
1、首钢迁安尾矿砂(处理后)做建筑用砂、原状废弃磁滑轮做建筑用石的材性分析研究。
2、首钢迁安尾矿人工砂与天然砂进行商品混凝土同条件对比试验研究。
3、 尾矿砂石高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初步研究。
4、 试点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1、 首钢迁安尾矿砂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见表一、表二,处理后的尾矿砂做建筑用砂、原状废弃磁滑轮做建筑用石完全符合GB/T14684—2001《建筑用砂》、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国家标准规定。详见表三。
2、尾矿人工砂与天然砂进行商品混凝土同条件对比试验研究
(1)试验方法与材料
A 试验方法
同时间,同成型与标准养护条件,利用相同水泥、粗骨料、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和相同掺量配比拌制5个不同水灰比的天然砂和人工砂混凝土,对比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等和易性及混凝土3天、7天、28天抗压强度。
B 试验材料
水 泥: P.O32.5 ;28天抗压强度为46.8Mpa 。
石 子:卵碎石 ;公称粒径为5~25mm ,针片状含量:6.0% ;含泥量:0.6% ;泥块含量:0.3% 。
外加剂:泊林达外加剂厂,BLD-3泵送剂 。
粉煤灰:Ⅱ级 。
天然砂:中砂;细度模数:2.6 ; 含泥量:3.0% ;泥块含量:1.0% ;堆积密度:1448kg/m3 。
首钢尾矿人工砂: 细度模数:2.5 ;石粉含量:4.4% ;泥块含量:0.8% ;堆积密度:1488kg/m3。
表一 尾矿砂、石的矿物组成
矿物
|
石英
|
长石
|
辉石
|
磁铁矿
|
其它矿物
|
尾砂
|
40
|
20
|
20
|
10
|
10
|
成份
|
SiO2
|
Al2O3
|
TiO2
|
Fe2O3
|
K2O
|
Na2O
|
CaO
|
MgO
|
SO3
|
L
|
尾矿
|
72.12
|
4.40
|
0.21
|
12.87
|
1.10
|
1.10
|
2.90
|
3.77
|
0.36
|
1.08
|
表三 尾矿砂、石的材性分析
检 验 项 目
|
检验结果
|
||||||
|
处理后尾矿砂
|
原状废弃磁滑轮
|
|
||||
颗粒级配
|
II区中砂,级配合格,细度模数2.8 |
5-25mm连续粒级
|
|||||
石粉含量(含泥量)
|
4.0
|
0.3
|
|
|
|||
泥块含量%<
|
0.6
|
0.1
|
|
|
|||
有 机 物
|
合 格
|
合格
|
|||||
轻物质(按质量计)%
|
0.1
|
—
|
|
|
|||
云 母 %
|
0
|
—
|
|
|
|||
硫化物和硫酸盐(以SO2计)%
|
0.2
|
0.2
|
|
|
|||
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
|
0
|
—
|
|
|
|||
压碎指标%
|
21
|
8
|
|
|
|||
坚固性%
|
—
|
2
|
|
|
|||
碱集料反应
|
无潜在碱集料反应
|
无潜在碱集料反应
|
|||||
放射性
|
内照射指数(IRa)
|
0.1
|
0.3
|
||||
外照射指数(Iγ)
|
0.3
|
0.6
|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1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