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环保机制砂取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发布日期:2019-01-29   浏览次数:

环保机制砂取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建二局建筑高度不断被刷新。近日,由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承建的407米昆明春之眼商业中心项目整个副塔区的混凝土筏板浇筑全部完毕,标志着云贵高原首个突破400米的人工建筑“落地生根”。

据中国砂石协会了解,该项目部组建混凝土研发试验团队,队员们开动脑筋,使用更加环保的机制砂取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经过500余次试验,项目技术人员终于独立研发出符合需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产品,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控制了混凝土损失,实现了高性能的超高层泵送。

 

 

超难!1米厚“防护墙”拿下最“软”工地

云南“春之眼”占地面积4万平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米,由2栋超高层摩天大厦与高端商业中心组成,其中主塔77层高407米,副塔71层高308米。几天前,“春之眼”商业中心刚刚完成了整个副塔区的混凝土筏板浇筑,并迎来来自全国的30余家媒体记者和5位市民代表参观。

 

 

项目地处昆明主城中心区域,周边交通情况复杂,场地极为狭窄,场内总平布置、车辆进出及材料运输是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项目地理环境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施工场地道路宽仅4米,只满足单向通行,成国内目前最窄施工场地。更让人意外的是,施工地位于昆明软土区和地震带,好比在豆腐上插钢管,施工难度为全国之最。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在“豆腐”上挖出一个面积达3.4万平方米、23米深且不会垮塌的基坑。“由于昆明地处软土区,如果直接垂直向下挖土23米深的话,肯定会出现垮塌情况,影响周边已有建筑物、文物和盘龙江的安全。”项目总工王文渊说,参见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结构来解决问题。

 

 

通俗来讲,相当于在23米的深坑里修建1米厚的“防护墙”。这种技术能明显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最大变化速率,控制基坑变形,减小对邻近运营线路、建筑等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解决常规施工方法无法控制的苛刻变形要求和技术难题。

超险!500次试验战胜“拦路虎”

事实上,这并不是西南分公司第一次承建的超高层项目。时间回溯到2012年6月,经过一系列小超高层项目展练身手,公司承建了当时云贵高原的第一高楼——昆明西山万达广场。

项目总建筑面积71.38万平方米,由4栋高层、2栋高达317米的双塔楼组成。这是我国在高原地区修建的第一栋超300米高楼,也是公司第一次承建超300米的超高层建筑。

开工伊始便遇到了“拦路虎”。超高层建筑必须使用符合条件的高标号混凝土,但整个云南没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工期不等人,混凝土供应迫在眉睫。同时,受地理环境影响,昆明砂石原材全由大山岩石破碎出来,无法满足调配高标号要求。怎么办?项目部立即组建混凝土研发试验团队,队员们开动脑筋,决定使用更加环保的机制砂取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经过500余次试验,项目技术人员终于独立研发出符合需求的混凝土配合比产品,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控制了混凝土损失,实现了高性能的超高层泵送。

2014年,云南接连发生鲁甸、普洱等地震。项目正好位于滇池回填区软弱地基、喜马拉雅高频次地震带,在地震带建300米以上超高层,在我国尚属首例。为此,项目部自主研发了“高烈度地震区超高层结构关键施工技术”,不仅满足了双塔八度抗震设防的“底线要求”,还为我国建筑行业在地震带修建超高层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双塔稳固矗立在彩云之南,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在高烈度地震带修建300米以上摩天大楼的开山之作。

超难!新科技解密“超高”基因

科技的推层出新,不断为施工注入生命。无独有偶,公司承建的452米湖南第一高楼——长沙国金项目建设中也困难重重。施工中,该工程面临一个全国最复杂基坑,这个基坑深度达42.25米,坡度70度,周边又有3栋高层建筑以“凸”字型嵌入,其施工难度相当于在“蚂蚁身上做手术”。

“夹缝”中施工展现了二局“铁军”开拓创新的个性。经过多次反复论证,最后项目创新地采用“深大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进行分段施工:在土方开挖及支护时,预留既有建筑旁边的土台,先施工地下室中心岛;待地下室中心岛施工至正负零时,采用首层楼板对顶支撑的方法,在既有建筑与地下室中心岛之间搭起一座“支架”,再将支架下方的土台挖去。这种“由上而下”的方法,既不影响建筑安全,又能解决场地部署难题,还能有效化解传统方案对三栋既有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这个由项目独创的“深大基坑逆顺作法相结合施工”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断升级的技术,让项目屡屡收获佳绩。通过优化13项创新技术,项目获得了4549万元的效益。T1、T2塔楼钢结构工程也凭借“带巨型铸钢节点超高层加强层钢桁架安装技术”等国际领先科技成果,双双斩获第十二届“中国钢结构金奖”。

十余年,西南分公司在不断挑战中“建”证了二局的新高度。目前,公司已获得超高层国家知识产权33项,完成重要科技奖项及论文100余项,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政府、企业观摩团近1000批次,为二局超高层建筑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1月29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