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盘点14城海绵城市建设进展情况

发布日期:2017-04-19   浏览次数:

盘点14城海绵城市建设进展情况
 

自2013年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以来,我国发布多项政策推动建设。2015年10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将带动万亿市场规模,前景广阔。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个省份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

国家级试点城市

1.西安:2017年安排重点在建项目593个,小寨区域将建海绵城市

“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由西安市建委、雁塔区牵头,建设范围约20.15平方公里,涉及南二环、丈八路、雁塔路、太白路,建设周期为2017-2018年,完成方案设计,组建PPP公司,启动工程建设并完成部分LTD改造。该项目包括:新建育才中学、雁塔区政府地下调蓄库;新建西安美术学院、紫薇花园、丰庆湖地上调蓄池,恢复观音庙地下调蓄库功能;新建西安植物园、纬零街绿地地上调蓄池;南大明宫、南三环长安立交地下调蓄库;新建及改造雨水主干管、支管,截污主干管;改造市政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透水路面、绿化带等。

2.武汉:近300个项目打造海绵城市样板

目前,武汉市已实施青山、汉阳四新示范区海绵化改造项目共计234项,其中已完工38项,完工面积12.62平方公里,在建项目196项,规模24.78平方公里,共计完成投资额50.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62%。青山钢城二中作为海绵改造是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首批项目之一,校园地下全部铺设能够渗透水的盲管和砾石层,上面铺透水基层,再根据不同设计理念铺设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或者透水砖面层。有了这些措施,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很快下渗,再通过盲管进入调蓄设施。站在教学楼对面的空地上,就能够听到盖板下传出水流的声音。

3.西宁:走进西宁海绵城市建设现场

西宁市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18平方公里新区和3.6平方公里老城区内打造海绵城市试点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西宁模式”。从而构建绿色安全的生态屏障,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目前,已实施完成海湖新区13条道路和虎台电力小区等5个示范项目。今年,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实施项目114项,重点实施湟水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并以植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等改造项目作为核心节点,推进以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等各种类型的海绵化建设项目,形成连片示范效应。

4.重庆:悦来海绵城市建设近半

近日,在位于两江新区悦来的会展公园,雨水花园起到雨水滞留、缓排、净化的作用。 作为国家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按照规划,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共计划实施项目75个,投资约42.2亿元。经过两年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约24亿元,目前60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工约2/3、完工约1/2,社会投资项目也正稳步推进。

5.深圳:发布海绵城市规划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的通知》。该通知显示,深圳市已成功申请成为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从规划层面有效推进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市规土委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深圳市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计划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深圳市将高标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完善的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排水防涝系统、防洪潮系统,并使其与城市生态保护系统相结合,逐步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健全、手段先进、措施到位”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有力促进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

6.上海:推进临港地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

今年上海共安排市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20项,其中已开工14项,基本建成10项,总投资不低于1300亿元。涉及浦东的除了洋山深水港四期、航道整治、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还包括张江科创中心基础设施等科技创新项目、商飞试飞中心、中航发动机临港基地等事关全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作为国家试点项目,全市已确定20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临港地区是上海首批三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之一,其它两个试点区域为松江南部新城和桃浦智慧城。据市住建委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将大力推进临港地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一批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结合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海绵化试点改造。

省级试点城市

1.兰溪:“海绵城市”融入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管网老化、雨污合流、排水不畅,常常雨污水横流,一直是老旧小区的一大通病。兰溪是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自2015年起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让老旧小区应对雨水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自由地“呼吸”。目前,兰溪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的老旧小区已有5个,总投入2700余万元。在已完成有机更新改造的兰溪老旧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下渗和自然绿化下渗面积均达社区面积的80%以上,“海绵体”能力增强,去年梅雨季洪水和今年春季雨水改造后的小区,再未出现过滞留的积水,居民好评如潮。今年,兰溪还将对枣树社区凤凰村及青松社区红梅村两个小区进行“海绵小区”改造。

2.聊城:高新区天津路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启动

天津路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该项工程是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总体改造面积约计27万平方米,是由东环路至黄山路。高新区目前已成功申报了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天津路本次改造工程遵循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机非隔离带及人行道花池均采用下沉式绿地,这样可充分收集道路上的排水。同时,对机非隔离带原有的雨水井进行改造及增设渗透井。在两侧绿化带内,亦进行海绵城市绿地改造,增加了集水渗沟及雨水花园,为保证道路绿化效果,在集水渗沟及雨水花园内种植较耐湿的苗木,并增加了地瓜石等硬质景观。

3.洛阳:珠江路海绵化改造工程一期完工

珠江路海绵化改造提升工程,是洛阳“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2月底,园林部门对珠江路两侧的行道树进行更换,新种植了200余株香樟树。市政部门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对珠江路九都路至滨河北路段进行改造提升。其中一期工程为全长2.3公里的人行道改造,涉及面积2.1万平方米。两侧人行道已经全部重新铺设了以灰色调为主的全透水砖,道路两侧新建的绿化隔离带正在扫尾,两侧的施工挡板在陆续拆除中。以往,珠江路、丽春路沿线每年都是防汛重点地段。此次珠江路进行“海绵化”改造后,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可截流八成以上的降雨,一般遇到中到大雨级别的雨量时,该透水砖能实现有效下渗,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内涝。

4.成都:高新区完成“海绵城市”规划

高新区已经完成海绵城市规划,2017年将继续结合环城生态区建设、宜居水岸建设和道路大修改造工程、公共空间环境提升项目、公园绿地景观工程等,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寓意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2016年建成开园的桂溪生态公园就是全面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而成,也是成都市“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公园总面积1400亩,位于绕城高速外侧,天府大道从中央穿园而过。

5.昆明:年内实施100个项目保护治理滇池

2017年是全面实施滇池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昆明市将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各项工作。2017年计划实施100个滇池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投资33.1亿元,确保流域水质在去年基础上稳定改善,滇池外海、草海水质稳定Ⅴ类。其中,将在滇池流域实行水环境区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依据水质断面考核和污水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在河道上下游相关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间进行经济补偿。

其他城市

1.石家庄:所有新建项目都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今年起,河北省石家庄市所有新建项目都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每个县(市、区)至少完成1条道路、1个公园(广场)、1个小区的项目建设,在全市形成一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日前在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地道桥泵站看到,正在建设的新泵站配有两个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汛期雨量大的时候,积水池的水会自动流到蓄水池,从而减轻积水池压力。石家庄体育公园占地110亩,在道路选材和绿化设计上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公园内,路面和便道采用了渗水沥青和渗水便道砖,在下雨的时候可以使雨水尽快渗入地下,通过自然渗透减少地表水径流并补充地下水。公园里,还有两个深约60厘米的下凹式草坪,在雨量大时可以收集雨水,使其慢慢渗入地下。

2.惠州:金山湖片区将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的《惠州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方案(草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并征求公众意见,计划将城市新兴的高尚住区金山湖片区打造成全市海绵城市示范区。《方案》计划历经3年周期,在38.8亿元的总投资额助推下,通过建筑小区、市政道路等36个重点项目,114项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最终实现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IV类标准,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标准等一系列“城市海绵”的建设目标。

3.广州:以水为骨,广州瞄准海绵城市

4月7日,广州市政府第十五届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提出遵循利用自然山水格局,以河长制为契机,建设以水为骨架、水绿相融的岭南山水城市,划定了131个排水分区、35个建设分区和176个建设单元。计划分两步走,2020年,海绵城市覆盖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2030年达到80%以上。广州作为超大型城市,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长期面临城市内涝等问题。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4月19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