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重磅+深度!基建用砂保供稳价一线调研

发布日期:2021-07-15   浏览次数:

重磅+深度!基建用砂保供稳价一线调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国家十部门和十五部门相继发布《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砂石行业“热度”急速上升,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金融机构认为的“香饽饽”,那么,当前我国砂石行业的基本情况如何?近年来出现的“一砂难求”情况有没有得到缓解?砂石供给能不能满足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近日,《经济日报》和《中国建材报》到中国砂石协会和有关会员单位,以及相关企业现场考察,进行深度探寻、揭示!原文如下:

基建用砂保供稳价一线调研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 中国建材报记者  吴跃  蒙华  张运科  王琰田  阎友华

上篇

区域性供给各异 各地价格表现不一

看似不起眼的砂石,这几年在建筑建设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混凝土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建项目的纷纷开工,加之环保力度持续加大,砂石矿山、湖泊、河流开采受限,导致部分地区市场砂石供应持续紧张,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图片

2021年6月15日,经济日报、中国建材报到中国砂石协会调研砂石行业运行状况

据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介绍,砂石价格的上涨,可以追溯到2017年前后。受环保整治影响,导致砂石资源紧张,到2018年,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出现了缺口。从2019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砂石骨料供给相继告急,“一-砂难求”成为常态。

2020年一季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工程项目复工复产延后,南北方建筑项目工程进度不断拉开差距,砂石价格理性回归。但南方碎石和机制砂价格普遍高于北方,其中高价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本地砂石资源较少,但市场需求旺盛,旺季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上涨明显。

一直到今年年初,在珠三角地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价格最高超过了600元,不论天然砂,还是机制砂的价格都居全国之首。

今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两个多月期间,长江流域砂石价格出现超平均水平的大幅度上涨,据统计,长江下游砂石骨料消费地砂石价格在两个月内最多上涨超20%,部分规格上涨接近30%。

进口方面,从海关数据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天然砂和卵石流入,增加了砂石供应。但相对于每年200亿吨的建设用砂石需求量,进口砂石占砂石总量的比重较小,且重点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只对当地市场造成了一些影响,整体来看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砂石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促进砂石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引领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伴随着政策的逐渐落地、物流的及时跟进,加之雨季到来引起需求逐渐放缓,全国砂石价格也开始震荡下行。

目前砂石市场现状如何?记者分别对湖北、山东、甘肃等地的砂石市场供应情况进行调研。

甘肃

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基本平稳

相比全国砂石市场,甘肃的砂石市场2017年省内砂石市场价格有过一轮上涨,此后的3年内甘肃兰州及周边市场砂石价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

《中国建材报》驻甘肃记者近日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截至目前,甘肃全省已探明砂石矿资源量约24.5亿立方米。从资源特点来看,甘肃境内砂石矿资源分布不均,可采河砂资源少。

从产能和市场供给情况看,甘肃全省现有砂石料企业已形成产能11288万立方米(该产能为证载产能,实际产能要高于该统计数据),其中年生产加工100万立方米以上的产能2238万立方米,占总产能的19.83%。在建、拟建的年生产加工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新增产能约2006万立方米,全部建成投产后全省砂石料产能将达到13294万立方米,从当前情况来看,供需基本平衡,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从砂石企业的整体状况分析来看,中小型矿山生产供应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规模型以上矿山企业总产能仅2238万立方米。

从价格情况看,目前,环兰地区价格相对较低,河西、陇东等地价格稍高。兰州市及周边市场碎石、水洗砂、毛石每立方米均在50元左右;精品机制砂价格在每立方米100元左右。庆阳、平凉地区建筑黄砂出厂价在每吨49元以上;红砂在每吨41元以上。

图片

图为甘肃平凉砂石骨料企业现代化生产线

兰州祁连山商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向卿和负责供销的处长王泉介绍,近3年内,兰州市场砂石料供应充足,价格平稳。2021年上半年,由于建筑市场需求减少,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产能发挥率仅20%至28%之间,且货款拖欠严重,受其影响,砂石料用量也在下降,砂石料行业无序竞争,垫资情况比较严重。

