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32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注打击盗采海砂等公益诉讼

发布日期:2019-10-28   浏览次数:

32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注打击盗采海砂等公益诉讼

 

据了解,32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1件关注公益诉讼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最高检第八检察厅高度重视认真办理。调查取证权保障、跨区域协作机制、探索互联网领域公益诉讼等,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印萍、方燕、邓大玉等32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1件关注公益诉讼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近日从最高检了解到,这些建议由第八检察厅三位厅领导牵头办理,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亲自审核把关,确保答复最真实情况、最权威结论、最新进展。

尤其是,江苏省首例海洋领域非法采砂公益诉讼案件的成功将有效推动海砂依法、规范、科学地开采利用。将包括海砂在内的海洋自然资源纳入保护范围,实施严格管控和强制性保护。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海域的联防联治机制,构建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人大代表提供技术支持推进科研与司法互动,最高检筹建公益诉讼检察专家咨询委员会

今年2月,最高检关于开展“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部署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印萍应邀参会。正是这次会议促成了她在全国人代会上的一份建议。

从会议提供的各省办理的典型案例中,印萍代表注意到,从2016年到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量增长了几十倍。“案件类型多了,涉及的技术问题也会更深入,办案中一定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支持。我就是技术人员,公益诉讼调查取证的工作正是技术工作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完全可以从技术角度为公益诉讼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让检察官集中精力解决法律层面的问题。”印萍代表向记者介绍着当时的想法。

在那次会议上,印萍代表专门向检察机关了解有关公益诉讼立法上的情况,以及检察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把这些内容写进了《关于科研司法互动,建立海洋环保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平台的建议》中。



 

今年5月,与检察机关的一次合作印证了她在建议中提出的想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濒临黄海,地理位置的特质让这个县级检察院承担了江苏省境内所有海域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件。在办理了一系列违法开采海砂的案件后,该院检察长张立意识到,要精准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必须要评估开采海砂带来的损害程度,确定修复标准,同时还应督促有关部门建立海砂利用战略。可是,海砂利用是非常专业的学科,技术力量的缺失导致调查取证困难重重。

此时,张立想起了今年2月在会上认识的印萍代表,就拨通了她的电话。正在国外开会的印萍接到电话后惊喜地说,“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海砂开采和利用问题是我多年的夙愿,我愿意免费为这个项目做评估,为检察机关提供技术支持。”

5月23日,印萍代表回国后没顾上休息,带着团队直奔灌南县检察院。她的团队在连云港和黄海海域进行了近3个月的调查研究,利用多波束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海底测量,对采砂造成的地形地貌的影响变化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并得出比较科学的地形地貌勘测和生态损失评估报告,为下一步刑事立案和公益诉讼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年7月,灌南县检察院办理的江苏省首例海洋领域非法采矿公益诉讼案件开庭审理。在庭审当天的公益诉讼举证环节,公益诉讼起诉人针对海砂采样方法、海底生物密度计算、参考数据的关联性等专业问题进行举证和说明,被告人表示愿意积极赔偿并参与生态修复。

据第八检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要点中,突出强调加强智慧检务和科技支撑,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创新成果与案件办理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最高检根据办案实践和工作开展的需要,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遥感卫星技术应用等领域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协作,利用好现有环境资源领域技术平台,更好地为公益诉讼提供科技支撑。

该负责人介绍说,张军检察长强调,要善于借助“外脑”促进司法办案。当前,最高检正在充实公益诉讼技术专家库,筹建公益诉讼检察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业指导。

砂石菌从最高检获悉,今年12月将举办一期“守护海洋”的公益诉讼专项业务培训,邀请海洋环境治理领域的专家为11个沿海省份的高级检察官授课,其中有印萍代表。得知此事,印萍代表表示,会结合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对国际上相关国家的海砂勘探开采经验,对公益诉讼案例尚未涉及的领域提供一些技术参考,继续推动科研与司法互动。

来源:正​义网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10月28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