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3-22 浏览次数: 次
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西安的矿产资源既包括秦岭区域的金属、非金属、能源、建筑石料矿山,也包括平原地带的砖瓦用粘土、旱砂资源、地热能等。本文通过对西安在砂石粘土、旱砂、地热能等资源利用方面所做工作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做好国土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抓住砂石粘土小矿种,实行科学大管理
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粘土资源的开采利用,为西安的城市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西安市在砂石粘土资源的开采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有效监管。
积极推进关闭传统落后砖厂
2009年之前,西安10个区县有传统砖厂430余家,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工艺落后、尘土飞扬、产量小、安全隐患大的问题。2009年,市政府编制发布了《西安市砖瓦用粘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将砖瓦用粘土资源开采划分为集中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选取不能耕种或耕种条件恶劣的台塬坡地设置集中开采区19个、限制开采区11个。同时,在开发总量、企业准入条件、产品结构调整、完善用地手续以及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持续整治。
取得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2014年初,区委区政府做出关闭砖厂的决定。为保证关闭砖厂工作平稳推进,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政府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主座谈、沟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答复、耐心解释。对重要环节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及时与法院沟通,做到依法行事。
在此基础上,明确工作思路,确定评估的原则和纳入评估的资产范围,确定每户企业补偿费用。具体操作上把经济补偿变为现金奖励,把一次性补偿变为分阶段奖励。对15日内完成砖机拆除的,奖励企业20万元,这一措施极大的调动了企业主拆除砖机的积极性。
促进传统砖厂升级换代集约化生产
在大力关闭传统落后砖厂的同时,鼓励引导砖瓦企业以技术改造和提升为重点,采用隧道窑烧结工艺,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应用。
长安区原有150多家传统砖厂,共计占地10900亩。2011年8月长安区关闭西部平原69家小型砖厂,在魏寨街办设立长安区东部新型建材基地,生产环保节能砖瓦建材,打造全国首家新型建材企业聚集区。生产过程采用热源干燥技术、煤矸石新工艺,节省了粘土使用量,减少了废品率,对废品砖渣、建筑垃圾可实行粉碎再利用,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2015年10月,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长安新型建材基地产品从承压、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决定以此制定新型墙体材料标准,将其纳入建筑设计规范。陕西省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已确定会同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于2016年1月举行长安新型建材基地产品推广新闻发布会。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效果明显
2010年以来,全市共关闭砖厂260余个,恢复耕地6300余亩,盘活建设用地5000余亩,达到了“提质、增效、升级,节地、环保、安全”的多重效果。下一步,西安将积极推广现代化新型制砖企业,对临潼、长安、高陵、周至、户县、蓝田6个区县的砖厂,逐步淘汰,直至全部关闭。
除了平原地带砖厂整治之外,秦岭北麓矿业权减数量、提质量也是西安今后几年需要大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矿山数量和矿区面积减少、矿山产出效益和生态恢复面积增加的目标。
为此,西安市政府已制定了《西安市秦岭北麓矿山专项整治方案》,提出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做到秦岭北麓现有矿权数量只减不增。落实《方案》的难点在关闭,重点在整合。整合主体在国土部门,国土部门要做整合矿权的推动者,积极向企业宣传整合的意义。整合的形式可以采取参股、兼并、收购、联营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将传统落后矿山坚决予以取缔,着力打造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基地。
建设一座规范的现代化建筑石料矿山,可以取代关闭几十个小采石场,在数量和面积上有效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从而在更大范围保护秦岭生态环境。2014年3月,省厅在西安召开全省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场会,通过考察长安新型建材基地和户县黄柏峪现代化采石矿山,向全省推广西安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好理念、好做法、好经验。
清洁能源干热岩,分布式供暖新方式
地热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范围一般指在地壳表层以下5000米以内地层和岩石所含的热量。习惯上将土壤热源之外的地热统称为干热岩。干热岩系统的排放几乎为零,无废气和其他流体或固体废弃物,可维持对环境最低水平的影响。
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前景广阔。陕西省已将浅层地热能用电按民用价格执行,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
干热岩热能的利用是分布式供暖方式的创新之举,应当在地热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积极制定优惠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推广等方面鼓励地热能技术推广应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地热能开发有度、市场有序的良好局面,为节能减排、治污减霾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学利用旱砂资源,严格管理旱砂开采
据统计,西安城市建设近年来每年的砂子需求量达1600万吨。目前西安市场的砂子来源,一是河道砂约占55%;二是旱砂约占40%;三是少量机制砂约占5%。随着2014年未央区最后一家持有采矿许可证的旱砂场关闭,目前全市没有合法设置的旱砂场。旱砂资源合法利用受到诸多限制,难以有效开采利用,主要是在耕地保护的现实压力下,很多富含砂石的地方划为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允许开采砂石。
目前全市市场砂石来源处于非法无序开采的现状。2015年以来,西安市开展了旱砂采砂堆沙专项整顿,共发现区县各类毁田挖砂、占地堆砂案件174起,破坏或占用土地2912亩,其中耕地1403亩。虽进行了严厉查处,但此类行为屡禁不止,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解决砂石开采问题,要按照疏堵结合原则,在坚持河道砂作为供应主渠道的同时,合理设置旱砂开采点,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耕地保护、河道保护和建设保障的关系,做到“两个依法”:依法严格管理砂石开采,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
为此,市局在全市开展了旱砂资源摸排工作,周至县、户县、蓝田县和长安区共核实上报19个旱砂资源点。经过对19个旱砂资源点比对规划图进行核实,从中筛选了11个不在耕地和基本农田规划范围的旱砂资源点,可列入开采候选点。
据此规划,西安旱砂资源开采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对旱砂资源较为丰富,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耕地之列的开采点列为近期开采规划,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年限不超过1年,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编制复垦方案,缴纳复垦保证金后,依法开采。开采结束后,根据地类性质,恢复土地原貌,或通过土地整治,开发为新增耕地。
中期,对全市旱砂资源分布储量、质量做详细勘查,编制开采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套合,将砂石资源丰富、土地贫瘠或荒芜耕地的区域设置为适度开采区,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将适宜开采的地块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规划布局若干大型采砂场。同时,积极推广机制砂生产。
远期,以河道砂和机制砂为主,不再进行旱地采砂。
鉴于法律法规严格禁止占用耕地挖砂取石,且西安耕地保护压力巨大,在目前条件下难以为旱砂开采调整土地规划,因此,提出上述设想是符合实际的。除此之外,可考虑以下方式:
一、合理利用项目施工产生的砂石。分三种情况区别对待:
(1)已出让国有建设用地项目基础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砂石,按照项目单位优先原则进行砂石出让,收取资源补偿费。
(2)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河湖治理、生态工程治理、河湖开挖项目等范围内的砂石资源,可以直接出让或出售。
(3)土地整理项目中对砂石资源丰富的地块,采取捆绑招拍挂方式,做到边开采、边复垦。
二、由乡镇街办或村组向区县政府申报,选择土地规划为耕地以外的区域,经核实储量,限定开采范围、标高和时间,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严格足额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切实做好后期治理恢复工作,收益分成向当地倾斜,政府重在规范管理。
三、充分利用国有土地砂石资源。已征为国有的储备土地具有旱砂资源的,可由政府主导设立旱砂场,收益归市或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已出让的国有土地具有旱砂资源的,允许土地使用权人申请设立旱砂场,收益按一定比例上缴土地出让人(市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6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