记者还走访了正在建设的兰州雅戈尔马滩商住小区项目工地,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2021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钢材、铜、铝、玻璃、管材、阀门、电缆类建筑材料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均出现不同程度较大涨幅。由于成本超出预算较多,造成兰州部分建筑项目资金紧张,不得不停建或缓建。但是砂石等材料由于区域性结构性过剩,竞争激烈,价格处于平稳状态,对建筑市场没有影响。

湖北

需求长期旺盛 当前价格有涨有跌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5月份湖北市场天然砂、机制砂、碎石、混凝土价格,砂石价格有涨有跌。

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天然砂(中粗砂)、机制砂均价分别为151.43元/吨、94.72元/吨,环比分别上涨1.12%和0.52%;同比分别上涨6.38%和下跌10.51%。具体价格走势情况如下图:

《中国建材报》驻湖北记者就砂石供应问题采访了位于武汉、黄石、荆门等地的混凝土企业,各区域的情况也略有不同。

“目前区域砂石骨料行业市场以小采矿点为主,骨料企业集中度比较低,随着国家对行业监管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加强,大量粗放型的小矿企业被关停,然而,砂石需求量却在逐年上涨,因此造成供需失衡,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进而致使砂石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处于武汉的武汉云峰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砂石紧张,价格飞涨,货源难寻,质量难以保障,给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困难。公司只能尽量多找寻资源,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议价,保证生产供应顺利。

“娲石砂石骨料主要有黄石阳新、武汉阳逻两个生产基地,由阳新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石料,1.2石子74元/吨,瓜米石69元/吨,机制砂86元/吨,能满足公司生产。”娲石水泥集团武汉娲石商砼有限公司、阳新娲石商砼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江沙采购较困难,现采购价83元至90元,价格较高,石料可满足公司生产。

记者又采访了位于湖北荆门的两家企业负责人,了解到目前该地区砂石骨料也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求。湖北腾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采购来源为冷水镇紫岗矿业、东宝区交旅马鞍建材等,价格在50元至60元/吨,目前勉强可以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

“砂石骨料采购来源于本地,其中机制砂76元/吨,碎石51元/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荆门有几处矿山基地,砂、石资源丰富,能满足市场需求。”荆门市飞图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图片

(来源:湖北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广东

资源保障能力提高 价格逐渐趋稳

近年来,广东省建筑石料需求持续旺盛,价格不断上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

很多砂石场在“环保风暴”中陆续被关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让砂石愈加紧俏,价格“涨得离谱”。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广东省的采石场数量为1057家,到2019年年底,广东省还在生产的建筑碎石场仅剩392家,矿山数量呈断崖式下跌。而在广州,珠江口原有的5个合法采砂点已关停4个,48个洗砂场关停了41个,139个砂石堆场码头关停了111个。

砂石涨价已经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10月29日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建筑石料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省自然资源厅对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采石场布局作合理优化配置,合理投放机制砂石所需原材料的采矿权,做好源头保障;要求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各地分类推进砂石料生产、堆放场环保整治问题,避免因环保“一刀切”导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广东省明确,维持全省采石场数量1150个的总量控制指标不变,优化各地采石场指标配置;明确全省年产建筑碎石类建筑石料30000万立方米(实方)产能任务;在广州、珠海、韶关、河源、惠州、江门、阳江、肇庆、清远、云浮等市要重点建设若干储量规模1亿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建筑石料生产基地;同步规划机制砂产能等五点要求。

同时,广东省还提出强化出让计划实施、推行“净矿”出让、支持已有采石场剩余和毗邻资源再利用、引入“资产包”处置方式、探索“矿地统筹、先矿后地”的开发模式、鼓励资源综合利用、鼓励现有采石场提高产能和及时复产、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和执法罚没砂石土管理、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九项提高建筑石料资源保障能力的措施。

自2020年12月1日起实施的《通知》效果在半年之后成效初显。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据资料显示,6月中旬,广东中山、清远、惠州、肇庆价格已经趋于平稳。

广州市泰和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远发近日在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砂石骨料市场价格,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开始有了变动,但真正变化最大的是2018年。

