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日本住宅内装工业化比例达到95%,而中国目前不到1%!

发布日期:2017-10-11   浏览次数:

日本住宅内装工业化比例达到95%,而中国目前不到1%!

  

“目前,日本住宅内装工业化装配比例平均达到了95%;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不到1%。”对日本持续交流考察了十年有余的曹祎杰认为,正是这样的差距使进步与竞争有了意义,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以后这就是巨大的商业模式。曹祎杰在做《住宅内装工业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主题演讲时,讲述从日本经验中看到的“中国之道”。



 

日本住宅工业化:像制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早在1921年,“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概念就被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首提。目前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住宅工业化。如果简单的把住宅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住宅主体部分,第二个是住宅的内装。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住宅产业化整个概念。

以日本的SI住宅为例,工业化贯穿所有流程始终,无论是住宅整体建筑还是内装,都有良好的运作体系。首先,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其次对于家庭来说,把内装产品放在工厂生产,就是把所有的物品设备化,使房间布局和装修的变更简易。可以针对不同家庭结构进行不同的功能和风格设计,按照产品的原理设计住宅,实现用户更方便的诉求。


谈到住宅工业化的设计层面,有几个不可忽视的重点: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节能性,第三是便利性,第四是设计性。

举一个例子,针对住宅的安全性来说,把“安全”作为设计住宅产品时“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在此之前,这是整个行业还没有充分意识到的问题。从工业化的角度看来,这个事例说明在设计层面,所有的设计必须把住宅内装从“装修施工”的观念转变成“产品制造”的思路,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由设计师凭空想象。


从住宅工业化的整体流程上说,客户的要求应该先由设计公司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针对顾客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最终方案确定后,部品厂商可以完全支持设计方案的生产制造。这样的良性流程可以确保原始设计理念的完整性,避免出现二次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

日本的内装工业化:8小时装好一间房子


日本具体的施工案例,从工人的劳动保护,到施工安全的看版、设计师每日巡检、现场材料的码放、管线的固定等流程上,大家可以看到,施工现场减少了施工人员,注重安全,注重环保,施工误差减少,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最后是完成品。

在今年2月份去日本施工现场考察出来后,有一位考察团队说了一句特别接地气的话:“在工地转了3个小时,鞋子没有一点灰尘。”事实上,这样的住宅内装施工方法,如果按照工时统计的话,相当于一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12天就可以完成。


通过浏览日本建筑工地的施工图,包括施工展开图,可以看到所有的设计方案都是基于部品厂商提供的产品,日本的部品厂商从最开始到最后,都在为设计单位与施工方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就住宅产业内装工业化研究院来说,成员包括了为住宅内装提供产品的产业链主要厂家,是实现构想的主要抓手。

中国住宅工业化的背景与实践

2015年中国百年住宅产业联盟成立,目的就是力求改变原有的粗放式建筑方式,提高住宅耐久性,推动家装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按照国内的现状,在制造能力上不存在问题,内装产品也具备良好的品质,但仅有好的产品是不够的。研究院(住宅产业内装工业化研究院)要在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上做系统的研究,建立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同时,针对我们研究的住宅做了3个全面的定义:

一是全功能,从满足核心家庭居住功能需求入手,实现功能的优化和集中;

二是全寿命,使房屋套型更易于更新,伴随家庭结构变化而变化;

三是全设施,所有的内装组成部件都实现工厂生产和现场装配,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打造住宅建造的技术集成体系。


研究院成立的意义是要以工业化作为基础,把产业链打通,从研发到设计、到施工、商业模式,把所有能连通的资源都拉通。虽然和国外的差距很大,但是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很好的高度,柔性制造理论和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包括工业互联网的研发和云数据的积累,在互联网这一点我认为甚至已经超越了日本,反而具备后发优势。

最后还要提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问题,真正的标准化应该是建立在能够满足各式人群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的标准化,是基于对个性化充分研究的分类标准化,这样才能在实现标准化的同时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10月11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