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

自然资源部出台砂石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2-04-20   浏览次数:

自然资源部出台砂石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近年来,我国对于砂石等矿山生态修复问题高度重视,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点击查看)。文件明确,“按照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及其工程设计,对于合理削坡减荷、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等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河道疏浚产生的淤泥、泥沙,以及优质表土和乡土植物,允许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纳入成本管理如有剩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处置,并保障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合理收益。”该文件是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点击查看)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延伸,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化机制参与生态项目修复的范围!

2021年10月26日,财政部发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点击查看),文件提出: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分配,工程总投资10亿-20亿元的项目奖补5亿元;工程总投资20亿-50亿元的项目奖补10亿元;工程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奖补20亿元。用于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或因素法分配。采取项目法分配的,工程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奖补3亿元。

图片

为了规范呼之欲出的矿山修复大市场,2022年4月18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发布了由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修订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3部分:建材矿山》等6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根据编制说明,该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规范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提升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改善矿区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矿山生态破坏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消除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矿山地质安全隐患、改善水土环境、实施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使得因采矿活动而破坏的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改善,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建材矿山是指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安山岩、闪长岩、玄武岩,以及建筑材料用水泥灰岩、饰面石材、砂岩、石英岩、页岩、建筑用砂、粘土类等矿山。

标准的出台,将会对未来矿山生态修复起到重要的“标准化指导”作用,也为未来参与矿山修复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图片

图片

其中建材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则与要求、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生态修复方案编制、生态修复方案实施、生态修复监测与管护、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生态修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图片

图片

根据建材矿山的特点,做了相关要求:

首先是自然恢复措施。采取封闭修复场地、拆除废弃设施等措施,消除影响生态修复的生态胁迫因子。不允许在修复场地内翻土、取土取石、搬运、垦殖等人类活动,排查外界干扰,减少对场地的扰动。依靠修复场地和周边生态系统的自我愈合能力,促进植被再生和生物种群恢复,逐渐修复矿山生态系统。

其次是辅助再生措施。基于修复场地现状地形地貌、表土层条件,采取坡面危岩清理、采坑回填、渣石清理等措施,消除地质安全隐患。采取坡面修整、土壤改良或覆土、截排水等措施进行场地平整,为植被恢复提供条件。采取补植、补播、抚育、清除杂灌草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最后是生态重建措施。修复场地存在重大地质安全隐患,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土地损毁、植被破坏严重,物种生境条件不稳定,生态退化严重,参考参照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重建措施,重建生态系统。

修复措施主要由消除地质安全隐患、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植被养护、配套工程等组成。各修复技术措施应统筹考虑、相互衔接、配合使用,其技术措施见附录A。

生态重建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地貌重塑。主要有削坡卸荷、台阶再造、坡脚蓄坡与填筑台阶、坡面整形、积水区整形、边坡修复、文化造景、高陡岩坡修复、采场底盘修复、取土(砂)场修复、工业场地修复、矿山道路修复、排渣(土)场修复等。

二是进行土壤重构。主要开展场地清理、场地平整、截排水、集蓄水、覆土等工程。

三是实施植被重建。筛选适应当地气候、立地条件、土壤条件、抗逆性强、耐贫瘠、易成活、易养护、根系发达、种源丰富、水土保持功能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植物,综合考虑乔、灌、草、攀援植物、固氮与非固氮、深根性与浅根性、经济林与生态林相结合。木本苗的选择符合CJ/T24规定。植被重建常用植物物种、植被重建适宜植物与土壤PH值范围、植被重建常用固氮植物、常用边坡植被重建方法见相应附录。

四是植被养护。植被养护包括成活期和生长期两个阶段。成活期养护内容包括苗木绑扎、培土、扶正,草帘、无纺布、遮阳网、农膜遮盖等;生长期养护内容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修剪、补植、补播、病虫害防治、有害植物清除等。

五是配套工程。主要有灌溉工程、道路工程、警示工程等。

值得关注的是,文件提出,在修复取土(砂)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根据取土(砂)场所处区域生态功能、挖损面积、深度、土层厚度、表土资源、积水情况等,合理确定修复方向。

b)条件允许时优先修复为耕地,不具备修复为耕地条件时可选择其他修复方向。

c)修复为耕地时,修复质量控制标准符合TD/T1036的要求。

d)修复为园地、林草地时,修复质量控制标准符合TD/T1036的要求。

e)修复为蓄水池、坑塘时,修复质量控制标准符合TD/T1036的要求,水质达到GB 3838的Ⅴ类水以上标准,用于灌溉用水时水质满足GB5084要求。

f)修复为渔业(含养殖业)时,修复质量控制标准符合TD/T1036的要求,水质达到GB11607要求。

g)修复为人工湖、湿地、水体公园、水域观赏区时,修复质量控制标准符合TD/T 1036规定执行,水质达到GB3838的Ⅴ类水以上标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自然​资源部、中国砂石协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2年04月20日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