2018年春节后,当时是淡季,每立方米的价格是30元至40元(每立方米大概是1.45吨),但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工,当地砂石价格不断上涨,到2018年年底,每立方米砂石的市场价格已经到了400元,年初和年底的价格,相差10倍以上。当时市场上主要是河砂和一部分海砂,机制砂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当年,企业也一度存在找不到砂源的情况,市场上出现了多家企业抢砂的情况,但在多方努力下,基本没有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

2019年之后,随着当地市场机制砂石逐渐增多,砂石供应紧张问题逐渐缓解,砂石市场价格缓慢下降。目前,广州砂石市场价格已经趋于平稳状态,以机制砂石为主,每吨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50元左右,偶有上下几元的浮动;广州砂石市场工程开挖的地砂做补充(每吨125元)。机制砂石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配方经过调整后,与以前河砂做原料的混凝土质量一样,工程质量完全能得到保障。

目前,广州市场水洗砂(海砂)基本已没有。主要是水洗砂的价格较高,每吨170元至180元,甚至还要高。而且,水洗砂中细小的海螺等杂物非常不好处理,这些物质将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混凝土企业已不再使用海砂砂源。

未来广东省内各市采石场个数及砂石、机制砂产能分解表

图片

(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

砂石产业迅速兴起 存在产能额过剩隐患

图片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传统建材大省。同全国的情况类似,山东近年来也是因为天然河砂资源枯竭、限制开采,以及国家加大对矿山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监管而关闭矿山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建筑用砂石这样一个传统老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传统的天然河砂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是机制砂石的快速兴起;另一方面,机制砂石作为一种老产品,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新产业,但同时又与我国许多产业一样,很快便暴露出现产能过剩、行业散乱、标准不全、亟需规范引导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各地迅速成立省、市砂石行业协会,即可说明问题。2021年1月30日,山东省砂石协会在济南成立,在全国已不算很早。

6月7日,《中国建材报》驻山东记者来到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采访了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砂石协会秘书长宋玮。宋玮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拥有机制砂石企业4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全省机制砂石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枣庄市(117家)、济宁市(81家)、日照市(63家)、临沂市(40家)。以上4市机制砂石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0%左右,产能占全省的75%左右。

“目前山东省砂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宋玮说,山东省砂石总需求6亿吨左右,总产能在7亿吨左右,其中近1亿吨销往山东省周边市场安徽、河南、江苏、河北等地,也有部分通过水路运输销往上海、浙江等市场。2019年,全省机制砂石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60亿元,利税总额约15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砂石产量1.56亿吨,实现销售收入124.8亿元,利税34.5亿元。

截至2021年4月底,山东省重点监测的24家机制砂石规上企业累计产量659.97万吨,销量509.14万吨,平均出厂价格约为58.89元/吨;其中,4月累计产量236.90万吨,销量195.35万吨,平均出厂价格约为55.20元/吨。

山东省规模以上机制砂石企业70%以上采用了生产效率高、生态环保达标的全封闭、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其中,有11家机制砂石企业,19个矿区被认定为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矿区。

而近20年来,我国国内市场基本建设项目、房地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急剧增多,导致天然河砂资源迅速枯竭。加之随之而来的国家限制采挖河砂,市场上天然河砂迅速短缺。这也导致盗采、盗挖天然河砂事件不断,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海砂、劣质的麻刚砂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山东市场上天然河砂出现短缺大约开始于10年前,人工机械制砂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壮大,行业内外投资砂石产业的热度迅速升温。10年前一些有矿山资源的水泥企业就响应行业号召,开始以延伸产业链的名义进军砂石业。比如中国联合水泥提出了“一体化发展”,即包含上游砂石产业,目前中联水泥在山东境内水泥企业较多,其一部分有矿山的熟料企业已具备了生产砂石产品的能力。近几年还可以看到社会上源源不断地投资砂石骨料业的各路人马。

