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收集撒漏砂石每年新增约500万元收入,三年收回环保投入——南宁精细化"治尘",管好"一粒沙"提升"蓝天幸福感"

发布日期:2018-06-15   浏览次数:

收集撒漏砂石每年新增约500万元收入,三年收回环保投入——南宁精细化"治尘",管好"一粒沙"提升"蓝天幸福感"

 

初夏的南国烈日当头、天蓝云淡。走进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的三褀·和顺园项目工地,主干道两侧密集的喷头喷出的雨雾让人感到丝丝凉意,进出的“泥头车”箱体全部密闭,还会在门口的自动喷淋区接受喷淋。

“这里实时显示着工地的温度、湿度、PM2.5值等数据。”工地负责人广西建工五建南宁分公司经理宁培林指着工地入口处的显示屏说,监测系统和门口的摄像头还与环保部门和全市扬尘治理监控系统实时连接。



 

在位于南宁市城管局的扬尘治理指挥中心内,偌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全市300多个建筑工地、消纳场和搅拌站的运行情况,中心还可以通过GPS实时追踪全市2000多辆“泥头车”的运行轨迹。

“如果发现有车辆撒漏、工地喷淋设施未正常运行或出现污染事件等,我们就会立即在系统上‘派件’给相关责任部门,相关责任部门限时处置完毕后将结果反馈给我们。”值班人员谢伶伶说。



 

在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广西大都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厂区看到,虽然搅拌车进进出出,却看不到尘土飞扬的景象,院子里郁郁葱葱的绿树上鸽子腾跃,即将成熟的芒果挂满枝头,俨然一个生态小公园。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韦炳军说,通过环保技术改造,搅拌厂从以前的开放式作业转变为全过程全封闭作业,且采用地仓计量防止撒漏,加上各种净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扬尘污染。

“技术改造不仅带来了好空气,也为我们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韦炳军说,近两年企业总共获得了10多项环保治理专利,而且把以前撒漏的砂石收集起来循环利用,每年也能新增500万元左右的收入,三年就可以收回环保投入。

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开展专项考评严格奖惩、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联防联控……在开展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南宁市逐步构建起扬尘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

这是南宁近两年来精细化治理扬尘污染的一个缩影。有着“中国绿城”美誉的南宁一直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著称,但近年来,随着南宁进入大建设、大发展阶段,由建设施工、道路保洁、消纳场管理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等引发的扬尘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南宁市组织的相关研究发现,南宁市PM10污染70%来源于扬尘、燃煤、机动车排放三大污染源,其中扬尘占到30%以上。为此,南宁市从2016年起掀起了一场扬尘治理攻坚战,首先集中力量开展3个“100天”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南宁市环保局党组专职副书记曾鸣介绍,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包括集中整治、巩固提高、长效管理三个阶段,通过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力求进一步改善南宁城市空气质量。

针对消纳场和建设工地扬尘,南宁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推动全市各消纳场及主要建筑工地抑尘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实施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控,污染值超预警立即启动喷淋、雾炮等抑尘措施。

南宁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赞介绍,为了保障工地的扬尘治理措施落到实处,南宁市在工地安全文明措施专项经费开支项目中新增了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喷淋设施等项目,明确规定总体费用占工程造价的1%至5%,且不能挪用。

针对道路扬尘,南宁市着力解决建筑垃圾、散装物料撒漏问题,建立城市工程车辆违章情况通报机制;对全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泥头车”实施密闭改造并加装GPS监控设备,实施运输全程智能监控;在9个城市主要出入口设立联合执法卡点,多部门联合进行24小时值守,加强执法管控,有效遏制运输撒漏扬尘。

对于采石场、搅拌站、堆场等,南宁市细化行业标准,强力实施标准化整改,推动企业开展降尘技术改造,对作业全程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环保监测数据显示,南宁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已从2013年的75%稳步攀升至近两年的90%以上,市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提升。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6月15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