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我与砂石” | 刘文田:砂石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1-11-06   浏览次数:

“我与砂石” | 刘文田:砂石的故事

 

编者按:2021年3月,为全面总结中国砂石行业40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记载协会40年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历程,展望新时代协会不忘初心、追求卓越的光辉愿景,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中国砂石协会协会秘书处面向各会员及有关单位发布了《关于征集“我与砂石”征文活动的通知》(点击查看原文),开展征文活动。

《通知》一经发布,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广大砂石从业者纷纷踊跃投稿,近期,中国砂石协会将筛选出部分优秀稿件在微信平台发布,以飨读者。

今日为大家推出的是国家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刘文田投稿的《砂石的故事》一文。本文以讲述了作者几十载悠悠岁月中,家乡关于与砂石的故事。

砂石的故事

国家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 刘文田

砂石虽然貌不惊人特别平凡,可是因其良好的硬度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常常作为优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原料而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公路、铁路、工程等方面。它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受到大家的喜欢。提起砂石,我还对他比较另眼高看,因为它还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当时我家生活特别困窘,为了谋生,小小年纪的我便当了采集砂石的工人。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让我饱尝了艰辛。那时贪得无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连砂石也不放过,进行疯狂的掠夺,硬逼着中国人顶酷暑冒严寒为他们汗流浃背地干活,因此中国人很窝火,很愤怒。尽管每天拼命地干活,可是到头来,还是饥寒交迫。那时不知道什么叫“革命”,只是用破坏行动来反抗。那时日军在我们家乡设置一个小运输站,时常有日本军需品在此集散。我们家乡的几个进步骨干,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放火烧毁了一批日伪军需品。气急败坏的鬼子兵,开始向家乡的老百姓反攻倒算。日本军队惨绝人寰地进行屠杀血洗,让人义愤不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即久,其发愈速。有骨气的中国人是不会被日本强盗的暴行吓倒的。几日后,义愤填膺的我们几个青年,一改往日老实巴交的情态而不顾危险,秘密制造了一些土枪土炮,找机会伏击过往的小股日伪军队。由于武器装备上敌我对比悬殊,有的抗日志士不幸牺牲了。可是,在我们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鼓舞下,当地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抗日锋火愈燃愈旺。从此家乡中的抗日活动遍地开花,抗日浪潮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抗日风潮锐不可挡。

由于旷工生活艰难,所以心中不满。有组织有计划的反抗怒火,终于在一个远方来的王先生的帮助开导下点燃。这位王先生是个小学教员。他走家串户,了解旷工疾苦;他告诉大家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在他的启蒙教育下,工人们的胸怀立马豁然开朗,激奋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那-天我正在院子里干活,忽闻远处传来嘈杂声。遁声望去,只见一群“保安队员”正在追捕一个人。定睛细瞧,那人正是王先生。我见状毫不犹豫地低声招手呐喊,并且机智地把王老师藏匿起来。以后王先生一边在我家养伤,一边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在他的启发教育下,我更加懂得了作人的真谛,坚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理念和“顶天立地扬正气,不负男儿七尺躯”、“大丈夫当雄飞,不甘雌伏”的精神。不仅我有抗日救国的意识,就是普通的贫民百姓也有自发的反抗意识。

当时我们家居住的小院,那里五行八作杂处,三教九流汇聚。每天人们一上工干活,院里便冷冷清清。那一天却例外,丁老大与丁老二为了准备越冬的柴草,正在院里卸草码草垛。突然院外传来一阵吵闹声。站在高高草垛上的丁老二隔着板障子,看到一个衣裳破旧神色慌张的中年人向院里跑来,后面追赶着一群宪补与警察。丁氏哥俩心里早已明白了八九分。于是,一边哑着嗓子冲着那个中年人喊,一边招手。走投无路的来人不加思索地跑来,按照丁老大的指挥钻进了草垛。丁老大一边往来人身上盖草,一边向丁老二嘀咕了几句。丁老二听后,藏起草钗子,便向另一侧的板障子跑去。待到追捕的宪兵、警察进院发现他的一瞬间,丁老二便故意大声“嘿”地一声翻身跳过去,往小巷深处跑去。来追捕的人见状便一窝蜂地冲向板障子。可是,其中一个穿便衣的朝鲜人模样的人似乎比较狡诈,盯着草垛子审视起来。正当他狐疑地靠近草垛子时,在一旁纳鞋底的邢胖嫂喊起来了:“那人不是刚刚翻墙跑了吗?你还站在那发什么楞?再不追就……”便衣一听也翻过板障追去了。

为了防备万一,邢胖嫂与丁老大商量说,藏在草堆里也不是个办法。万一警察抓不到人再回来搜,可就麻烦了。如果让来人走,那他的模样一定会引起警察怀疑。正在为难时,一扇门吱呀开了。“快,先把他藏在我家里,然后……”原来是杨梅,外号“黑玫瑰”。由于她是暗娼,所以,院里人几乎都不愿意搭理她。没想到,在这“掯劲”节骨眼上,她竟然做出惊人之举。真是“可尊敬的妓女。”不一会,身穿旗袍,打着花洋伞,花枝招展的杨梅,手挽着身着长袍,头戴墨镜,足蹬尖头皮鞋的阔佬大摇大摆地走出院门。此时此刻大家才猛然想起,原来她的丈夫也曾是个砂石工人,只因累死她才落到如此境遇,因此,打那时起大家才对她有了重新认识,对她的在民族大义面前的壮举由衷地赞佩而充满了敬意。

岁月悠悠几十载过去,家乡关于与砂石的故事的记忆,永远不能忘记!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1年11月0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