记者6月14日采访了济南一家著名的商混企业。这家商混企业于10多年前在自己的混凝土生产现场加工机制砂,原料是外购的石子,产品主要供自己使用。几年前因为环保方面的原因,停止自产,目前这家商混公司的砂石全部为外购机制砂石。2021年该公司外购砂石运到现场的价格是120元/吨左右。(而生产厂家的出厂价格是90元/吨左右、含税,2019年的价格为80元/吨、2020年价格为75元/吨)。其生产的混凝土除了一些普通用户和工程外,还供应济南市场上的隧道交通等大型重点工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1个月,山东砂石价格比较平稳,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可能会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隐患。首先,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山东省机制砂石企业目前年产能10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只占到20%,70%至80%的企业是中小微企业;年产机制砂石10万吨至30万吨的小微企业占40%,年产30万吨至50万吨的小型企业占35%左右,导致机制砂石生产企业整体呈现“小、散、乱”现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

其次,产能过剩问题也十分堪忧。近年来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因素影响,全省部分矿山关停,据初步调查,2016年全省矿山数量2034个,2018年为1482个,两年间减少了552个,减幅30%左右。随着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机制砂石需求量加大,又加之部分河沙禁采,导致机制砂石价格上涨,全省各地区相继争相上马机制砂石项目。在全省机制砂石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下,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还有100多家在建和拟建的机制砂石企业,产能约1.8亿吨,其中不乏大型国企、央企的身影,势头强劲。机制砂石产业缺乏总量控制和政府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存在产能过剩隐患。

再次,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山东省各类机制砂石产品及应用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产品难以追溯。在机制砂石混凝土配制、现场施工管理等领域仍未形成相关技术规程,省内80%的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尚未设置实验室和具备要求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条件,缺乏合格的质检(检验)人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和追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中篇

多重因素叠加 砂石供需关系短期失衡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砂石行业依然延续着“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随着近期一批大型国企及水泥企业的“加盟”,砂石行业热度不减。尽管价格略有动荡,但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对该领域的信心,一大批新设立的砂石采矿权均以高价成功出让。据统计,2020年全国砂石消费量为178.26亿吨,同比增长1.39%。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之下,砂石骨料市场消费需求仍然保持在正增长区间,既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基础建设体量,也受益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推动。

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离不开供需规律,砂石也一样。一边是我国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是天然砂石存量逐年递减,供需矛盾就像原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和环保政策趋严逐渐凸显。同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砂石资源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矛盾,造成了区域性供需短期失衡。自2017年以来,全国砂石市场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砂石价格持续上涨,并在高位“震荡”,局部地区砂石短缺蔓延至我国主要经济区,砂石高价、短缺成为行业普遍现状。

新老基建共同发力

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图片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中泰证券研究所)

在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用量最大、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材料就是砂石。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1吨钢材,需要6吨水泥、36吨砂石骨料;每千米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用量为5.46万吨,每千米高铁砂石骨料用量平均为7万吨,建筑每平方米砂石骨料用量近1吨。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也有所增长。目前,国内总体砂石供求关系表现为供不应求,特别是基建用砂尤为明显。

近期,多部委加快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地方也积极通过重大项目发挥牵引带动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湖北、浙江、安徽等20余个省区市出台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5年5G建设目标,加速推进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在多重政策红利催化下,“十四五”时期“新基建”相关投资有望超过10万亿元。可以看到,“新基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砂石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期。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于日前印发《关于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将保障性安居工程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约422亿元以投资补助方式切块下达,用于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此前的2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2021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96.93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安排194.98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01.95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地方来看,各省市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发力,也为砂石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二季度末,多地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日渐提速,湖南等多地区陆续有数千亿级规模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不少地区还发布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施工图,数万亿元交通基建项目将上马。成渝都市圈和上海、海南、浙江等多地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施工图陆续出炉,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热度不减,机场等枢纽投资力度也将加大。日前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此外,广西明确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一张网”,力争完成“十四五”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5万亿元目标任务;浙江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实施2万亿元综合交通投资,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全国各地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对砂石等建筑材料的旺盛需求短期内不会“降温”。那么从供应端来看,又有哪些因素助推了部分地区砂石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走高?

