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拟2020年正式通航

发布日期:2017-09-08   浏览次数:

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拟2020年正式通航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京杭大运河,不但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未来,北京将对大运河相关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文物列出清单,分类分级保护,并把疏解整治与文化保护传承结合起来,确定修复提升的内涵标准,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产业带。

9月6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目前已经成立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正在研究编制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其中,保护建设规划、五年行动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按照规划,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2020年正式通航。

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将聚焦修缮文物、挖掘内涵、整治环境、提升品质等重点方面,按照遗产保护、环境整治、水系治理、文脉挖掘、文化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等类别,列出未来五年任务项目清单,为制定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提供支撑。





 

积水潭(今什刹海) 曾是元代运河的终点码头,南来的商船聚泊在这里,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车水马龙,酒肆茶棚、商贾戏班云集。



 

永通桥——北京四大名桥之一,因距通县城西八里,俗称“八里桥”。石桥的前身是座木桥,明英宗正统十一年改建为石桥,英宗赐名“永通桥”。



 

张家湾——运河水运的终点,重要的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城池被毁,现在的张家湾城,只是原南门东侧的100米的城墙,是照原样修复的。



 

玉河故道——位于什刹海东的万宁桥到地安门东大街路北之间。2007年,玉河河道恢复工程正式立项。2013年,玉河万宁桥至东皇城根段重见天日。



 

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 又名昆明湖,元代为供应京都漕运所需。清代乾隆年间凿深扩充,湖面面积比明代时扩大两倍,自此改名为昆明湖。

北京市将对大运河相关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文物列出清单,分类分级保护,并把疏解整治与文化保护传承结合起来,确定修复提升的内涵标准,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产业带。

近日,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举行第一次会议,对工作提出上述要求。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组正在研究编制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其中,保护建设规划、五年行动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开列文化遗存与文物清单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成立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由市发改委和市文物局牵头,建设组成员单位包括市规划国土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等26个部门和东城、西城、通州等7个区。

8月18日,北京市召开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七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即七组之一。一周后的8月25日,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次会议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保护好,就是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更高的标准梳理大运河北京段历史文脉。对大运河相关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文物列出清单,再按照科学分类、专业分级的要求做好保护工作。

传承好,就是要从流动的文化的高度、角度去看待大运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文化保护传承与疏解整治结合起来,全程整理大运河的水系生态环境,确定整治修复提升的内涵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文明的发展、延续和传颂。

利用好,就是要通过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产业带,充分发挥大运河在文物保护、文明传承、环境保护、和谐宜居,旅游休闲、协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年底推出保护建设五年规划

对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的任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包括:研究编制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年度折子工程。

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将聚焦修缮文物、挖掘内涵、整治环境、提升品质等重点方面,按照遗产保护、环境整治、水系治理、文脉挖掘、文化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等类别,列出未来五年任务项目清单,为制定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提供支撑。

据了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成员单位不定期报送主责工作进展,并于每年底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安排。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有哪些成员?

组长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和市文物局

成员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物局、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旅游委、市文化局、市国资委、市文资办、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统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城管执法局、市地方志办、市公园管理中心、市文联、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市社科院26个部门和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通州区、昌平区、顺义区7个区。

大运河主要历史遗存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贯通五大水系,流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2013年5月,大运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注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经南长河(今昆玉河北段与长河),引入积水潭(今什刹海),经玉河(故道)、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河道,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顺义七个区。目前,北京市梳理确认了北京段40处物质文化遗产和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通惠河通州段、西城区澄清上闸和东城区澄清中闸4个遗产点列为世界遗产点段。另外,还有78项文化遗存具有一定文保价值。

燃灯佛舍利塔 通州八景之一,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畔,创建于北周,多次复建重建。据《通州志》载,此塔天宫中藏有数十粒小米般大橙红晶莹之舍利与一颗佛牙。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9月08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