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信息

回填砂量每天突破10万方!深圳新机场建设迎来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3-04-04   浏览次数:

回填砂量每天突破10万方!深圳新机场建设迎来新进展

 

2023年3月28日,由中交天健联合体承建的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主跑道区回填砂比计划提前两周实现全线合龙贯通,为项目后续进入地基处理和滑行道区陆域形成创造了前置作业的重要条件。该项目回填砂量连续每天突破10万方,其中跑道区设计回填中粗砂量约为386万立方米,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功能区。

图片

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是国家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工程以及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由中交天健EPC联合体负责承建。规划用海面积约285.5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约237万平方米的陆域形成与243万平方米的软基处理。项目包括外海堤、跑道区、滑行道、土面区、水面区、场区围堰、穿越道及绕行滑行道七大功能分区。其中跑道区建设全长为3650米,宽75米,设计回填中粗砂量约为386万立方米,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功能区,施工标准要求高,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包括基槽开挖、陆域回填砂和地基处理等多个环节。工程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开工,历时两年建设。

项目部总经理于建国介绍:“工程因受地理位置影响,项目需要‘多管齐下’破解砂石料供应难题,项目团队依照‘全面履约、保工期、保信誉’的工作要求,精心抓好策划,持续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案,合理调配人、材、机,并以劳动竞赛为抓手,发挥广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创造性,并积极与外部单位协调沟通,破解了砂料供应和卸货等难题。”

为确保施工顺利推进,面对临近沿江高速桥梁通航孔通航能力仅1000吨位级限制和场内水域狭窄的难题,于建国带领项目团队加大设备投入,累计组织近260艘船只进场施工,并在沿江高速桥外的有限水域内划出施工空间,增加3艘大型泵砂船同步施工,现场吹填砂连续多日突破10万立方米的施工目标,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保障了主跑道区回填砂提前实现全线合龙贯通。

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能力,为形成珠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促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有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

图片

上百艘砂船穿梭如织,在施工现场有序卸砂

“超级环保3D打印机”护航项目高质量建设

进入2023年以来,该项目团队紧紧围绕高质量做文章,不断夯实基础,筑牢底板,以推进工程进度为抓手,努力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从工艺优化到现场资源要素投入,项目团队在稳中求进、进中求稳,以“稳”的基调推动项目工艺优化和进度管理。“在项目团队的合力拼搏下,目前现场吹填砂量成功突破每天10万方,保障了回填砂施工节点,为项目高质量履约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经理刘红明介绍。

从现场看到,“敏龙”轮等场外三艘大型绞吸船已加足马力连续不断地向场内泵砂。“当前桥外已增加‘敏龙’轮等三艘大型船舶,实现场内日均吹砂量创历史纪录”,现场负责人钟威龙介绍。通过自动化、技术化升级,以更好满足现场的实际施工需要。

驻船工程师介绍,“现在‘敏龙’吹砂量最高可达到每小时2000方,在砂源充足的情况下,日均产量可达3万方。”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广深沿江高速以内,施工条件复杂。项目建设以来,团队大胆尝试,不断优化工艺,在场内精耕细作,场外借力打力,实现将跑道建设从宏伟蓝图变为施工图,从“沧海”变为“桑田”。

“敏龙”轮作为国内一艘中型非自航绞吸式挖泥船,为适应现场作业条件,广航局提出船舶技术改装的设想,技术团队将“绞刀头”改为高效环保的漏斗式“砂斗装置”。

技术改装后的“敏龙”轮“砂斗装置”,最大装砂量可达100立方米。从依靠“绞刀头”深水取材到依赖砂船喂食的“漏斗式装置”,借助管线、水流、压力实现将砂料吹填到场内指定区域,因其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模式,因此被建设者形象的比喻为“超级环保3D打印机”。

图片

“超级环保3D打印机”敏龙轮在施工

从现场了解到,当前“敏龙”轮作业已经可以实现同时消纳两条砂船约6000吨的量。“随着跑道区的全线贯通,后续滑行道区将会进一步加大吹填砂量。‘超级环保3D打印机’敏龙轮将继续开足马力,加大产能,为项目履约保驾护航。”现场船机负责人杨振华介绍。

以高质量为追求,筑牢项目高质量建设基石

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跑道区作为广航局施工的主体部分,项目团队突出技术创新,不断夯实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基础。

聚焦在质量上发力。现场砂量需求量巨大,运输进入现场的砂船,小至几百吨,大至上万吨,进场的每一船砂都要实现砂料质量检测的全覆盖。为了解决对每船深层砂料的质量问题,项目团队通过自主设计研发了一种针对船载砂料进场质量抽检用的“深层砂料取样器”的取样装置,能够实现对每一条船舶深层砂料的取样,确保每一船砂料的质量合格。

项目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专注的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现场砂料样本,取砂、样品投放、自动检测、报告打印……一系列环节井然有序。“根据现场取样的样本进行检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才可以安排验收”,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项目部主要依靠现场试验室进行进场砂料的质量检测,程序繁琐耗时较长,而且成本较高、效率低下,严重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

项目团队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小至一粒砂石、一条数据、一份报表,大至工程进度管控、现场整体部署,都需要经过严谨验证,召开专题论证会议、分析研讨会、总结会议……

数字化赋能,凝聚项目高质量建设新合力

据介绍,目前施工现场每天的砂船持续保持在150艘以上,运行航次每天超过300航次,对现场船舶调度和验收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项目团队开发应用“多维表格”,实现了多部门统一协同管理,有效降低了工程材料协同管理的工作量和差错率。通过数字化提升船舶进场前的预报、进场后的验收、验收后的卸货安排等验收效率。

砂船进场前,供货商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预报表”二维码填写船舶进场计划并自动汇总更新。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争光介绍,“结合自主开发的‘船舶动态同步管理辅助工具’,现场验收人员可便捷运用手机端实时查看船舶进场情况。”根据进场船舶进场情况安排验砂资源,现场及时将每条船舶的验收情况记录到系统中,在电脑上或移动端即可完成船舶的卸货安排,提高了操作人员船舶卸货安排的效率,实现了多部门协同管理。

砂船量方的效率和精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测量主管工程师介绍,“项目团队引入手持式激光量方设备,通过现场激光测量、室内数字建模,能够在5分钟内就完成一船砂的量方工作,且数据精确,效率大大提高。”

智能化、数字化运用为项目高质量建设赋能,有力助力了现场进度,提高了项目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凝聚项目高质量合力。

目前,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项目施工海域的主跑道区已形成陆域。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机场跑道区将会完成全面建设。届时,一条长3650米、宽77米的现代化4F级民用机场跑道将会呈现在世界面前。

图片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建成效果图

据介绍,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建成投入使用后,深圳机场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有效缓解深圳机场运能饱和的现状,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效助力。

来源:新华社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3年04月04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