河道采砂“严上加严”

海砂淡化任重道远

目前,建筑用砂主要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在混凝土中起到调节比例、填充粗骨料空隙的作用。天然砂指的是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主要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多年来,河砂长期用于建筑、混凝土、胶凝材料、筑路材料、人造大理石、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材料(即水泥标准砂)等领域。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加快,传统的天然河道采砂已造成砂石资源枯竭、水源污染、引发河堤安全等各种资源、生态和社会问题。而不合理的河道采砂行为会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及繁衍环境,造成附近水域水质污染,破坏水面景观,甚至可能影响河道堤防工程的防洪功能和涉河建筑物安全。

以自然资源丰富的广东省为例,全境共有大小河流1343条,各河流累计长度超过2.5万多公里,其中,珠江为中国南方的最大河流,支流众多,水量丰沛。河砂资源相对丰富,以往天然砂石供应比较稳定。但是,近年来全省多个地方开始对流域内主要河流干流与重要支流采取河砂禁采、限采政策,遏制过度开采,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行为。有关资料显示,广东省2017年的采石场数量为1057家,到2019年年底,广东省还在生产的建筑碎石场仅剩392家。广州珠江口原有的5个合法采砂点已关停4个,48个洗砂场关停了41个,139个砂石堆场码头关停了111个。可以说,得以保留并维持运行的河砂采集场地屈指可数。

图片

图片

与河砂相比,海砂资源储备丰富,似乎是作为替代品的不二之选。目前,绝大部分海砂用于填海工程,如果在建筑领域应用海砂,必须要对其进行淡化脱氯处理,如果氯离子含量超标,时间长会直接影响建筑内的钢筋受到氯离子的腐蚀,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建筑物的安全。当前,海砂淡化的推广面临固体废物、废水排放、海域航道清淤砂的处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标准体系和扶持政策也有待完善。

2019年,全国海砂开采量约4.5亿多吨,产值约360亿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各地建筑用砂需求量居高不下,且近年来内河与长江一带的河砂开采量急剧下降,而海砂开采利润相对较高、海洋作业管控难度大,导致本要被禁止的沿海海砂产业进退两难。如此一来,寻找传统砂石的替代资源,加强国内砂石储备就变得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事实上,为解决“一砂难求”的窘况,国家近年来已经开始着手大力推广机制砂。

矿山开采“青黄不接”

机制砂石潜力可期

机制砂主要为机制山砂,其生产企业分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有石头的地方就可以生产机制砂。机制砂的母岩(生产原料)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玄武岩、片麻岩等,主要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母岩一致。例如,花岗岩机制砂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和硅铝酸盐;石灰岩机制砂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机制砂矿物及化学成分稳定,基本不含有机物。相比之下,天然山砂的成分复杂、有机杂质较多且含泥量较大。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矿山资源的管理,受到来自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影响,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石灰石矿山的管控、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对自然保护区的优化调整。部分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对砂石矿山开采的管理采用了“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只关旧矿,不批新矿。记者了解到,即使是证照齐全正规运营的矿山,每逢空气质量出现预警管控等特殊时期,有关部门都会在第一时间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由对露天矿山拉闸限电、停产停工。部分地区砂石矿山每年实际生产天数只能维持在200天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砂石供需矛盾。《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一些地方对砂石基础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行业整治工作简单粗放,没有统筹好“堵后门” 和“开前门”的关系,企业数量产量明显减少,造成区域性供需短期失衡,价格大幅上涨,低质砂石进入市场较难,增加基建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成本的同时,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并带来质量安全隐患,亟需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并要求纠正没有法律依据实施长期全年禁采的“一刀切”做法,推动机制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部也多次强调,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对所有企业采取“一刀切”关停的管控方式。

我国砂石矿山具有分布范围广、采选工艺简单、设计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和运输半径短的特点。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步关闭了部分落后的小型砂石矿山,开始统筹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型机制砂生产线。据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介绍,我国新建砂石矿山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最短也需要一年。也就是说,各地新建的生产线需要1至2年才能释放产能,这期间为空档期,老的淘汰的产能没有被新产能补上,市场表现为砂石紧缺。

图片

图为已淘汰的甘肃兰州榆中县境内一家老旧砂石矿山生产线。张占奇 提供

我国于2018年6月正式发布了煤炭、黄金、砂石等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对绿色矿山建设“六大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方也根据“九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发布了本省的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如安徽、河南等。创建绿色矿山可以有效地解决环保空间的约束问题,同时与国家政策相适应,保证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国内砂石矿山中,规模中小型的砂石矿山居多,可借鉴的绿色矿山建设经验较少。砂石矿山一般为露天开采,对环境影响比较显性,大面积的表层剥离容易给人留下“满目疮痍”的负面印象。由于砂石矿产的特殊性,在穿孔、爆破、采装、运输、破碎和加工等过程都有产尘点并伴有较大噪声,成为影响矿区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场地限制,小型砂石矿山存在物料随意堆放的现象,造成矿区整洁度整体较低。也有观点认为,砂石开采与加工都是物理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性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严重。如果规划科学合理,开采依法规范,并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开采后的矿山生态环境很容易修复,甚至可以恢复成建设用地或基本农田。通过矿区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中的措施,基本可实现粉尘、废水和固废的减排。砂石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尽早创建绿色矿山成为砂石矿山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政策的逐渐完善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砂石行业的发展进入“机会和挑战”并存时期,砂石矿山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规化、规模化、绿色化。2019年11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形成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十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合理控制河湖砂开采,逐步提升机制砂石等替代砂源利用比例;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四部门出台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更是将机制砂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胡幼奕表示,随着各地机制砂石产能的逐步释放,砂石的市场供需基本上就能保持平衡。在业内各方的努力下,区域供需平衡、价格合理、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砂石产业体系也将逐步建立,砂石市场的稳定供应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将为“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下篇

多管齐下,砂石供应紧张问题逐渐趋缓

近年来,受环境整治等因素影响,我国砂石市场出现供需紧张。

面对这种局面,有关部门和地方高度重视,多管齐下,一方面联手行业协会企业展开市场调研,相继出台文件政策,力促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鼓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和现代化机制砂石生产线,对尾矿、建筑垃圾、洞渣、地砂等循环再利用,以保障砂石市场供应。目前,我国基础建设用砂供应紧张问题已得到逐步缓解,市场呈现平稳态势。

密集出台政策

力保市场供应

作为工程建设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砂石市场近几年的价格波动和市场供需紧张问题,引发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19年11月,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年来,关于河道采砂、绿色矿山建设、智能制造、海砂开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公转铁”“公转水”等相关文件也都陆续发布,为稳定砂石市场供应,保持价格总体平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和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并为我国砂石行业指明了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

为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平抑砂石价格,稳定市场供应,各地也展开相关调研,多部门联动的相关具体政策出台,很多省份和区域都是“一把手”亲自抓砂石,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砂石供需紧张问题,《甘肃省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砂石绿色开采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当地砂石产业发展重点,有效稳定了当地砂石市场。目前,甘肃已经建成投产甘肃众启合矿业公司、甘肃建投矿业公司、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规范化运营的优质砂石企业,在促进行业发展和规范当地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也是传统产品应用建材大省。山东市场天然河砂的短缺,在七八年前就已出现。在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机制砂石蓬勃发展。目前山东省砂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总产能约7亿吨。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拥有机制砂石企业4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规模以上机制砂石企业70%以上采用了生产效率高、生态环保达标的全封闭、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其中,有11家机制砂石企业、19个矿区被认定为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矿区。

而广州市政府从2018年下半年就关注到当地砂石供需紧张问题,为此,市委书记张硕辅亲自主抓,相关部门开展砂石资源调研,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机制砂石,并组建国有大型机制砂石公司。2019年后,当地砂石供应紧张问题逐渐缓解,市场价格缓慢下降,目前已趋于平稳,混凝土企业砂石采购较为顺畅。

机制砂

已成主力砂源

机制砂石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在我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是近几年的事情。天然砂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日益增强、建设工程需求持续增加,机制砂石正逐渐替代天然砂石弥补市场需求。目前,机制砂石已占建设用砂石的70%左右。而且,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和“新基建”的提速发力,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制砂石势在必行。

图片

图为上海山美股份承建的东方希望楼式机制砂项目。

作为绿色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完整解决方案专家的上海山美股份认为,缓解天然砂供应紧张,机制砂大有可为。合格的机制砂优于天然砂,取代天然砂没有任何问题。针对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上海山美股份围绕绿色矿山资源整合、大型成套化、服务终身化、低能耗高效率等行业发展趋势,推出了EPCO模式绿色砂石骨料生产解决方案,通过建设运营一体化来实现骨料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企业开发的高效智能环保型楼站式机制砂生产系统,生产的精品机制砂符合国家标准II区中砂级配要求,不仅能满足混凝土用砂标准,并已达到级配要求更苛刻的预拌砂浆用砂标准。目前,上海山美股份已与拉法基豪瑞集团、嘉能可斯特拉塔、中材国际、中国建材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成功合作,成为国内外大型建材、水泥等企业的连续供应商。

图片

图片

2021年6月28日,《砂石大讲堂》——走进矿山第一站公益活动在河南省鹤壁市举行,同期举办淇县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二道庄项目达产庆典、实验室授牌仪式。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源矿业)是当地重点打造的绿色、环保、智慧大型砂石骨料矿山新标杆。公司秉持“以矿山开采为源头,积极探索下游产品,将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致力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综合型建材企业”的经营理念,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恒源矿业已通过市场化方式竞得矿产资源约4.6亿吨,拥有淇县田沟、淇县二道庄、淇滨区洪峪、老城区花岭、鹤山区王马庄共5个砂石骨料生产项目,绿色矿山建设覆盖鹤壁市一县三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年生产加工能力将达到2400万吨。”恒源矿业董事长刘志磊在6月28日举行的公司二道庄项目达产庆典现场向记者介绍说。

6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章丘与淄博周村交界处的新投产的机制砂石企业——山东济钢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是目前山东境内最大规模的砂石生产企业,机制砂石年产能1000万吨。据公司副总经理靳玉启介绍,这是2017年原济南钢铁集团公司钢铁主业全线停产、转型后,济钢新投资的一个新兴产业。公司生产规模大、生产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距离矿山较近,拥有自备矿山,采用了900余米的全封闭皮带输送方式。企业投产数月来,已是济南砂石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厂家,项目主要包括济莱城际高铁、高速公路、大西环高速等重点工程。

在机制砂石的推广应用中,也有部分施工单位对此类砂石产品提出质疑。对于机制砂石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表示,当前我国完全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机制砂石。但是合格的高质量的机制砂石价格高,有的建设工程因成本原因没有采用合格机制砂石,才导致市场上出现了“机制砂石质量不好”的声音。他建议行业企业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机制砂石。现阶段,全行业要用新理念、新内涵、新方式赋予砂石行业新动能和新活力,共同推动砂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

资源综合利用制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砂石行业大力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道路等工程施工洞渣地砂、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出来的砂石骨料,成为当前砂石市场的有效补充。

图片

图为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厂区。

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源环保)本部综合生产体目前是国内首家各种手续齐全的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的环保科技型新厂区。该公司围绕“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山体与矿洞渣处理、固废处理、矿山修复、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等环保产业定位,按照“本部经济、外延经济、拓展经济”布局,制定“稳定本部运营、快施外延站点、拓展环保领域”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建筑垃圾“一体化实施+集成化应用”处置及再利用模式,积极探索并开发环保领域相关市场,快速形成了以建筑垃圾为基础的固废处置及资源化、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等综合环保产业板块,生产的砂石骨料和混凝土、无机料等产品,主要供应北京及周围市场。

自2005年就开始关注国内建筑固废资源化问题的上海山美股份,16年来也在固废处理及资源化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国内承建百余个建筑固废资源化项目,遍布北京、上海和深圳、昆明等近30个城市。“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专项“建筑垃圾资源化全产业链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全部4个示范项目都由上海山美股份提供,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已经通过专家验收。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同济大学一起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细碎工艺与设备参数优化,要在废弃混凝土再生砂粉资源化利用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为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成套装备。

山东泗水县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土地复垦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功研发了矿山固废湿式精细分级综合利用新工艺。这项工艺实现了原有尾矿、废矿同步消纳,资源综合利用率由5%提升到了90%以上,水耗降低30%,修复土地成本降低50%,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无尾化生产,彻底消除了尾矿扬尘污染隐患。通过这项生产工艺中的三级破碎、两级整形及三道水洗生产的骨料产品,其抗压强度、骨料压碎值等指标经过国家检测,全部达到国家级高性能骨料标准,被广泛应用于高强预制管桩、高铁箱梁高性能混凝土等领域,产品参与了菏泽机场、鲁南高铁等大型项目建设,成为鲁西南地区的标杆产品。

在利用钼尾矿生产机制砂石方面,吉林天沣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砂石骨料加工项目具有标志意义。该项目以天池钼业日处理2.5万吨钼矿石项目所产生的开采剥离废石为原材料,加工生产建筑用砂石骨料。一期工程投产后可年处理废石500万吨以上,年产砂石骨料450万吨;二期工程投产后,年处理废石可达1500万吨,年产砂石骨料1350万吨。这个项目不仅将消化钼矿石项目所产生的废石,变废为宝,减少废石堆放占用耕地和林地,还将减少开采天然砂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改变本地建筑用砂石的供应结构,节约资源。

合理

利用海砂

多年来,违规使用海砂对建筑工程带来的风险一直备受关注。那么海砂究竟能不能用于工程建设呢?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许欣毅的回答是:其实海砂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建筑原材料,可用于建筑工程,但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科学的使用。

“为了规范海砂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若干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规定配置混凝土的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主要是对氯离子和海砂中残余杂质进行处理。如《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就明确海砂使用标准,‘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指标≤0.03’。另外,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海砂若干物理性能的指标上的提法,比普通用于混凝土的砂石标准更高,这意味着如果用海砂配置混凝土,会比普通砂要求更高。而随着部分区域建筑用砂缺口的增大,净化海砂也将在区域砂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表示。

利用电解破壁技术生产建筑用净化海砂的阳江富利通海砂净化厂,规划建设8条线,年产净化海砂1200万吨,目前已建好4条线。该技术通过高压电所产生的高压电流,再产生高压电氧生成电解氧,进行电击破壁技术分解氯离子。该技术可使净化海砂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小于0.001(国家检测中心出具的数据),相比国家标准小了十几倍,此技术生产的净化海砂完全可以应用到钢筋混凝土中。

如何才能规范合理有效利用海砂?据秦占学介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已成立海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通过科学技术加市场运作,解决海砂淡化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秦占学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开放海域矿产权、海砂及海域航道清淤砂的市场化运作,允许建设达标的海砂淡化厂可以按照市场价进行合法采购砂源。二是推行淡化海砂的税收机制,把过去需要填埋的海砂转换成标准的建筑用砂,把清洗出来的泥、石子及贝壳转化为基础建筑材料,通过市场行为,主动向国家税务部门合法交税。

标准体系

施工规范待解决

在这次调研采访中,本报记者发现,各地除了砂石企业主动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号召,积极发展绿色砂石产品,为市场提供高质量新型砂石产品外,混凝土企业也通过加大市场调研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和资源储备图谱,实时掌握市场动态,确保在现有市场资源范围内做到最优化采购;根据砂石骨料成本及运能、运输方式和运输距离,探索多元化采购途径;通过技术革新使用新型材料等方式积极应对,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因为砂石骨料是属于区域性的大宗产品,受当地和周围市场需求影响非常大,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而机制砂石在施工应用过程中相应规范和标准体系及与国家和地方政府文件相配套的实操性措施的欠缺,也将阻碍机制砂石在市场的推广应用。企业尚未设置实验室和具备要求的质量检测设备与条件,以及缺乏合格的质检(检验)人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和追溯等,也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确保当地砂石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比如,山东省砂石协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就提出采取高起点规划布局、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等措施实现机制砂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后 记:

砂石行业是一个古老又现代的产业,近年来行业经历了“脱胎换骨”,今后几年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了解砂石行业的最新情况至关重要,中国砂石协会定于2021年7月23-26日,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举办“第八届全国砂石骨料行业科技大会”。本次第八届全国砂石骨料行业科技大会将带来:“3×1”==1场开幕式、1场常务理事会议、1场闭幕式;70家技术及装备展示企业;10大主题论坛以及为期四天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旅。70余位全国砂石行业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超1000人行业同仁共同出席,是砂石行业的“千人大会”,更是行业同仁的科技盛宴——同时也是砂石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1年07月15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